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的DigitalLife26《從犯錯中成長:重新審視學習方法與記憶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AI算圖
踏出舒適圈學習新事物,犯錯(低效執行)是必經的過程,犯錯後,重要的是要及時意識到錯誤,並將認知和行為修正(有效執行),繼續走向目的地,那麼,我該如何知道自己已經偏離軌道了呢?
最近剛好發生一件事,讓我發現,自己原以為的寫作學習法,其實更偏向寫作記憶法,跟我原先要學習如何學習的目標有些差異,但我已經練習一陣子了,如何發現學習策略需要調整呢,以下將如何發現的過程記錄。
傳統的學習方式通常包括閱讀(輸入)和寫作(輸出),以達成學習閉環。市面上有各種筆記法,最終可以歸納為四個步驟:原文摘抄→概念轉譯→體驗連結→行動指引。
上述步驟是期待透過概念轉譯和連結個人體驗來理解摘抄的概念,並通過書寫行動指引將概念應用到實際場景。
然而,後來接觸到GPT和研究人工智能學習的于老師後,我開始思考記憶與學習的差異。于老師將記憶定義為能夠重複展現技能(如考試答題),學習則定義為能夠運用技能解決未知問題(如舉一反三)。
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的四步驟學習法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更偏向記憶方法,而非學習方法,因為,人們無法理解沒有經歷過的事物。比如,沒有親身體驗過登山的人,可能無法充分理解登山者在攀登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這也是為什麼,執行此四步驟有個假設前提:需要找到書籍中觸動自己的在下筆,因為沒有真實體驗過的事物,是無法被觸動的。
換言之,寫作能幫助記錄、反思和總結,加深理解和提高思維能力,但對於某些實務經驗,寫作可能難以完全替代,若要知行合一,進入實際場景、用技能解決問題會更容易將理論與實務結合。
仔細思考,為什麼我會誤把寫作記憶法當成寫作學習法,是因為踏入新領域時,我沒有認真思考,想用套板學習,卻沒確認該方法的假設前提和適用邊界、盲目跟隨多數人的方向。
而這次能發現執行的學習方法對於我的目標,並非有效策略——是因為我查閱新的資訊,對接受資訊保持開放,因此,若要發現錯誤,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和成長心態,以便在遇到挑戰和新資訊時,能夠及時察覺調整策略。
最後,這整件事最有趣的地方在於,我犯錯了(體驗),而學習到如何察覺到犯錯這件事,這也讓我深刻體驗到,學習裡每走的一步路都不會白費,只要我們能從錯誤中吸取經驗,並持續調整策略,最終會達成自己的目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回到台灣啦,開始工作。 今天下午安排拜訪廠商的行程,除了討論目前負責的工作範疇外,還要再次討論我的收費問題,談論收費時常讓我感到緊張。 過去,我很少為自己的價值設定價格,多半接受雇主給定的標準薪資,或是參照他人的價格向雇主議價。 但現在當沒有定價標準存在時,我需要主動提出價格,並說服對方認同這個價格
明天要出門旅行,為了讓一切順利,我請家人向ChatGPT詢問相關問題。憑藉著Chrome插件「Voice Control for ChatGPT」,我們能以語音互動的方式與ChatGPT交流。 家人問道:「我要出去旅行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請問需要準備些什麼?」得到ChatGPT的回答後,我們發現原來
收到網友提問如下: 進行特質測驗:MBTI是ISTJ、DISC是老虎、104測驗是行銷企劃,但認為自己創意發想弱,擅長照表操課,會適合行銷企劃嗎?對行銷、美編設計、影片剪輯、教學、當講師有興趣,前3個職業內容這沒有創意跟源源不絕的靈感,一直做相同的模板似乎不可行?第4個當講師則是覺得自己沒什麼專長
這次跟其他三位繪師一起參與速溶明信片周邊製作,我本身很喜歡傳統文化,對於能夠透過圖解去傳遞24節氣的資訊給大家,感到十分開心。 這次製作比較特別的地方:為了區分季節,顏色有限定在某些色票上,有人可以知道是那些色票嗎 :D
網友:也想請問老師有曾經做過什麼樣的適性測驗嗎?我大概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人格特質,但不太曉得具體可以運用在什麼職業上。 Q1. 有曾經做過什麼樣的適性測驗嗎? 這裡回答以職業適性測驗為主,我做過MBTI. DISC. SET. Holland職涯興趣測驗,有些相關的測驗,比如,人類圖與人生設計卡則學過
收到網友的私訊關於經營自媒體的提問,整理成四個提問,分別是: 1. 如何開始自媒體、2. 經營自媒體對寫文章抗拒怎麼辦、3. 沒辦法持續做純分享的文章、4. 內傾性格適合做自媒體嗎 很感謝網友的提問,以下是我基於自己體驗與學習後的觀點,我的答案不一定是標準答案,離開學校考卷後,世界上幾乎沒有標準答案
