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精神醫療的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很不客氣的說,我覺得今天精神醫療會大失敗就在於同理心不足,既然是要來幫助病人的,本來傾聽的能力就很重要,重點本來就是要放在個案身上,而不是要個案去配合和適應治療師的感覺,對於精神有狀況的人本來在那個當下治療師就不能用很限制性的一般人的角度思考,如果你用一般人的角度去思考怎麼可能了解他,本來就算是所謂的正常人就每個人本來都不一樣,何況精神病人跟普遍一般人又相差更遠,他可能在思考模式,信念上與一般人是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關鍵了,應該是先去傾聽,同理他,真正了解以後才能幫助,但是現在大部分的醫療環境那種態度給我的感覺是不去傾聽他們的內心就想要強制改變他們去符合所謂的“正常人”,會有用才有鬼,難怪心理治療幾乎只能幫助輕症的病人,嚴重的其實不是不能幫助,是很少人真正的用心傾聽,加上現在這個社會腦科學為主流,更是打壓這種用心去了解一個人的概念,因為腦科學很明顯是沒有“心”的,就多巴胺跟血清素吃藥就對了我為什麼要了解你這個人在想什麼。本來心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該發揮的部分都被腦科學這個東西壓過去了。
心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絕對不是只是幫助一個人去適應現實而已,醫院大部分的氣氛是根本沒去了解一個人的困難與痛苦就硬逼病人面對現實,問題是職能治療師和心理治療師有沒有想過可能就是因為適應不了現實才會有精神症狀的,那不去了解他的困難直接強迫適應現實有什麼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60內容數
我是有焦慮狀況的人,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經歷的故事以及我對精神科和心理有關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urt Forst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名】一個美國哲學家的死後日誌:威廉‧詹姆士的世界觀 【為何分享】 分享給那些想了解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人,幾乎沒有一本關於死後世界的書是死後的人傳訊息到這個世界來而寫成的,很多都是瀕臨死亡的人活過來之後寫的。除了這個,也讓大家可以檢視自己是用什麼觀念在看這個世界。 本書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威
我覺得我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長不大或不想長大,我一直在這個賽斯社團講這件事,這很抽象,我試著形容,例如大家回想小孩在國小高年級到國中到高中的過程,心智成熟度會有一種漸漸變大人的感覺,可是我在大約小六到國一時就停滯了,我記得國二國三時我覺得班上同學變長大了,但我在某一種程度上沒有跟上,雖然我的智力沒有問
【書名】一個美國哲學家的死後日誌:威廉‧詹姆士的世界觀 【為何分享】 分享給那些想了解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人,幾乎沒有一本關於死後世界的書是死後的人傳訊息到這個世界來而寫成的,很多都是瀕臨死亡的人活過來之後寫的。除了這個,也讓大家可以檢視自己是用什麼觀念在看這個世界。 本書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威
我覺得我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長不大或不想長大,我一直在這個賽斯社團講這件事,這很抽象,我試著形容,例如大家回想小孩在國小高年級到國中到高中的過程,心智成熟度會有一種漸漸變大人的感覺,可是我在大約小六到國一時就停滯了,我記得國二國三時我覺得班上同學變長大了,但我在某一種程度上沒有跟上,雖然我的智力沒有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位精神科醫師已逐漸轉職為其他領域的教練,原因除了感受到白色巨塔不可言說的權力競爭,也因為擔任精神科醫師容易被病患影響情緒,所以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著想,決定讓自己從事更為正面的助人工作。 或許以病患的角度去思考,會覺得醫生的職志難道不是拯救病患嗎?怎麼可以臨陣脫逃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諮商中的哲學觀點為何是基礎性的重要。強調治療技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植於治療者的核心思想。透過反思與自我提問,治療者可以釐清自身理念,選擇合適的諮商學派,並實踐真誠的同理心。文章也用比喻來表達缺乏哲學基礎的諮商的無味與黯淡,強調治療者應成為選擇理論的主體。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醫學在疾病治療上的成就與未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對病人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忽視。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如何轉向一種以全人健康為核心的醫療模式成為焦點,強調理解疾病背後的心理、社會和精神因素,並尋求更全面的治療方法。本文旨在重新思考醫療的使命,不僅在於治療疾病,更在於促進人類的整體幸福與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及心理師和來訪者在心理療癒過程中的作用和困境,同時也提到了呼吸練習在心理安撫的重要性。文章強調每個人所需的諮商時間都不同,並鼓勵人們從現在開始對心靈療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心得。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Thumbnail
在心靈治療的領域中,治療師與客人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微妙且深刻的過程。治療師不僅是引導者,也是旁觀者,他們見證著客人內心世界的變化與成長。然而,當客人因為自身的盲目而無法接受或理解治療過程中的指導時,治療師可能會感到挫折甚至生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位精神科醫師已逐漸轉職為其他領域的教練,原因除了感受到白色巨塔不可言說的權力競爭,也因為擔任精神科醫師容易被病患影響情緒,所以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著想,決定讓自己從事更為正面的助人工作。 或許以病患的角度去思考,會覺得醫生的職志難道不是拯救病患嗎?怎麼可以臨陣脫逃呢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諮商中的哲學觀點為何是基礎性的重要。強調治療技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植於治療者的核心思想。透過反思與自我提問,治療者可以釐清自身理念,選擇合適的諮商學派,並實踐真誠的同理心。文章也用比喻來表達缺乏哲學基礎的諮商的無味與黯淡,強調治療者應成為選擇理論的主體。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醫學在疾病治療上的成就與未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對病人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忽視。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如何轉向一種以全人健康為核心的醫療模式成為焦點,強調理解疾病背後的心理、社會和精神因素,並尋求更全面的治療方法。本文旨在重新思考醫療的使命,不僅在於治療疾病,更在於促進人類的整體幸福與健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及心理師和來訪者在心理療癒過程中的作用和困境,同時也提到了呼吸練習在心理安撫的重要性。文章強調每個人所需的諮商時間都不同,並鼓勵人們從現在開始對心靈療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心得。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專業人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臨的挑戰。作者以醫療人員和社工為例,探討了他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的責任和困境。這篇文章強調了對專業人員的尊重和理解,並呼籲人們以更寬容的態度看待這些工作。
Thumbnail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Thumbnail
在心靈治療的領域中,治療師與客人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微妙且深刻的過程。治療師不僅是引導者,也是旁觀者,他們見證著客人內心世界的變化與成長。然而,當客人因為自身的盲目而無法接受或理解治療過程中的指導時,治療師可能會感到挫折甚至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