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燒炭自殺的女孩,有問題的不一定是她,而是父母--回應洪蘭的文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洪蘭教授曾在一篇文章中強調「唯獨學會感恩,才會懂得珍惜!」的道理,我十分認同;但她舉一位燒炭自殺的女孩為例,我卻無法認同。在這起事件中,如果將全部責任推給年輕人不懂感恩惜福,而忽略了父母的責任,憾事恐怕會一再上演……
想像一下:清明節時,你要帶孩子去掃墓,他卻不想去,並且義正詞嚴地爭辯:
人死了,什麼都不知道了,掃墓只是活的人的贖罪意識,藉此補償自己在父母生前沒有好好盡孝的罪惡感。
假如我是父親,一定會露出一抹微笑,笑得她心裡發寒,接著淡淡地說一句:「有道理啊!那為了避免妳在我死後有罪惡感,還要撥寶貴的時間來掃墓,不如現在好好盡孝、聽我的話吧。」(我承認我是來亂的)
換作是你,會如何反應呢?(請先思考一分鐘)
這不是我瞎掰的情節,而是洪蘭教授在文章中所舉的真實案例,發生爭執的是她的朋友及朋友女兒。至於聽到女兒這句話的父親是如何反應的呢?被激怒的他甩了女兒一個耳光,女兒也負氣把自己反鎖的房門內,然後在裡面……燒炭自殺。
舉完例,洪蘭接著感嘆時下年輕人對生命態度竟是如此隨便,因此主張「唯獨學會感恩,才會懂得珍惜!」建議朋友讓孩子去外面磨練一下,經由勞動找到生命的目標和意義。
關於洪蘭的這番見解,我是百分百認同,我在〈只帶五千塊隻身流浪的學長給我的啟示〉一文中也談過這個道理。不過我對於她所舉的例子,卻大不以為然。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父女爭執的脈胳,但光就她所敘述的這個片段,我大膽假設:
這位父親既不通情、也不達理的性格,是造成女兒看輕生命、不知感恩的重要原因!
首先,無論子女提出什麼大逆不道的「想法」,你都要心存感激,至少孩子願意吐露這些念頭。可是,當他說出來後,卻被你以權勢以暴力來壓制,漸漸地他便不會說了;等到他做出大逆不道的「行為」,那就無法挽回了,而且你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至於這個女孩提出來的見解有到大逆不道的程度嗎?對觀念傳統的人來說的確如此,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值得深思與探討的生命課題。例如:
  1. 「人死了,什麼都不知道」:光是這一點,就是一個大哉問,不同宗教有不同宗教的解釋。但撇開宗教的立場不談,父母倒是可以跟子女談談「如果你死了,即使什麼都不知道,但會想被人們怎麼樣記住?」或「如果我死了,你會記住我什麼?」如此一來,孩子才會進一步認識生命的意義。
  2. 「掃墓只是活的人的贖罪意識」:對於往生的家人,我們內心多少都有一些虧欠,不妨趁這個機會和孩子談談你對他們的虧欠,讓孩子了解家族歷史,從中得到啟發。如此一來,孩子才有可能了解為什麼要感恩和惜福。
這麼棒的生命教育時機,這位父親非但沒有好好把握,還用一巴掌打斷父女溝通的橋梁,可見他本身並不重視生命教育,反思能力也不強。於是,面對犀利的質疑,因一時語塞而見笑轉受氣,除了透過暴力彈壓異議外也別無他法了;甚至女兒出事後,都沒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還向洪蘭哭訴:「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豐衣足食,除了念書,什麼事都不必做,卻還是動不動就要尋死,完全沒想到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
拜託!情緒激動之下,別說青少年,連成人都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怎麼可能想到誰會悲傷?問題是:誰把她逼到情緒激動的地步?