回到台灣啦,開始工作。 今天下午安排拜訪廠商的行程,除了討論目前負責的工作範疇外,還要再次討論我的收費問題,談論收費時常讓我感到緊張。 過去,我很少為自己的價值設定價格,多半接受雇主給定的標準薪資,或是參照他人的價格向雇主議價。 但現在當沒有定價標準存在時,我需要主動提出價格,並說服對方認同這個價格
明天要出門旅行,為了讓一切順利,我請家人向ChatGPT詢問相關問題。憑藉著Chrome插件「Voice Control for ChatGPT」,我們能以語音互動的方式與ChatGPT交流。 家人問道:「我要出去旅行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請問需要準備些什麼?」得到ChatGPT的回答後,我們發現原來
收到網友提問如下: 進行特質測驗:MBTI是ISTJ、DISC是老虎、104測驗是行銷企劃,但認為自己創意發想弱,擅長照表操課,會適合行銷企劃嗎?對行銷、美編設計、影片剪輯、教學、當講師有興趣,前3個職業內容這沒有創意跟源源不絕的靈感,一直做相同的模板似乎不可行?第4個當講師則是覺得自己沒什麼專長
這次跟其他三位繪師一起參與速溶明信片周邊製作,我本身很喜歡傳統文化,對於能夠透過圖解去傳遞24節氣的資訊給大家,感到十分開心。 這次製作比較特別的地方:為了區分季節,顏色有限定在某些色票上,有人可以知道是那些色票嗎 :D
網友:也想請問老師有曾經做過什麼樣的適性測驗嗎?我大概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人格特質,但不太曉得具體可以運用在什麼職業上。 Q1. 有曾經做過什麼樣的適性測驗嗎? 這裡回答以職業適性測驗為主,我做過MBTI. DISC. SET. Holland職涯興趣測驗,有些相關的測驗,比如,人類圖與人生設計卡則學過
收到網友的私訊關於經營自媒體的提問,整理成四個提問,分別是: 1. 如何開始自媒體、2. 經營自媒體對寫文章抗拒怎麼辦、3. 沒辦法持續做純分享的文章、4. 內傾性格適合做自媒體嗎 很感謝網友的提問,以下是我基於自己體驗與學習後的觀點,我的答案不一定是標準答案,離開學校考卷後,世界上幾乎沒有標準答案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不可避免的經歷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犯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經歷。從小學校園中的測驗到成年後的職場挑戰,錯誤總是如影隨形。許多人因害怕犯錯而裹足不前,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錯誤的價值,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錯誤是學習的催化劑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跌倒和磕碰是學會走路的必經之路。每一次跌倒
1. 體驗前後的差異: -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的差異’。」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澤潮的著書《独学の地図》中的第58頁。他們認為,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這種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的角度相當新穎。 2. 將日
Thumbnail
錯誤是不可避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小至不經意的失誤,還是大至影響深遠的錯誤。然而,錯誤並不是我們的終點,相反,它們是我們成長的重要一環。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提升自己,才是我們需要重視的關鍵。 認識錯誤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錯誤的
Thumbnail
學習助人技巧時,我們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大量知識,對某些學派很感興趣,另一種是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但進入晤談情境中很害怕。這其中的誤區有三種,包括學派過早應用、無法找到心理師的位置、以及忽略基本功。這些誤區都可以透過學習避免。
Thumbnail
最近重新讀了自己在三年前寫的文章,當時是寫下對於學程式語言的學習與反思,不過仔細想來,那時的反思用於現在實習職涯諮詢的過程,其實仍然有類似的反思與收穫。
