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真的好累?利用 3 個思維遠離「職業倦怠」的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大家最近職業倦怠了嗎? 6 月即將邁入畢業季,讓我想到我在新加坡實習回台畢業之後,就正式加入日企,從菜鳥時期一路走來也有 2,555 天,好不想承認自己已是公司資深老鳥,但事實卻擺在眼前。
當在職場上歷經了新手期、低潮期、高峰期到穩定期,伴隨而來的就是職業倦怠,比起重燃對工作的熱情、自信,我認為有幾件事是職業倦怠期該出現的意識。
圖片來源:Pexel
5 種情況檢視你是否職業倦怠
你是哪個世代?根據 CareerBuilder 在 2021 年的調查,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平均一份工作會做 8 年,X 世代(1965-1980)平均是 5 年,Y 世代(1981-1996)平均則僅剩下 2. 9年,Z 世代(1997後)平均是 2.3 年,分享這個數字,我想說明的是,有時「職業倦怠」不一定跟工作年限有直接關聯,而是跟當下經歷的階段有關,Z 世代的工作年限雖短,卻也可能承受某種倦怠,以下是五種常見的職業倦怠:
第一種:靈感倦怠
從靈感無限到提不起勁,以前對負責的工作總有無限靈感與熱情,現在卻時常提不起勁,因為週而復始的工作倦怠消磨了靈感與熱情,成就感逐漸遞減,挑戰性也降低,熱情初衷難以重燃。
第二種:目標倦怠
在規劃每次專案時,每月的 KPI 幾乎大同小異,沒有新突破點,工作目標訂太簡單輕易達成,訂太難又望塵莫及,自信心下降,訂了目標卻不期不待,連帶著對工作期待也下滑。
第三種:孤獨倦怠
在公司團隊合作是很正常的事,但我曾問過數十位求職者轉換工作的理由,其中「碰到問題」沒有人可以問、不知道該怎問是最多人反應的,最終得一個人面臨的無助倦怠導致離職。
第四種:能量倦怠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把「好累」掛在嘴邊,很可能是因情緒耗竭產生能量倦怠,這跟心理狀態的負荷程度有較大關聯,長期累積也會讓心理層面應付不來,經常心有餘而力不足。
第五種:感受倦怠
開始變得不滿意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現,自己的核心價值開始模糊,有感於能力受限,卻又不知道如何有效發揮,這種感受頻繁出現,使自己不斷在心中詢問自己:「是否不適合這份工作?」壓力變大。
若只追求工作 易掉入「職場倦怠」陷阱
現代人對於心靈書籍和療癒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職業倦怠的問題,如今職場結構跟過去有很大不同,出生於 1946-1964 年戰後嬰兒潮的人們對找工作的普遍期待是一頓養家的溫飽,出生於 1965-1980 年的人則重視找一份長久、穩定的工作,到了 1981-1996年的 Y 世代則重視生活與工作的平衡,1997 年後的 Z 世代希望實踐自我價值、被看見及肯定,時空變換,使這四個階段對工作的追求截然不同。
部分 X、Y 世代的父母,對工作的定義仍是重視溫飽或需有穩定工作的思維,在教育下一代時,不免也灌輸這樣的期待,例如:考公職才穩定的想法(現在仍有)。這樣的思維可能式微,也可能繼續傳承,但必須意識到,僅僅追求穩定工作和基本生活的需求已不足以滿足現在社會和個人成長的追求,若能認知到這樣的轉變,將會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職場倦怠」的陷阱。
利用 3 個思維舒緩職業倦怠
大家多少都有浮現過想離職的念頭,卻又會在情緒冷靜後重新思考,老實說做任何事都可能會碰到倦怠期,偶爾轉換心情做點其他事是最直接的做法,但在職場上背負著工作責任,不可能臨時喊卡,在這種狀況下,我建議大家可以利用下面 3 個思維,舒緩職業倦怠。
1. 著眼更遠的理想未來
大多數的「職業倦怠」往往是突然發生且可能持續數週的情況,當我們將目光從「職業倦怠」轉移,放眼於更遠大的未來時,會發現這種倦怠只是我們人生時間線上的一個短暫點綴。著眼於長遠的目標,就能重新審視現在的自己,找到答案。
2. 建立壓力應對機制
職業倦怠是種心理狀態,壓力通常是它的觸發點之一,如果只是「忍耐」壓力,會讓自己更加緊繃,最好的辦法是正視壓力,並建立應對機制,有很多人會透過運動舒緩壓力,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也有人是冥想、聽音樂或喝紅酒,總之,摸索到自己面對壓力時,該開啟怎樣的應對機制,便能與壓力共存。
3. 思考公司制度及福利
大多數人碰到職業倦怠,第一時間會先檢討是不是自己的問題,反而忽視了公司制度及福利的不友善也會加速職業倦怠,最直接的影響包含升遷、休假制度,以及加薪幅度,最近問了周遭 10 幾位有職業倦怠的朋友,發現大家在此期間最想做的事情是「放長假」,別忘了公司休假制度不健全也是導因。
*
下篇預告:職業倦怠能談的內容還很多,下一篇我將會著重在細節落實上,提供大家面對職業倦怠的Tips!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你是什麼血型?」在台灣一般被問血型,大家都會認為是私人問題或想到醫療用途,但在日本卻是跟「你吃飯了沒?」差不多類型的日常問題,日本幾乎是全民血型論,尤其求職,履歷表上有一欄會是「血型欄」,都還沒開始開口自介,求職者的血型先被分析。 以血型概括定論是否有點不公?如今在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 Abbie,之前看到有人討論「辦公室○○星座的人最多」這種主題,讓我也很好奇同事們的星座比例為何,最近,我在公司進行星座小調查,結果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還沒往下讀的朋友,不妨猜猜看,在數位領域工作的大家,哪些星座最多,以及各有怎樣的特質呢? 