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被討厭的勇氣》——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一個很耐讀、很耐人尋味的書名。

    如果拿起這本書的封面細看:「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不知道你是否會如此解讀:「如果可以自由做自己,不再糾結於他人的眼光,我便是個幸福的人了」?


    這本書所要陳明的論點,真的很吸引人,正為:「人可以自由且幸福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然而這卻可能使我們困惑:要如何自由且幸福?如何接納一個被人討厭的自己?而我的勇氣又從哪裡來?如果這個世界必須要我拿出勇氣才能變得幸福,我真的有朝一日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嗎?

    作者使用類似小說中的對話手法,來談論理論嚴密性極高的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翻著翻著就豁然開朗,就如同書中的哲學家所言:這個世界,其實無比單純(單純到你無法想像)。
    但是你必須親自參與這場對話,只讀其中的論點和主張,絕對不能滿足你或說服你——就像書中那位預備來給哲學家踢館的年輕人。

    否定了「心理創傷能決定人生樣貌」的主張,超越了佛洛伊德以降的心理學界的論調,在這個立足點上,阿德勒的理論使人的眼睛能更清晰看見,原來一切煩惱的來源,都是我們生活當下的人際關係,而非過去的創傷經驗。也因此,割捨他人的期望與目光格外重要,但這不是強調,我們必須自私的忽略他人感受、任性的做自己,而是捨去我們心中渴望他人來認同自己的內在需求,因為這些尋求認同的心理需求,正是使人無法自由的根本原因。

    當不再致力於尋求他人認同時,你願意認同自己嗎?你願意相信,一旦你開始認同自己,便是走上了自由的道路嗎?

    然而請別忘記,自由的真義,不是完全忽略這個外在世界;相反的,當你因為認同了自己、因自由而滿足,你的眼光將不再只關注自己(因為你不再拿別人和自己比較),而是開始願意轉移到這個廣大的世界,開始發自內心的傾聽這個世界的真正需要——人之所以生而為人的價值,不就自然而然的彰顯了嗎?

    因此,我們所應該彰顯的,不是過多的自我意識;過份的肯定自我,反而會牽制自我,切斷自己與世界的連結。那麼,看待自己的首要功課是什麼?應為接納自我,無論是怎樣的我;而這需要強大的勇氣——一種甘於平凡,甚至甘於柔弱的勇氣。


    老子曾言:「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當我們敢去做什麼,會被稱讚為勇敢,然而勇敢的代價卻可能使自己受損,其至失去生命。而選擇拒絕做什麼,同樣需要格外的勇氣,這樣的勇氣卻能為自己贏來人生的主導權,因為自己的人生不再受制於他人的眼光和讚美。你會開始體會到:被討厭,又何妨?這樣的自由,終究可以帶來幸福的人生。