有時候反向操作或背離原常、習慣的行為模式而轉向以不同形式方法做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Thumbnail
思考陷阱:以為自己早就知道了〖停止學習〗 過往陷阱 : 如果是以前的我......〖渴望複製以前的成功〗 恐懼陷阱:害怕未來會失敗〖遲遲未付諸實現〗 一、以為自己早就知道了 常常看見或聽見某個耳熟能詳的事情,而又能想起幾個關鍵詞,便覺得自己早就知道了,使自己停止學習,將
要是沒犯錯,還真不長記性。 人犯了錯,知錯能改,這叫一般。一錯再錯,知錯還犯,頻頻一直犯,想改,又改不了,這個是常態。 最近接了新業務,頻頻出差錯,雖然已經常常在寫小本本,可經驗這件事,還是真是寫100本都寫不完的。 好不容易學會了什麼,卻又做錯了什麼,好不容易才覺得上手,卻又在低級的錯誤裡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不可避免的經歷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犯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經歷。從小學校園中的測驗到成年後的職場挑戰,錯誤總是如影隨形。許多人因害怕犯錯而裹足不前,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錯誤的價值,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錯誤是學習的催化劑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跌倒和磕碰是學會走路的必經之路。每一次跌倒
1. 體驗前後的差異: -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的差異’。」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澤潮的著書《独学の地図》中的第58頁。他們認為,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這種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的角度相當新穎。 2. 將日
Thumbnail
錯誤是不可避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無論是小至不經意的失誤,還是大至影響深遠的錯誤。然而,錯誤並不是我們的終點,相反,它們是我們成長的重要一環。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提升自己,才是我們需要重視的關鍵。 認識錯誤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錯誤的
Thumbnail
學習助人技巧時,我們通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大量知識,對某些學派很感興趣,另一種是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但進入晤談情境中很害怕。這其中的誤區有三種,包括學派過早應用、無法找到心理師的位置、以及忽略基本功。這些誤區都可以透過學習避免。
Thumbnail
最近重新讀了自己在三年前寫的文章,當時是寫下對於學程式語言的學習與反思,不過仔細想來,那時的反思用於現在實習職涯諮詢的過程,其實仍然有類似的反思與收穫。
有時候反向操作或背離原常、習慣的行為模式而轉向以不同形式方法做
Thumbnail
所有靈性學習一直在關注聆聽內在智慧,那是因為,我們是攜有印記編碼的生物,我們往往會擅自斷定是非好壞,認定事物發展應該要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走。 但唯有往內走,我們才能跳出固有的念頭,不再向外尋求解答。以下,是我整理「我可能錯了」的十個重點: 1:「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們有
Thumbnail
思考陷阱:以為自己早就知道了〖停止學習〗 過往陷阱 : 如果是以前的我......〖渴望複製以前的成功〗 恐懼陷阱:害怕未來會失敗〖遲遲未付諸實現〗 一、以為自己早就知道了 常常看見或聽見某個耳熟能詳的事情,而又能想起幾個關鍵詞,便覺得自己早就知道了,使自己停止學習,將
要是沒犯錯,還真不長記性。 人犯了錯,知錯能改,這叫一般。一錯再錯,知錯還犯,頻頻一直犯,想改,又改不了,這個是常態。 最近接了新業務,頻頻出差錯,雖然已經常常在寫小本本,可經驗這件事,還是真是寫100本都寫不完的。 好不容易學會了什麼,卻又做錯了什麼,好不容易才覺得上手,卻又在低級的錯誤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