依靠捷思閱讀表象訊息,但別忽略表裡不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些長輩,尤其是那種平日習於各種節省行為的人,常沒有每天換口罩的習慣;只要口罩「看起來」沒那麼髒,他們就可以戴上一整個禮拜或更久,戴到口罩上起毛絮。真的是只要自己不在意,在意的就是別人。
當然換不換口罩在這篇不是重點,重點在於;
不只是長輩,有些人很依賴「看起來」這類主觀視覺表象來做判斷。像是衛生紙也是,只要看起來似乎沒那麼髒,便認為可以一再地重複使用。
以上是關於衛生習慣的部分。
接下來我們試著轉換到不同的情境,從日常瑣碎小事放大規模到稍微重要一點的事情上。
用「看起來」這樣的捷思簡化日常訊息,儘管可以做為相關知識經驗不足的道具,不過假如只有這樣的一項道具,便延伸至全方位各種領域事件上做假設與推論的話;則難免流於辨識能力不足,容易被種種刻板印象、偏見歧見所蒙蔽,做出有問題的評估決策。
假如將這樣的狀況轉移到媒體識讀這一方面,則通常容易被錯誤引導,容易搞錯因果關係,也容易識人不明,在選舉過後付出相對應的代價。
最麻煩的是,層層錯誤認知與辨識後所產生的巨大錯誤結果,儘管其中結構可能未必複雜,卻難以層層釐清拆解指正,因為大部分的人很難接受自己對於事件的辨識與推論過程全盤皆錯。
此外,拆穿其中偏見或認知偏差的人,有很高的機率會被討厭很久,為了抗拒指正的人,反而變相強化那些原先有問題的認知,或被認為自以為是。
當然也未必只會產生負面反應。有些比較傾向於成長型心態的人,也可能從中意識到自己有問題的地方,繼而自我反省調整過往偏差的認知或行為。
心理勵志與職場工作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問題與答案持續累積的過程中,慢慢的也會對自己原本的生活更有意識,能夠從各種答案中比對出自己真正的價值觀與嚮往。
檢視過往對於金錢上的觀念,為自己添加「正確的」金錢觀念,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框架去看待金錢,提升生活的效率與品質。
作者以大數據為基礎,發展出放諸四海皆準的成功定律,期待之後的每個人可以運用成功定律。
運氣不僅是能夠培養並掌握的事物。只要能夠滿足其促成因素,便能夠提高好運發生的機率。
作者認為,如果轉換看事情的角度觀點,我們未必真的遭遇不幸。試著學習反向思考,有些遭遇與發生或許正是自己的福氣。
條件不對等、已定的現實差異既無法改變,他人的優勢也無法轉移。比較的心態無可厚非,卻並非不可自我控制做避免。
在問題與答案持續累積的過程中,慢慢的也會對自己原本的生活更有意識,能夠從各種答案中比對出自己真正的價值觀與嚮往。
檢視過往對於金錢上的觀念,為自己添加「正確的」金錢觀念,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框架去看待金錢,提升生活的效率與品質。
作者以大數據為基礎,發展出放諸四海皆準的成功定律,期待之後的每個人可以運用成功定律。
運氣不僅是能夠培養並掌握的事物。只要能夠滿足其促成因素,便能夠提高好運發生的機率。
作者認為,如果轉換看事情的角度觀點,我們未必真的遭遇不幸。試著學習反向思考,有些遭遇與發生或許正是自己的福氣。
條件不對等、已定的現實差異既無法改變,他人的優勢也無法轉移。比較的心態無可厚非,卻並非不可自我控制做避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對於新事物的解讀,我們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是,以既有的經驗框架去推測可能的結果,但能百分百正確預估嗎?常常會出乎我們意料,因為人與環境可能分秒間迅速地變動,但我們對環境中的人事物解讀卻是採取固定思維,這是人類的盲點與優勢——預測。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她出門的時候,不能沒有衛生紙,可以背個大包或提小包,甚至連錢包都非必須。但衛生紙好比守護靈,在混亂世道闖蕩時,人得要有柔綿安全網,張張衛生紙,才能保平安。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文章內容探討了人們在社交環境中面對焦慮的原因,提出自我瞭解和環境的重要性。針對新冠疫情後的容貌焦慮進行了討論,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歷和看法。
Thumbnail
要丟掉前的小廢物再次利用!有些東西不用一直買一直丟。 將一些本來要丟棄的物品重新運用,盡量讓物品充分利用,減少消耗,不僅有效環保且節省開支。 從拆解口罩取出棉繩、壓條鐵絲,到利用要淘汰的粉撲當卸妝用,以及再利用皮膚科用藥留下來的小罐子,各種小創意都能發揮物品的最大價值。
Thumbnail
直到兩年前,我決定不再臉上塗抹化學物品,口罩成了我外出的標配。在他人眼裡,可能覺得是我是個防疫做好做滿的怕死隊,但骨子裡我只是想利用口罩來掩飾我完全素顏的模樣。 2024大年初二, 這個被我視為極度安全的防護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Thumbnail
   許多日常生活必需用到的衛生紙、毛巾.......。這些物品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絕不是短時間就能夠辨別。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想分享很久的主題,如何從小事判斷一個人的人品。 在這個充滿人設的年代,每個人都可以(很會)營造出想帶給別人的形象, 但我覺得生活中一些小細節是裝不了的,因為那是習慣。 所以我很喜歡觀察人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比方說在健身房裡用完器材會拿酒精消毒完 再走,或是會幫忙扶門讓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對於新事物的解讀,我們最省時省力的方式是,以既有的經驗框架去推測可能的結果,但能百分百正確預估嗎?常常會出乎我們意料,因為人與環境可能分秒間迅速地變動,但我們對環境中的人事物解讀卻是採取固定思維,這是人類的盲點與優勢——預測。
Thumbnail
在判斷未知的事物時,我們在潛意識中很難擺脫最初獲得的資訊,經常以此做為標準。
Thumbnail
她出門的時候,不能沒有衛生紙,可以背個大包或提小包,甚至連錢包都非必須。但衛生紙好比守護靈,在混亂世道闖蕩時,人得要有柔綿安全網,張張衛生紙,才能保平安。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文章內容探討了人們在社交環境中面對焦慮的原因,提出自我瞭解和環境的重要性。針對新冠疫情後的容貌焦慮進行了討論,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歷和看法。
Thumbnail
要丟掉前的小廢物再次利用!有些東西不用一直買一直丟。 將一些本來要丟棄的物品重新運用,盡量讓物品充分利用,減少消耗,不僅有效環保且節省開支。 從拆解口罩取出棉繩、壓條鐵絲,到利用要淘汰的粉撲當卸妝用,以及再利用皮膚科用藥留下來的小罐子,各種小創意都能發揮物品的最大價值。
Thumbnail
直到兩年前,我決定不再臉上塗抹化學物品,口罩成了我外出的標配。在他人眼裡,可能覺得是我是個防疫做好做滿的怕死隊,但骨子裡我只是想利用口罩來掩飾我完全素顏的模樣。 2024大年初二, 這個被我視為極度安全的防護罩,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Thumbnail
   許多日常生活必需用到的衛生紙、毛巾.......。這些物品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絕不是短時間就能夠辨別。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想分享很久的主題,如何從小事判斷一個人的人品。 在這個充滿人設的年代,每個人都可以(很會)營造出想帶給別人的形象, 但我覺得生活中一些小細節是裝不了的,因為那是習慣。 所以我很喜歡觀察人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比方說在健身房裡用完器材會拿酒精消毒完 再走,或是會幫忙扶門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