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成績放榜了,然後呢?」我們要如何決定自己的下一步?】

走在人聲鼎沸的大學裡,兩旁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科系攤位,這時一位學姐遞了一張傳單過來,「你未來想讀什麼科系?」
看著一張張接到手中的傳單,標題的粗體字清晰地影印在紙上,每一個字都是如此明瞭,湊在一起卻讓人迷惘,答案彷彿被朦朧的隱藏在霧裡,腦海中一直循環撥放著:「我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到底該如何選擇?」

如何在茫茫選擇中遇見正確的道路?
「選擇」這個課題,從國中開始一直在我們身邊揮之不去。
好不容易在國三時,在高中、高職中做出了艱難的二選一;到了高中,選擇普高的學生,升高二的時候又得再次面對「類組選擇」的這個難題,選項更是從兩個增加到四個;高三時,所有學生更是要在五花八門的科系中挑選出自己所愛,這對於涉世未深、經歷尚淺的學生們來說可謂「一個頭兩個大」。
我們到底該如何從茫茫迷霧中,尋找到那個適合自己的科系?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看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但是根據調查顯示,49%的人對於選科系的把握度只有1~3分(滿分5分)。
其中「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不清楚科系具體在做些什麼」以及「不清楚科系的出路跟展望」是最多人認為迷茫的原因,當我們跟著學校的進度讀書、寫報告,看似充實,實則只是為了應付學校每天大大小小的考試跟作業。
在每天被課業堆滿的日子裡,我們忽略了自己的興趣,也忽略了探索,最後只好跟著分數、社會潮流做選擇,到了大學發現根本待不下去,而面臨轉系的困境,這的確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肯定也意識到自己可能過著看似充實,卻虛無飄渺的日子,那勢必要為自己做出一些改變!

決定要改變了,但該如何下手?
我們從對選科系的把握度4~5分的學生中,統計到了「查詢網站」、「性向測驗」和「保持探索」是他們最常使用的管道,像是Collego、IOH等網站上都有很多資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科系,多搜尋相關文章可以讓你看到不同人對於同個科系的看法和見解,還有可以多去參加大學舉辦的活動、營隊,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另外,學校也有專設的管道,那就是「輔導室」。
可是給我們的回覆中,卻意外的有65%的學生選擇不會優先使用,有一部分的人是因為不想和不了解自己的人討論,而最多學生則是認為老師們受理的學生太多,協助太過於統一,無法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狀況,導致學生得到的回應大多偏向「多探索」,而得不到屬於個人的建議。
但是在網路上一搜「選科系」相關的關鍵字,大部分幫助學生探索科系的文章中都會出現「多探索」、「多嘗試」的字眼,甚至大學的學長姐們給的建議中也經常出現類似的詞彙。
這說明「多探索」並不是只是官方回答,而是必要!
雖然輔導老師的回答看似是一套公式的套用,但卻是最快速、最簡便的公式,當然簡潔的公式,需要懂得其中的原理才能完美運用它。
「多探索」意味著不要去拒絕任何學習機會,不要去排除任何領域的知識,坦然開闊的去接受事物,並且不斷保持與自己的對話,思索動機與想法 。

求廣、求深,再求透
這是從「啟夢教育」中得知的,許匡毅老師曾經因為不了解,而選錯了科系,讀了大學才發現與想像有極大的落差,於是轉戰教育界,致力解決「選錯科系」的現象。
老師表示,多數高三生選系的困難來自於對科系的了解與體驗不足。以光電系為例,表面上光電看起來是政府重點投資的產業,未來工作、薪資待遇也不差。但事實是,就業機會並不高,因為這領域所需要的大多都得有碩士甚至以上的學歷,若有學科被當,也會擋修,暑假高機率得回學校上課。原本有打算光電的我在聽完後也遲疑了,原來事實並非如想像中那般美好。
他對於探索研發了系統性的三個方向:求廣、求深、求透。首先,「求廣」就是拓寬對大學科系的認識,有一些冷門科系其實都是有資料的,只是學生們沒有大範圍的搜尋,其次,「求深」,當我們有初步認識後,就可以開始往課程、發展這些方向去詢問、查詢,最後,「求透」就是了解自己是否適合,照著這些步驟實行,更能有系統性的探索。
此外,啟夢的理念就是「系統化」,十分值得我們學習,其中,他也有談到「學習歷程與反思」,我們經常在活動上發生什麼體悟很深的,到家後全忘了,所以學會如何寫學習歷程檔案不只可以讓你完整的紀錄下你所學,更能從中發現自己的許多特質,同時這也是108課綱所希望呈現的精神之一。
與許匡毅老師線上訪談

選錯科系怎麼辦
這是很多人會很擔心的問題,但是在《山羊、老鷹,還有我的帕加尼》這本書中小男孩的外公說了一句話:「生命就像是河流,你不曉得帶來的是意外,還是一堆寶藏」,暗示讀者當意外來臨時,不要急著放棄,也許背後帶著無限的寶藏。
「每個過程都是生命中的養分」,我們永遠沒辦法知道自己做的選擇是好是壞,但是就算不適合自己,過程中也一定會有收穫,所以不必害怕或擔憂,只需讓自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人生的路還很長,一時的成敗或迷茫都是我們走向自己心裡的道路,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盡自己的全力,坦然接受一切結果。
還是那句話「多嘗試」

一切還是要回歸到自己
對人生茫然是正常的!沒有誰可以給我們確切的答案,只有不斷思考自我的能力適合什麼?我未來想要什麼生活?有哪些達成目標的可能方案?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跨出舒適圈,可以更快地找到自己的方向,記得隨時隨地都不要忘記探索,學習思考,找出那個最適合你的選擇!
記得持續保持探索!
【高一亮孩記者: 林瑀庭林逸銘李宇澤、樊佳瑄 研究報導】

*亮孩是專欄作家,更是暢銷書作家,看看我們的「暢銷好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