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碳權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2023國際茶業研討會中,中興大學柳婉郁教授的論文報告,柳教授口條清晰、反應靈活,令人印象深刻。

近年來,碳權一直是很夯的議題。簡單來說,因為二氧化碳對於地球的危害,為了要能夠對於自己所製造的汙染進行統計,因此有了碳權的概念。所謂的碳足跡,乃是指產品從生產到消費者手上,製造多少二氧化碳。 碳盤查,則是以企業或法人為單位,計算自己整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從資本主義立場來說,幾乎已經囊括大多數的碳排放量。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檢討減碳的要求。
最近有一個新的概念提出,碳中和與碳匯。
由於減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知道生產的過程中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也很難改用其他手段來減少排放量。因此有購賣碳權的方式作為另一種減碳的方法,例如,A公司整年的碳盤查是2000公升的二氧化碳,可以購買B公司種植的樹木作為平衡碳權的手段。 但是這個方法雖然簡單明確,但總會有受限於土地面積,或是因為加入碳權計畫的企業越來越多,碳權平衡有供不應求的趨勢,因此有人進一步提出碳中和與碳匯的概念。
碳匯的概念主要是針對於自然碳匯的概念提出,在土壤(黃碳)、海洋(藍碳)、森林(綠碳)之中有很多有機質可以作為碳中和的基礎。如果能夠計算出這些有機質的碳中和能力,我們稱之為碳匯。 換言之,企業可以透過碳匯的計算平衡自家產品或生產的碳排放,達到碳中和,成為優質環保的成員。
這中間當然還有很多眉角,例如,碳盤查到底該如何計算,據說,為了計算一噸的碳排放,有可能製造兩噸的碳排放。在這個無電不動的世界,任何與電有關的行動似乎都無可避面有碳排放。 又比方說,碳匯的計算並不是這麼容易,森林裡綠色植物的大小、有機質的減碳能力,不只是計算公式的建立,也牽涉到測量的精準度問題。更進一步來說,目前法規上,未達到0.5公頃的土地面積,是無法列入計算碳匯的。 尤有甚者,有人問,如果個人閒置的鄉下土地能否變成碳中和的碳匯計量。 這就牽涉到私人與法人的土地產權關係、政府的法規規範問題,讓原本單純為地球的將來著想這樣的理念,變成一連串經濟發產的動能。試想:有可能以地產公司的名目將碳匯變成買賣的關係嗎?
不過,我覺得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這個碳權計算認定的話語權,究竟是在國內還是歐美。申請的繁複固然是增加了碳排放,解釋權的歸屬又牽涉到認定的問題(我認為這還是文化霸權的關係),有一間早早施行碳中和的企業,說他們當年申請的時候碳匯的計算被實驗室排除在外。這固然牽涉到計算的複雜或困難度,也顯示出碳權的計算認可只限於某些國家的實驗室,當他們沒有辦法持續性創造收入的時候,又再創造一個碳匯的概念,讓可以炒作的範圍變得更廣。
曾經聽過廣播節目的主持人在聊天,說自己生活中都沒製造甚麼垃圾,自詡生活過得很環保。心裡不免好奇,難道都不買包包衣服鞋子嗎?成長期的孩子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汰換衣物,要讓他們過得安穩舒適,冷氣水電樣樣也省不了,想當個環保尖兵何其困難。即便最簡單的自備筷子,對於環境危害的減少恐怕也只是杯水車薪,自責都尚且不及,何來自詡能無痕於都市。
計算碳排放固然是一種直面自己對世界造成痕跡的方式,然而一旦牽涉到獎勵問題,這似乎又開始變成資本主義的遊戲,人們究竟是圍繞著利而環保,還是環保的過程順便獲利呢?那些原本在荒郊僻壤生長的植物,一朝成為某人某公司所有的碳匯,難道該說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嗎?(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在書中開頭也舉一個工程師外包工作的例子,儘管他被炒魷魚,卻讓我們看見 “外包”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這本書在前半段不斷強調一個概念:我們如果認真辛勤工作,才是真正浪費生命的行為。因為現在時代與農業社會不同,社群網路媒體的發達,讓資訊的交流十分的快速。很多商業書籍也提到類似的例子,你要如何賺大錢?就是
養小孩的過程,有時候會讓我想到以前玩的一個電腦遊戲-美少女夢工廠,透過各種方向的培育,女兒會有不同方向的發展,其中可能交朋友也可能有敵人,當然也包含各種金手指密技….。 今天跟岳父一起看最近頗紅的日劇-初戀,不知怎地講到唸的科系對未來工作的選擇(好像是因為女主角的外文系出國夢想跟後來再
