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T 理情行為治療】過不去的,其實不是情緒,而是想法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ABC理論與非理性信念

1. ABC理論是什麼:

人人都希望一生順風順水,什麼爛事鳥事糟心事都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其實每個人的人生,發生好壞事的概率是差不多的。而人之所以會產生情緒困擾(C)、卡住、過不去、想到就氣憤…等等,重點不在於發生了什麼(A),而在於你對(A)是怎麼想的(B)。
REBT 示意圖 by 艾莎解結

2. 如何抓取描述事件的ABC:

  1. 有沒有發現當一個人開始描述遇到什麼事,心情怎麼樣,他才不會管你什麼ABC的,情緒全是成串成串的拋出來(或者講不出情緒),或沒有講到想法,或說得不完整。......
完整文章請看這裡

🌷「艾莎」為您「解」開心「結」🌷想要解開職場千千結,你需要深諳各種江湖套路,又受過專業心理諮商訓練的艾莎解結。
~願人人都有選擇人生的自由~
To be free group-TBF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對「工作」的想法是什麼?想要了解萬惡的職場世界嗎? 想知道身為資深職場工作人,在外商及知名本土企業走跳,看盡職場百態之後,對於業務、行銷、客服領域的解讀,以及職場亂象的八卦嗎?艾莎解結以本身心理學背景和始終不滅的文青性格,與你分享職場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標準答案的事物、和不問原因的服從,都是扼殺思考力的殺手。
這是一篇關於育兒的懺悔文。 原生家庭是人格養成、自尊培育最重要的地方。
當孩子說,想跟自己做一樣的工作時,我從這樣的回答中感受到她對我-這個當母親的-一份認同。
或許我們最該做的,不是學習,而是學習如何學習。 繼我心目中的知識大神劉潤後,最近一位讓我讀了眼前一亮,想要為他寫心得的,
其實,人們追求知識的渴望,仍是有增無減。為什麼喜歡縮時攝取知識?只是因為碎片化的時代,人的耐心愈來愈少、注意力愈來不容易集中而已。
有標準答案的事物、和不問原因的服從,都是扼殺思考力的殺手。
這是一篇關於育兒的懺悔文。 原生家庭是人格養成、自尊培育最重要的地方。
當孩子說,想跟自己做一樣的工作時,我從這樣的回答中感受到她對我-這個當母親的-一份認同。
或許我們最該做的,不是學習,而是學習如何學習。 繼我心目中的知識大神劉潤後,最近一位讓我讀了眼前一亮,想要為他寫心得的,
其實,人們追求知識的渴望,仍是有增無減。為什麼喜歡縮時攝取知識?只是因為碎片化的時代,人的耐心愈來愈少、注意力愈來不容易集中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聽過一種理論,只要把不好的事情,當作另一個平行時空,只要我們到了另一個時空,那不好的事情,都不關我們的事了。 這想法好像很樂觀,好像很正能量,但其實隱藏著非常不好的逃避心態。 所有事情,無論好或不好,我們都應該從中思考,去尋找更可能的解決辦法,或是透過這件事情,得到某種結論,進而讓自己有所成長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Ellis的情緒ABC理論,該理論解釋情緒和行為的關係。文章介紹了非理性信念的特徵及其對情緒的影響,並提供具體範例來說明如何透過理性思考來改善情緒。最後,提出四個步驟幫助讀者自我覺察,有效應對非理性信念,提升心理健康。
Thumbnail
我們的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在人與事之間琢磨錯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被眼前的問題困住,以為解決了它們就能心安。然而,真正讓我們煩惱的,往往不是表面的事,而是我們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與其在小事上糾結,不如退一步看看整體情況。當我們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就能用更輕鬆的心態去面對挑戰。人生就像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脫離負面制約,不僅是頭腦的課題,更是能量場的課題。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我聽過一種理論,只要把不好的事情,當作另一個平行時空,只要我們到了另一個時空,那不好的事情,都不關我們的事了。 這想法好像很樂觀,好像很正能量,但其實隱藏著非常不好的逃避心態。 所有事情,無論好或不好,我們都應該從中思考,去尋找更可能的解決辦法,或是透過這件事情,得到某種結論,進而讓自己有所成長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Ellis的情緒ABC理論,該理論解釋情緒和行為的關係。文章介紹了非理性信念的特徵及其對情緒的影響,並提供具體範例來說明如何透過理性思考來改善情緒。最後,提出四個步驟幫助讀者自我覺察,有效應對非理性信念,提升心理健康。
Thumbnail
我們的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在人與事之間琢磨錯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被眼前的問題困住,以為解決了它們就能心安。然而,真正讓我們煩惱的,往往不是表面的事,而是我們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與其在小事上糾結,不如退一步看看整體情況。當我們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就能用更輕鬆的心態去面對挑戰。人生就像
Thumbnail
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冒出不舒服的情緒,情緒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感覺舒不舒服。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脫離負面制約,不僅是頭腦的課題,更是能量場的課題。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