所以,這位父親不能以「理」服人,只能以「力」服人,孩子自然不會學會感恩,只學到以激烈手段表達不滿,或是日後學父親的樣,靠優勢力量制裁不同聲音。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理性思考和溝通的能力,但起碼要具備同理的能力,才能做出近乎人情的判斷。怎麼說呢?
  1. 你去祭拜的人,也許是你熟識的人,彼此之間存在深厚的情誼,因而趁這個節日去緬懷他;但別忘了,長輩和孩子之間,即便有血緣關係,但卻可能是孩子不熟悉,甚至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在這種情形之下,他缺乏明確的祭拜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你若是把他的冷漠解釋為不知感恩,則不近人情了。或許等他年紀漸長,和他關係密切的長輩相繼離世,自然而然會產生追思的意願。
  2. 承上,身為長輩的我們,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青少年時期,是不是就有強烈的慎終追遠的觀念?還是在長輩的要求下,才勉為其難的去掃墓?假如是後者,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責備小孩?每一個人都年輕過,都出現過未經深思熟慮的想法,但一味擺出威權姿態教訓下一代,忘了自己的年少荒唐,那正是五十步笑百步。更何況,在你年輕的時候,擁有像這個女孩一樣挑戰傳統的思辨力與勇氣嗎?
作為一個不通情、不達理的長輩,恐怕造成子女不少難以抹滅的心理陰影,卻奢望他們學會重視生命、知道感恩?!
我想,祖先地下有知的話,肯定會先托夢罵你一頓吧……
  •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4K會員
604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高雄國小露營罰跪案,高市教育局的手腳很快,不但積極追究違規廠商的責任,也在昨日更換校長。但有網友對家長反應之激烈,以及教育局的反應之快速而感到不解,不懂才罰跪個一分鐘有什麼了不起,甚至有人主張這樣的連坐處分沒有錯。不過,無論是連坐的限度還是懲罰的形式,早已不是管教,而是剝奪學生尊嚴的權勢霸凌!
一個熱愛玩手遊的孩子,絕不會質疑玩手遊的好處在哪裡。因此,會問出「為什麼生下我?」這個問題的孩子,絕大多數不是誠心誠意地發問,而是……
最近會考模擬考的作文題目是〈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見……〉,這個題目不但窄化到令考生難以連結到實際經驗,更是超齡得莫名其妙。如果考生對老屋重生的課題無感、無經驗,為了得分,他只強說有感、捏造經驗--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人談到作文,都直覺認為這是亂掰、造假、沒用的考科。
如果有人鄭重地告誡你:「孩子的成績不重要!」時,相信多數的台灣家長會嗤之以鼻,認為說這話的人好傻好天真,完全脫離現實。但其實,這句話比你想像的還符合現實,只是你沒有搞清楚隱含在這句話中的順序概念,而不小心掉非黑即白的思考陷阱中……
隔不到兩個禮拜,樓上太太又來了,這回是抱怨我們半夜十一點多還在玩彈珠,彈珠掉到地上的聲響吵得她跟兒子睡不著。我一邊聽,一邊克制自己不要翻白眼,但心裡已經在碎唸了:「神經病……
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打開早期的寫作資料夾,裡面收藏著一篇篇的學生作品和獎狀的掃描圖檔,其中好幾篇還登上各大兒童報刊。看著孩子們的傑作,我不禁回憶起當我還是一位菜鳥老師時,和最初的幾批學生互動的時光,是多麼的美好。 「唉……才短短十年,怎麼學生程度落差這麼大?」但轉念一想,我馬上打臉自己……
關於高雄國小露營罰跪案,高市教育局的手腳很快,不但積極追究違規廠商的責任,也在昨日更換校長。但有網友對家長反應之激烈,以及教育局的反應之快速而感到不解,不懂才罰跪個一分鐘有什麼了不起,甚至有人主張這樣的連坐處分沒有錯。不過,無論是連坐的限度還是懲罰的形式,早已不是管教,而是剝奪學生尊嚴的權勢霸凌!
