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夏。《夏季飲食味道 4》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夏季飲食的味道 4

"吃辛香,開肺竅"

夏日炎熱,皮膚毛細孔張開,中醫學以〝酸味斂汗養心〞,並以〝辛味養肺益心〞。 《黃帝內經》中提到:〝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味為苦〞、〝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夏季,相應五臟為〝心〞, 五味方面相應〝苦味〞〞,天氣熱容易耗氣,苦味易傷氣,所以必須補氣、養氣。
〝心、肺,與氣血的關係〞
五行生克關係裡面,〝心火克肺金〞(見圖示),夏季心火過旺,容易灼傷同樣在上焦胸腔的肺臟,耗傷肺津。《黃帝內經》中談到:〝夏傷於暑,秋必痎瘧〞,心血足,血載氣,輸佈到全身、肺臟;肺氣足,氣行血,推動血液正常運行,心和肺之間有很微妙的氣血載行關係,例如:人體心跳加速時,深呼吸使肺的呼吸量加大,可以幫助穩定心跳。
〝辛味食材,養肺益心〞
從五臟五行對應的五味來調養人體,夏日飲食可用適量的辛味,避免心氣太過克制肺金、傷肺(心火克肺金,辛味入肺)。例如:薑、洋蔥、九層塔、紫蘇、杏仁、山葵、杭菊 ...等,透由宣散、行氣、活血、通竅,以養肺益心。
夏,省苦增辛 ,以養肺氣
avatar-img
26會員
248內容數
從每天日常飲食吃喝,體會大自然節氣奧妙,輕鬆在生活裡認識中醫~ 好日子,從起居、運動、飲食、睡眠、清潔、好心情,開始! • 深入淺出,從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原典導引。 • 真實依春、夏、秋、冬,四季書寫。 • 涵括日常家常菜、食療、藥膳等,生活化而實用。 • 休閒中養生,美食也健康。 • 圖文並茂,從節氣餐桌上拍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tr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夏季飲食的味道 3 "苦味入心,降火氣、燥濕" 夏天,苦味食材可以清心火,而達到養心安神的益處。 ➤苦味食材 常見的苦味食材,包括:苦瓜、萵苣、百合、白果、牛蒡、芹菜、菊花、綠茶、咖啡 …… 等。 ➤推薦飲食 例如:苦瓜排骨湯、芹菜炒花枝、菊花茶 ….. 。 ➤小叮嚀 天氣熱,許多人便習慣吃苦味飲
情緒與味道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黃帝內經》中談到人體的內臟和情志精神變化相關,〝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其中,「心」〝在志為喜〞。--《陰陽應象大論》 在《舉痛論》這篇中寫道:〝余知百病之生於氣也,... 喜則氣緩〞。就是指出,人的氣機通暢、和緩,時常喜悅,是健康舒適的。
夏季飲食的味道:“夏天,吃酸斂汗” 夏日炎熱,容易使毛孔張開、流汗多, 以中醫學來看,容易“傷津”、“耗氣”。 酸味,性收斂,所以,可以選用梅子、洛神、紅豆、番茄、鳳梨、奇異果、檸檬、以及初夏生產的李子 ….. 入菜餚。 此外,平性的食材,如:小米粥、胡蘿蔔玉米湯,也都可以幫助利尿、消暑。
夏季飲食的味道 3 "苦味入心,降火氣、燥濕" 夏天,苦味食材可以清心火,而達到養心安神的益處。 ➤苦味食材 常見的苦味食材,包括:苦瓜、萵苣、百合、白果、牛蒡、芹菜、菊花、綠茶、咖啡 …… 等。 ➤推薦飲食 例如:苦瓜排骨湯、芹菜炒花枝、菊花茶 ….. 。 ➤小叮嚀 天氣熱,許多人便習慣吃苦味飲
情緒與味道 “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黃帝內經》中談到人體的內臟和情志精神變化相關,〝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其中,「心」〝在志為喜〞。--《陰陽應象大論》 在《舉痛論》這篇中寫道:〝余知百病之生於氣也,... 喜則氣緩〞。就是指出,人的氣機通暢、和緩,時常喜悅,是健康舒適的。
夏季飲食的味道:“夏天,吃酸斂汗” 夏日炎熱,容易使毛孔張開、流汗多, 以中醫學來看,容易“傷津”、“耗氣”。 酸味,性收斂,所以,可以選用梅子、洛神、紅豆、番茄、鳳梨、奇異果、檸檬、以及初夏生產的李子 ….. 入菜餚。 此外,平性的食材,如:小米粥、胡蘿蔔玉米湯,也都可以幫助利尿、消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立夏】 5月6日 ☀️從四月下旬開始,暑的微熱之氣已經悄悄從地表、空氣和心中莫名升起了。總有些不耐煩和小火氣,有點難控制?! ☀️立夏的濕熱令人胸悶氣短,因天地之間氣機的變化,略微的煩悶開始轉化成不耐煩的躁感,這樣的躁很容易因小小的誘因而引爆。 ☀️只要是與心神有關的症狀,多有情緒誘
Thumbnail