***

    讀完書中的對話過程,我也更深刻體會,原來時代晚近的心理學,其實如此貼近在科學發達的時代之前,早已被熱議數千年的哲學內涵——心理學與哲學,原來同出於一個「我與人、我與世界、我與天地之間」的思考過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聆聽上帝話語的敬虔時光,傾心吐意即是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雲後也終究有光,儘管放眼望去是一整片荒蕪,光的方向卻不曾改變——只需抬頭仰望。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說到有一種人,宣稱愛著你,卻不允許你擁有你自己。
一直很喜歡幾米溫暖的畫風。 開始認識幾米的第一個作品,是《向左走,向右走》,在高中時期某次回家的公車上,同學分享給我看的,從此便對他的作品風格印象深刻。 他的創作生涯到現在沒有間斷過,現在作品也觸及到幼兒繪本,更重要的是小孩很喜愛,我家孩子最近每次睡前,總要唸個三遍以上。 *** *** ***
當耳畔不能再輕易響起,自己的名字被溫柔呼喚的聲音時,我知道還有一個從心裡發出的聲音,在那裡有永恆不絕的,銀鈴般的輕叩,使你永遠記得自己是誰。
📚是不是每個孩子在熱中屁屁偵探之前,都曾經愛上宮西達也這位爺爺所創作的故事?這是我們家昕姐的閱讀路線,所以我有點好奇。😅 據說,至今他仍舊大量創作,甚至顧及了這些讀他故事長大的孩子,而寫出小學生適讀的《忍者學校》橋樑書。 如今昀進入學齡前幼兒階段,我又重拾了宮西達也(真的完全不會退流行)。
能願意為孩子好好說一個故事,能願意為孩子好好說一個故事, 有時只有一個理由, 就是喜歡感受到孩子的感受。 自然而然的感受, 毫無造作。 *** 三歲昀最近的閱讀儀式,是在吃完晚飯和洗澡前,每天會自選不同的書,然後對我說:媽媽先唸一個故事,我們就去洗澡喔! *** 昨天她選了一個狗狗的故事, ***
雲後也終究有光,儘管放眼望去是一整片荒蕪,光的方向卻不曾改變——只需抬頭仰望。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故事說到有一種人,宣稱愛著你,卻不允許你擁有你自己。
一直很喜歡幾米溫暖的畫風。 開始認識幾米的第一個作品,是《向左走,向右走》,在高中時期某次回家的公車上,同學分享給我看的,從此便對他的作品風格印象深刻。 他的創作生涯到現在沒有間斷過,現在作品也觸及到幼兒繪本,更重要的是小孩很喜愛,我家孩子最近每次睡前,總要唸個三遍以上。 *** *** ***
當耳畔不能再輕易響起,自己的名字被溫柔呼喚的聲音時,我知道還有一個從心裡發出的聲音,在那裡有永恆不絕的,銀鈴般的輕叩,使你永遠記得自己是誰。
📚是不是每個孩子在熱中屁屁偵探之前,都曾經愛上宮西達也這位爺爺所創作的故事?這是我們家昕姐的閱讀路線,所以我有點好奇。😅 據說,至今他仍舊大量創作,甚至顧及了這些讀他故事長大的孩子,而寫出小學生適讀的《忍者學校》橋樑書。 如今昀進入學齡前幼兒階段,我又重拾了宮西達也(真的完全不會退流行)。
能願意為孩子好好說一個故事,能願意為孩子好好說一個故事, 有時只有一個理由, 就是喜歡感受到孩子的感受。 自然而然的感受, 毫無造作。 *** 三歲昀最近的閱讀儀式,是在吃完晚飯和洗澡前,每天會自選不同的書,然後對我說:媽媽先唸一個故事,我們就去洗澡喔! *** 昨天她選了一個狗狗的故事,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透過年輕人與哲學家的對話,探討瞭如何在當下活出真正的自我。阿德勒的哲學告訴我們,真正的自由來自於不再在意他人的看法,並接納自我,勇敢追尋夢想。書中提到要勇於行動,跨出改變的第一步,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實現貢獻感,以找到幸福。閱讀這本書,讓我們學會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作的暢銷書,基於阿德勒心理學探討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書中用哲學家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解釋了五個重點:心理創傷不存在、自我接納、人際關係、課題分離和活在當下。通過為困惑的年輕人提供解答,作者也教導讀者不再依賴他人評價,勇敢做自己。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深入思考和解讀。書中探討了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兩種心理學觀點,強調如何擁抱矛盾的思想以提升幸福感。文中還提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並反思自我付出與他人期望之間的關係,呼籲每個人都應視他人為夥伴,並在當下找到勇氣,創造快樂的每一刻。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前幾年有本很熱門的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強調了勇敢地做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而,有些人卻將重點放在「做自己」上,甚至扭曲了這個概念... 這本書的讀者群有一部分是對他人感受較敏感的朋友(或說同理心過於氾濫),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會在意別人怎麼想、會不會對他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透過年輕人與哲學家的對話,探討瞭如何在當下活出真正的自我。阿德勒的哲學告訴我們,真正的自由來自於不再在意他人的看法,並接納自我,勇敢追尋夢想。書中提到要勇於行動,跨出改變的第一步,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實現貢獻感,以找到幸福。閱讀這本書,讓我們學會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作的暢銷書,基於阿德勒心理學探討如何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書中用哲學家與年輕人對話的方式,解釋了五個重點:心理創傷不存在、自我接納、人際關係、課題分離和活在當下。通過為困惑的年輕人提供解答,作者也教導讀者不再依賴他人評價,勇敢做自己。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於《被討厭的勇氣》一書的深入思考和解讀。書中探討了佛洛伊德的決定論和阿德勒的目的論兩種心理學觀點,強調如何擁抱矛盾的思想以提升幸福感。文中還提到課題分離的概念,並反思自我付出與他人期望之間的關係,呼籲每個人都應視他人為夥伴,並在當下找到勇氣,創造快樂的每一刻。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前幾年有本很熱門的書叫《被討厭的勇氣》,書中強調了勇敢地做自己,並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然而,有些人卻將重點放在「做自己」上,甚至扭曲了這個概念... 這本書的讀者群有一部分是對他人感受較敏感的朋友(或說同理心過於氾濫),對於自己的一舉一動,甚至任何的起心動念,都會在意別人怎麼想、會不會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