必須先說,星座指標不能完全代表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最近周遭不少人在玩 ChatGPT,也逐漸發現 AI 的整理力毫不遜色、速度又快,協助部分在職場上會發生的整理工作,這不經讓人聯想到, AI 會不會取代人類?失業人口會不會因此劇增?別忘了,最終與 AI 互動的依然是我們,與其擔心被取代的變化,不如把焦點放在自己身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迎接新的一年,許多人都會許下新願望,希望自己的一切更順利,尤其在職場上,無論是提高專業知識、追求好薪水或期許升職等,每個人都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蛻變,在許下新年新願望後,該如何設定好目標,一步步為自己鋪陳呢? 總結自己 2022 的年度關鍵字 在日本,每年都會做年度漢字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最近身旁很多事物跟日本文化有所連結,疫情的解封使人們迫不及待飛到日本旅遊、日劇《初戀》的純愛風格也讓人沈浸其中,大家對日本有憧憬也有一些既定印象。 我在台日商環境工作將近 7 年曾被人問過:「艾比,妳是不是受過滿滿的日本文化洗禮?」例如,需要每天加班應酬或時刻把皮繃緊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 Abbie,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任何人都能夠隨時開始練習的職場禮儀」,這一篇要接續上篇,分享進入職場後,一定要學會的 4 件事,同樣也是很簡單但卻容易被忽略的事。 1. 做記錄,為自己的健忘負責 工作時,碰到不懂的問題,詢問解答後一定要「做記錄」,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你是什麼血型?」在台灣一般被問血型,大家都會認為是私人問題或想到醫療用途,但在日本卻是跟「你吃飯了沒?」差不多類型的日常問題,日本幾乎是全民血型論,尤其求職,履歷表上有一欄會是「血型欄」,都還沒開始開口自介,求職者的血型先被分析。 以血型概括定論是否有點不公?如今在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 Abbie,之前看到有人討論「辦公室○○星座的人最多」這種主題,讓我也很好奇同事們的星座比例為何,最近,我在公司進行星座小調查,結果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還沒往下讀的朋友,不妨猜猜看,在數位領域工作的大家,哪些星座最多,以及各有怎樣的特質呢? 必須先說,星座指標不能完全代表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最近周遭不少人在玩 ChatGPT,也逐漸發現 AI 的整理力毫不遜色、速度又快,協助部分在職場上會發生的整理工作,這不經讓人聯想到, AI 會不會取代人類?失業人口會不會因此劇增?別忘了,最終與 AI 互動的依然是我們,與其擔心被取代的變化,不如把焦點放在自己身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迎接新的一年,許多人都會許下新願望,希望自己的一切更順利,尤其在職場上,無論是提高專業知識、追求好薪水或期許升職等,每個人都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蛻變,在許下新年新願望後,該如何設定好目標,一步步為自己鋪陳呢? 總結自己 2022 的年度關鍵字 在日本,每年都會做年度漢字
大家好,我是日商台灣微告的艾比,最近身旁很多事物跟日本文化有所連結,疫情的解封使人們迫不及待飛到日本旅遊、日劇《初戀》的純愛風格也讓人沈浸其中,大家對日本有憧憬也有一些既定印象。 我在台日商環境工作將近 7 年曾被人問過:「艾比,妳是不是受過滿滿的日本文化洗禮?」例如,需要每天加班應酬或時刻把皮繃緊
大家好,我是台灣微告的 Abbie,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任何人都能夠隨時開始練習的職場禮儀」,這一篇要接續上篇,分享進入職場後,一定要學會的 4 件事,同樣也是很簡單但卻容易被忽略的事。 1. 做記錄,為自己的健忘負責 工作時,碰到不懂的問題,詢問解答後一定要「做記錄」,很多人會覺得,這不是理所當然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Thumbnail
職場倦怠,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沉重,但它卻是許多人在職場中經歷的真實寫照。每天朝九晚五,面對重複的工作內容,漸漸地,你會覺得疲憊、無力,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那麼,當你感到職業倦怠時,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重燃工作熱情。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Thumbnail
職場倦怠,這個詞聽起來有點沉重,但它卻是許多人在職場中經歷的真實寫照。每天朝九晚五,面對重複的工作內容,漸漸地,你會覺得疲憊、無力,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那麼,當你感到職業倦怠時,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你重燃工作熱情。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