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如何做自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分化不完整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判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工作中接觸了一些孩子,他們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無時無刻擔心父母的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及遊玩;另外一些孩子則擔任起照顧者的角色,照顧脆弱的家人,體貼大人的難過,幫助大人打理很多事情。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好久,有時卻忘記了自己。
某種程度我們都經驗了一些情緒張力,長大後我們不小心在意起別人,承擔了好多的情緒、期待,好像習慣了,有時想想又感覺有點委屈、疲倦。

找回自己

實務工作中發現,陪伴關注小孩,並引導他們注意自己,也發展目標方向,我看到他們變得穩定且開心很多,練習做自己或許可從幾個方面嘗試:

1.找個人陪伴

如果你還是學生,可以找輔導老師聊聊,若是成年人可以找一位心理師陪伴你,並不是他們有什麼神奇魔力,而是你可以有段時間,被全神貫注的傾聽,你可以自由的講話,並擁有一段在乎自己的時間,因為你值得被這樣重視。

2.收集“為了別人而活”的訊號

觀察是否有些訊號,代表著我們太在乎別人,好像自己跟別人界線有點不那麼清楚,若發現了可以給自己一個提醒,慢慢練習分別出來,原來生氣只是對方在生氣,想把這裏打掃乾淨只是他的期待,而我的情緒是什麼,期待是什麼。
我們可以有些訊號觀察的方向:
(1)容易因別人不開心或難過,自己心理跟著焦躁起來,好像急著想解決什麼
(2)覺得對方期待的事情,我們好像必須完成,並難以拒絕
(3)是否擔心某個家庭成員
(4)別人在衝突時,急著介入協調
(5)是否以斬斷關係來處理問題
(6)有沒有跟誰互動常感覺到焦慮,並且感覺身體緊繃
這些狀況其實很正常,然而如果願意你可以多一點覺察,將會讓你更了解自己,並有選擇在乎自己的力量

3.自我認同

(1)尋找別人與自己差異,也就是探究出自己是誰,與你在意的那個人又是誰,你特色在哪裏,你的優勢又是什麼,而對方優點及缺點是什麼?
(2)思考別人期待你的樣貌,有哪幾項是對方在意的,而你期待自己的樣貌,又有哪幾樣呢?

4.設定目標

設定屬於自己的目標時,需要思考真正重要在意的事情是什麼,這樣的過程也能讓你將注意力投注在自己身上;在完成目標過程中,你會走出自己的人生,而這恰好跟他人的期待分開,當越走越遠時,將會證明自己的獨特,並形塑正向自我認同;當達成一些目標後,也會讓你更有自信及能量來拒絕別人的期待。下一篇會討論設定目標技術,幫助自己設定出良好目標。

介紹輔導諮商工作心得,以及一些心理學的領悟,也期待介紹一些親子關係,人際互動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原本應該要親近的關係 孩子卻離得很遙遠 也許我們可以找到靠近孩子的鑰史 - 尊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你曾經感覺自己在面對父母時,需要成為他們的「父母」?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也許他們總愛拿你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 這篇文章將分享在面對家庭中的困惑和恐懼時,如何成為家庭的支柱,以及如何在挑戰面前堅定信念。 如何在面對父母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