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表達憤怒,但不要憤怒的表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可以表達憤怒,但不要憤怒的表達。
人事繁雜,生活當中難免會有引人生氣的時候,在我身邊有些朋友在遇到憤怒情緒時,是選擇忍著壓抑著的,這也許在表面可以和他人維持平和,但長此以往,定會對我們身心健康造成慢性傷害。

粗略區分一下,憤怒表達的方式應該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帶著憤怒情緒表達對事件的看法」,一種是「不帶情緒的表達對事件的看法與憤怒」,差別在哪裡?

1️⃣帶著憤怒情緒表達對事件的看法

這種表達方式往往不會讓別人聽進我們說了什麼,反倒可能會讓對方產生我們不喜歡他的錯覺。然而,通常我們發脾氣的最終目的,其實是想讓對方明白我們希望他做什麼,不做什麼。那為何不嘗試放下憤怒的面容呢?

2️⃣不帶情緒的表達對事件的看法與憤怒

儘管做不到和顏悅色,用緩和而堅定的語氣,讓對方了解我們的想法、喜好或底線,相較之下,會比較好讓對方接受,願意傾聽我們的想法,對於一段關係是有正面影響力的。

適當的表達憤怒,不僅是有助於情感抒發,更能表現一個人對於關係或議題的重視,避免必要的憤怒會阻礙一段關係的深入與進展。希望我們都能踏出改變的步伐,一同努力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適當地表達憤怒可以保護自己的底線且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 雖然許多文章指出發怒會妨礙職涯發展, 但在職場中適當地表達不滿情緒, 能避免工作量超載又能和其他部門維持穩定的合作。
Thumbnail
憤怒是一種複雜而多變的情感,理解和釋放憤怒對個人成長至關重要,本文介紹了七種方法,包括識別憤怒、書寫情緒原因、釋放身體壓力、視角轉換、正念練習、尋找替代行為及尋求支持,幫助讀者有效處理和表達情緒,進而促進自我療癒和成長,這些方法將有助於讀者與憤怒和解,並探索情感的真正需求。
Thumbnail
哀傷、憤怒心緒怎麼能說放就放,因為是很不合乎常理,且似乎是種正常人性,其實不需要放下,而是需要轉化喜樂能量。 為何有哀傷憤怒心緒 任何哀傷或憤怒都有起因,相對應就有負能量的回饋,如何能對其將來兵擋,水來土淹呢!除非你想坐以待斃,那就離喜樂甚遠。 有人認為哀、怒都屬於正常人性宣洩狀態,這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憤怒情緒的作用及如何適當表達和管理這種情緒。憤怒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幫助我們建立界線。透過理解憤怒的來源和反應,我們能更有效地與他人互動,避免情緒的累積帶來的潛在破壞力。同時也探討職場中權威與下屬之間的動態關係,並強調情緒對話的重要性。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憤怒」一直被視為負面情緒的展現,殊不知善用好憤怒其實可以帶給自己更好的益處。
Thumbnail
適當地表達憤怒可以保護自己的底線且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 雖然許多文章指出發怒會妨礙職涯發展, 但在職場中適當地表達不滿情緒, 能避免工作量超載又能和其他部門維持穩定的合作。
Thumbnail
憤怒是一種複雜而多變的情感,理解和釋放憤怒對個人成長至關重要,本文介紹了七種方法,包括識別憤怒、書寫情緒原因、釋放身體壓力、視角轉換、正念練習、尋找替代行為及尋求支持,幫助讀者有效處理和表達情緒,進而促進自我療癒和成長,這些方法將有助於讀者與憤怒和解,並探索情感的真正需求。
Thumbnail
哀傷、憤怒心緒怎麼能說放就放,因為是很不合乎常理,且似乎是種正常人性,其實不需要放下,而是需要轉化喜樂能量。 為何有哀傷憤怒心緒 任何哀傷或憤怒都有起因,相對應就有負能量的回饋,如何能對其將來兵擋,水來土淹呢!除非你想坐以待斃,那就離喜樂甚遠。 有人認為哀、怒都屬於正常人性宣洩狀態,這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憤怒情緒的作用及如何適當表達和管理這種情緒。憤怒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幫助我們建立界線。透過理解憤怒的來源和反應,我們能更有效地與他人互動,避免情緒的累積帶來的潛在破壞力。同時也探討職場中權威與下屬之間的動態關係,並強調情緒對話的重要性。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憤怒」一直被視為負面情緒的展現,殊不知善用好憤怒其實可以帶給自己更好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