目前的氣候正從夏季開始進入「長夏階段」。 在東方的自然哲理觀念裡,夏季對應的臟腑系統是心,在接續到秋季(肺系統)之間還有個過度時節叫做「長夏」,長夏(土元素)對應的就是脾胃系統。大地(土元素)是承載一切自然萬物變化的基礎,若脾胃系統變弱,其餘的系統得不到足夠的養分供給也就無法充分運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提供適應季節變化的機會。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退火消暑、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夏季節氣經絡芳療 足蕨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節氣介紹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季注意事項 1:立夏後氣溫漸漸地攀升,多補充水份 2:脾胃經絡運行中處於偏弱,食欲自然不佳,強壯脾胃經絡功能
Thumbnail
立夏落在每年國曆的5月5日或6日或7日,2024年的立夏則是5月5日星期日,此時太陽在黃道上運行至45度。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養心 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故夏季與心氣相通 。養心,就要靜養,避免大量出汗,因汗出易傷陽。同時,立夏之後,應順應自然界晝長夜短的
Thumbnail
夏天逐漸來臨,高溫帶來的不適需要特別注意。清淡飲食、攝取纖維食物以調理身體,多喝水保持水平衡,多吃紅色食物來養護心臟。保護好自己的心臟,享受夏日的清涼和舒適。
Thumbnail
立夏是夏日之始,心是身體活力之源。利用夏之熱養好身之火。辛香料提振心火,... 黃瓜涼拌黑木耳+些微辣椒或辛香料調味,通風與調節散熱,精油擴香...等,都是在立夏時可以採取的方法。
Thumbnail
【立夏】 5月6日 ☀️從四月下旬開始,暑的微熱之氣已經悄悄從地表、空氣和心中莫名升起了。總有些不耐煩和小火氣,有點難控制?! ☀️立夏的濕熱令人胸悶氣短,因天地之間氣機的變化,略微的煩悶開始轉化成不耐煩的躁感,這樣的躁很容易因小小的誘因而引爆。 ☀️只要是與心神有關的症狀,多有情緒誘
Thumbnail
目前的氣候正從夏季開始進入「長夏階段」。 在東方的自然哲理觀念裡,夏季對應的臟腑系統是心,在接續到秋季(肺系統)之間還有個過度時節叫做「長夏」,長夏(土元素)對應的就是脾胃系統。大地(土元素)是承載一切自然萬物變化的基礎,若脾胃系統變弱,其餘的系統得不到足夠的養分供給也就無法充分運
Thumbnail
夏日氣溫升高,空氣的濕悶總讓人煩躁難安。太多的冰冷甜食,終日待在冷氣房裡,都會容易讓身體外熱內寒,體內濕氣過重,身體變得沉重浮腫,腸胃的不適症狀也變多了。  夏日五大常見困擾 1.心煩氣躁 2.腹脹不適 3.皮膚好油 4.身體沉重 5.蚊蟲攻擊
「下利清穀」,腸胃都虛寒掉了,吃什麼就拉什麼,食物無法被消化,「裡寒外熱」,身體微熱,因為裡寒極盛把陽都給迫出去了,這是陽脱的現象,「汗出而厥者」,浮陽往上跑到頭面,只有頭面流汗,患者手腳冰冷,脈都摸不到了,人會昏厥過去,這是陰陽不能調和,亡陽的危證,「通脈四逆湯主之」,通脈四逆湯是乾薑五錢、生附子
Thumbnail
小暑,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氣溫開始升高,濕氣增多,我們需要適當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適量攝取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規律的作息,適度運動,以及調節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節,提供適應季節變化的機會。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退火消暑、保持身心健康。
Thumbnail
夏季節氣經絡芳療 足蕨陰肝經 | 足少陽膽經 節氣介紹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夏季注意事項 1:立夏後氣溫漸漸地攀升,多補充水份 2:脾胃經絡運行中處於偏弱,食欲自然不佳,強壯脾胃經絡功能
Thumbnail
立夏落在每年國曆的5月5日或6日或7日,2024年的立夏則是5月5日星期日,此時太陽在黃道上運行至45度。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天的第一個節氣。 立夏養心 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故夏季與心氣相通 。養心,就要靜養,避免大量出汗,因汗出易傷陽。同時,立夏之後,應順應自然界晝長夜短的
Thumbnail
夏天逐漸來臨,高溫帶來的不適需要特別注意。清淡飲食、攝取纖維食物以調理身體,多喝水保持水平衡,多吃紅色食物來養護心臟。保護好自己的心臟,享受夏日的清涼和舒適。
Thumbnail
立夏是夏日之始,心是身體活力之源。利用夏之熱養好身之火。辛香料提振心火,... 黃瓜涼拌黑木耳+些微辣椒或辛香料調味,通風與調節散熱,精油擴香...等,都是在立夏時可以採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