近日有網路舊聞[1]廣傳,認為茶葉中的農藥可以透過身體感受來判斷,具體表現為各種不舒服的症狀,諸如;鎖喉、頭暈、心悸、噁心等感受。確實,從茶葉起源的故事來看,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見即便神農氏都是透過身體來檢證草藥的藥性與毒性,只不過當時將茶視為藥用的證明,治療身體的不適,這
大學的時候,蔡錚雲老師的形上學一直是很熱門的課程。然而我對於形上學始終有種敬而遠之的情感,同學怡婷倒是很熱衷地上蔡老師的課。記得有一次,她很自豪的說,老師出了個作業,要大家舉例什麼樣的“存有”是我們平常看不到但是又一直在使用的?她的答案是:耳朵。因為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耳朵,卻又用耳朵接收所有的
文林銀行是一部紀錄片,記錄新北市樹林的文林國小發行自己的文林幣作為擬真教育小孩思考金錢的價值。 起心動念是片頭所提到,小孩子在加值遊戲的時候往往幾千塊的加,因為對他們來說,金錢是爸媽給予的,所以沒辦法深刻感受到金錢是多少勞力付出的成果,相對也很輕易地去交換他們想要的東西(無法判斷數字的高低及其意義
以行銷經營而言,這算是相當推薦的一本書。 透過許多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基本論點; 1.簡單:找出概念的基本核心 2.意外:用驚奇的方法吸引對方注意,用興趣維持對方注意 3.具體:讓別人聽得懂、記得住,具體的描述是確保你的每一位聽眾都真正聽到同樣訊息的唯一方法。 4.可信:權威是為概念提供可信
在書中開頭也舉一個工程師外包工作的例子,儘管他被炒魷魚,卻讓我們看見 “外包”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這本書在前半段不斷強調一個概念:我們如果認真辛勤工作,才是真正浪費生命的行為。因為現在時代與農業社會不同,社群網路媒體的發達,讓資訊的交流十分的快速。很多商業書籍也提到類似的例子,你要如何賺大錢?就是
養小孩的過程,有時候會讓我想到以前玩的一個電腦遊戲-美少女夢工廠,透過各種方向的培育,女兒會有不同方向的發展,其中可能交朋友也可能有敵人,當然也包含各種金手指密技….。 今天跟岳父一起看最近頗紅的日劇-初戀,不知怎地講到唸的科系對未來工作的選擇(好像是因為女主角的外文系出國夢想跟後來再
近日有網路舊聞[1]廣傳,認為茶葉中的農藥可以透過身體感受來判斷,具體表現為各種不舒服的症狀,諸如;鎖喉、頭暈、心悸、噁心等感受。確實,從茶葉起源的故事來看,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見即便神農氏都是透過身體來檢證草藥的藥性與毒性,只不過當時將茶視為藥用的證明,治療身體的不適,這
大學的時候,蔡錚雲老師的形上學一直是很熱門的課程。然而我對於形上學始終有種敬而遠之的情感,同學怡婷倒是很熱衷地上蔡老師的課。記得有一次,她很自豪的說,老師出了個作業,要大家舉例什麼樣的“存有”是我們平常看不到但是又一直在使用的?她的答案是:耳朵。因為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耳朵,卻又用耳朵接收所有的
文林銀行是一部紀錄片,記錄新北市樹林的文林國小發行自己的文林幣作為擬真教育小孩思考金錢的價值。 起心動念是片頭所提到,小孩子在加值遊戲的時候往往幾千塊的加,因為對他們來說,金錢是爸媽給予的,所以沒辦法深刻感受到金錢是多少勞力付出的成果,相對也很輕易地去交換他們想要的東西(無法判斷數字的高低及其意義
以行銷經營而言,這算是相當推薦的一本書。 透過許多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基本論點; 1.簡單:找出概念的基本核心 2.意外:用驚奇的方法吸引對方注意,用興趣維持對方注意 3.具體:讓別人聽得懂、記得住,具體的描述是確保你的每一位聽眾都真正聽到同樣訊息的唯一方法。 4.可信:權威是為概念提供可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碳權(carbon credit)簡單來說就是碳排放權,在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簡稱《京都議定書》)中制定了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碳排放許可權(carbon allowance)便是源自於此,並由碳權衍生出交易機制,出售未使用的碳排放權,碳權竟也成了商品。 在這篇文
Thumbnail
