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減少選擇失敗的三個方式

人的一輩子總是在做抉擇,將時間縮短在一年、一個月、甚至是一天,我們就有好多的事情需要抉擇。小至穿哪一件衣服、吃什麼早餐、擴展到看什麼電影、買什麼衣服、甚至是選什麼校系、工作、搬去哪裡....等等。這些選擇都在挑戰我們的決策,畢竟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是在選擇之下的模樣,你選什麼,就往哪裡去。
該選擇哪一個?
該選擇哪一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早起來我們可以神采奕奕地做出選擇、判斷與專注力都能讓我們的工作進展順利,然而卻很容易在下班之後,失去「選擇」,甚至「決策」能力。相信我,你並不孤單。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不只是選擇多造成的障礙,更多時候反而是你的體力與精神來到正常決策的水平以下,導致我們造成拖延、判斷錯誤等狀況,以下三個關鍵因素分別是:選擇的弔詭、決策疲勞、與決策趨避。

選擇的弔詭
越多選擇一定代表越好嗎?相信我們都有種經驗,站在琳瑯滿目的早餐店門口,品項一共有50種,你反而會不知道到底今天早餐要吃什麼。美國心理學家Barry Schwartz在他的著作《選擇的困境》(The Paradox of Choice: Why More Is Less)中提出了一個學說:人們面對太多的選擇時會感到壓力和不安,進而對選擇產生疑慮和後悔,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更多的選擇未必帶來更多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這個稱之選擇的弔詭(The Paradox of Choice),過多選擇造成的選擇性障礙,反而讓我們無法專注在我們真正想要的選擇上。

決策疲勞
而當我們經過長時間連續做決定後,反而消耗了太多的能量而降低判斷力和意志力的現象。穿衣服、吃什麼、喝什麼,一直做選擇也會提早出現決策疲勞的狀態,如同肌肉長時間運動後會感到疲勞一樣,大腦在長時間連續做決定後也會出現疲勞的情況。處於決策疲勞的狀態時,我們會變得容易疲倦、分心、無法集中注意力、遲鈍和缺乏自律。
當你意識到自己有決策疲勞的現象產生,記得就別在這個時間點做決定。一般來說決策疲勞最常出現的時間是在下午(可能是冗長的會議、惱人的溝通狀況),因此在這些疲勞之後,可以挑選一些重複性比較高的事項來幫助減少耗能的狀況持續產生,也能避免減少錯誤。

決策趨避
太多的選項與過勞的選擇的狀態會影響我們做出適合的決定,也容易做出草率或不理智的結果。舉例來說:當我們正在找工作,面對許多個工作機會,但卻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個,可能因為擔心做出不好的決定,而一直拖延選擇,甚至是放棄選擇任何一個工作。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讓我們錯失機會,甚至是其他的損失。或是下班後明明知道有件應該要去好好唸英文,因為三個月後有場多益考試,但是因為白天經歷了太多的耗能狀態,回到家耍廢、看電視、吃東西相較於讀英文是比較放鬆的舒壓,自然而然就會想要等到休息夠了再來唸英文,然而時間也在這樣的狀態下流逝,等到你議會之後已經是睡覺時間,這樣的決策趨避也會容易造成拖延與懊惱感,無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減少失敗率高的選擇方式
選擇的弔詭讓人在面臨多個選擇時,難以做出最佳決策;決策疲勞則會讓人在做出大量決策後,感到疲憊和無力;決策趨避則是讓人害怕犯錯誤,而放棄做出決策的行為。要避開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有幾個方法:
  1. 確立自己真的想要的: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標,幫助我們更清楚自己的需求和目標,有助於選擇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選擇。
  2. 限制選擇的範圍:減少選擇的數量,降低選擇的難度和負擔。
  3. 妥善分配時間與精力:避免因為做出太多決策而感到疲勞,可以使用分散決策的方式來減輕疲勞。
了解選擇的弔詭、決策疲勞和決策趨避是重要的,因為它們可能會阻礙我們做出最佳決策,而採取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克服這些問題,做出更好的決策,如同卡爾·拉格斐所說:「人生就像一個自助餐廳,你可以自由選擇,但要記得支付代價。」
#2023日更計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