一個熱愛玩手遊的孩子,絕不會質疑玩手遊的好處在哪裡。因此,會問出「為什麼生下我?」這個問題的孩子,絕大多數不是誠心誠意地發問,而是……
最近會考模擬考的作文題目是〈從一間老屋的重生,我看見……〉,這個題目不但窄化到令考生難以連結到實際經驗,更是超齡得莫名其妙。如果考生對老屋重生的課題無感、無經驗,為了得分,他只強說有感、捏造經驗--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人談到作文,都直覺認為這是亂掰、造假、沒用的考科。
如果有人鄭重地告誡你:「孩子的成績不重要!」時,相信多數的台灣家長會嗤之以鼻,認為說這話的人好傻好天真,完全脫離現實。但其實,這句話比你想像的還符合現實,只是你沒有搞清楚隱含在這句話中的順序概念,而不小心掉非黑即白的思考陷阱中……
隔不到兩個禮拜,樓上太太又來了,這回是抱怨我們半夜十一點多還在玩彈珠,彈珠掉到地上的聲響吵得她跟兒子睡不著。我一邊聽,一邊克制自己不要翻白眼,但心裡已經在碎唸了:「神經病……
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心血來潮打開早期的寫作資料夾,裡面收藏著一篇篇的學生作品和獎狀的掃描圖檔,其中好幾篇還登上各大兒童報刊。看著孩子們的傑作,我不禁回憶起當我還是一位菜鳥老師時,和最初的幾批學生互動的時光,是多麼的美好。 「唉……才短短十年,怎麼學生程度落差這麼大?」但轉念一想,我馬上打臉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倒霉兒已經完全沒有靈感了,寫自己死了可以嗎?是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才寫自己死。如果知道自己會死,還要去寫自己死嗎?我死了誰最傷心?自然是我的父母,假若是假死呢,是不是也不能給父母知道真相呢?因為這樣不好玩。真心可以學習,在這裡沒有了,想必這種事情給人不好的感覺。 倒霉兒照了照鏡子思考:生活其實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因為某些考量,所以這幾年只有帶你去掃墓,而沒有帶弟弟妹妹們去,恐怕讓你有被抓苦力的感覺。我只是覺得你也到了該思考一下,關於人的一生,生與死這兩件大事:從哪裡來,要去何處,這兩個問題。關於慎終追遠,也許只是燒金紙、壓墓紙的儀式(咦!今年沒有人剝蛋?)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
Thumbnail
小孩死亡, 小孩造成他人死亡, 哪一個更讓人心碎? 這當然不是數學題,比不出來。 但是,如果小孩是兇手,又自殺, 媽媽的心,不可能還能正常跳動。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倒霉兒已經完全沒有靈感了,寫自己死了可以嗎?是不是知道自己不會死?所以才寫自己死。如果知道自己會死,還要去寫自己死嗎?我死了誰最傷心?自然是我的父母,假若是假死呢,是不是也不能給父母知道真相呢?因為這樣不好玩。真心可以學習,在這裡沒有了,想必這種事情給人不好的感覺。 倒霉兒照了照鏡子思考:生活其實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因為某些考量,所以這幾年只有帶你去掃墓,而沒有帶弟弟妹妹們去,恐怕讓你有被抓苦力的感覺。我只是覺得你也到了該思考一下,關於人的一生,生與死這兩件大事:從哪裡來,要去何處,這兩個問題。關於慎終追遠,也許只是燒金紙、壓墓紙的儀式(咦!今年沒有人剝蛋?)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
Thumbnail
小孩死亡, 小孩造成他人死亡, 哪一個更讓人心碎? 這當然不是數學題,比不出來。 但是,如果小孩是兇手,又自殺, 媽媽的心,不可能還能正常跳動。
Thumbnail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模糊的概念。華人父母總是避諱談死亡,用不吉利、你不懂等言詞帶過。若無法迴避時甚至會說他只是去旅行、他只是睡著等委婉說法。但這種談論死亡的觀念對孩子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