本文探討碳排放問題及其相關政策,包括碳費、碳稅及碳交易。透過分析碳定價及其對企業環境政策的影響,介紹碳足跡計算及碳會計的運用。同時,將深入探討碳捕集技術及未來的碳交易系統發展趨勢,幫助讀者理解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碳排放問題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碳費、碳稅和碳交易等政策相繼出現,期望通過市場機制減少碳排放,促進碳中和的實現。碳市場的發展使得企業能夠在碳排放權的交易中尋求經濟效益,同時也鼓勵了碳抵消和碳信用的產生。 在這篇分析中,我們將探討碳定價
Thumbnail
碳權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經濟工具,成為了被廣泛討論的焦點。從環境、道德及經濟等角度深入分析碳權制度的挑戰與潛力,探討其是否真正能促進減排,或僅僅成為企業的「贖罪券」。未來的改進空間、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將影響碳權市場的有效性。本文不僅概述碳權的運作機制,也關注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倫理影響及經濟層面的挑戰。
Thumbnail
碳權和碳抵換是碳交易市場中兩個重要概念,前者關聯於強制性碳交易市場,後者則是自願性碳市場的產物。碳權用於抵消超過政府設定排放上限的碳排放,而碳抵換則幫助企業或個人自願抵消其無法避免的碳排放。隨著全球對溫室氣體減量的關注,這兩個市場將持續增長,並為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做出貢獻。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ESG在近年越來越熱門,企業需要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文章解釋碳盤查的意義、法規的要求以及企業執行碳盤查的好處。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碳權(carbon credit)簡單來說就是碳排放權,在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簡稱《京都議定書》)中制定了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碳排放許可權(carbon allowance)便是源自於此,並由碳權衍生出交易機制,出售未使用的碳排放權,碳權竟也成了商品。 在這篇文
Thumbnail
本文探討碳排放問題及其相關政策,包括碳費、碳稅及碳交易。透過分析碳定價及其對企業環境政策的影響,介紹碳足跡計算及碳會計的運用。同時,將深入探討碳捕集技術及未來的碳交易系統發展趨勢,幫助讀者理解氣候變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碳排放問題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碳費、碳稅和碳交易等政策相繼出現,期望通過市場機制減少碳排放,促進碳中和的實現。碳市場的發展使得企業能夠在碳排放權的交易中尋求經濟效益,同時也鼓勵了碳抵消和碳信用的產生。 在這篇分析中,我們將探討碳定價
Thumbnail
碳權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經濟工具,成為了被廣泛討論的焦點。從環境、道德及經濟等角度深入分析碳權制度的挑戰與潛力,探討其是否真正能促進減排,或僅僅成為企業的「贖罪券」。未來的改進空間、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將影響碳權市場的有效性。本文不僅概述碳權的運作機制,也關注其對發展中國家的倫理影響及經濟層面的挑戰。
Thumbnail
碳權和碳抵換是碳交易市場中兩個重要概念,前者關聯於強制性碳交易市場,後者則是自願性碳市場的產物。碳權用於抵消超過政府設定排放上限的碳排放,而碳抵換則幫助企業或個人自願抵消其無法避免的碳排放。隨著全球對溫室氣體減量的關注,這兩個市場將持續增長,並為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做出貢獻。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ESG在近年越來越熱門,企業需要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文章解釋碳盤查的意義、法規的要求以及企業執行碳盤查的好處。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