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依附關係、創傷理論,與知情同意的開放式關係」-重新審視伴侶關係與一對一關係的感情觀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書寫這篇文章時,我很老實地向大家承認:我沒有讀完這整本書!原因不是沒時間(雖然我最近真的忙到焦頭爛額),而是我個人只能理解「他人」或「個案」會進行多重伴侶關係模式的原因與關係脈絡,我個人的價值觀上真的無法全然接受,也難以認同此模式。對我來說,光是經營一段關係就已經覺得要耗費超多心力了,難以想像自己同時一對二或甚至一對多地同時經營多段關係,只能說,我真心佩服可以這樣做的人,他們真的是時間管理大師!也因此,最後幾個章節,作者書寫要如何去經營有安全感的多重伴侶關係,我就真的無法良好地吸收與消化,因為感覺多重伴侶關係離我的理想伴侶關係模式真的有些遙遠。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寫書評,卻直接點出我沒有很認同作者的價值觀,所以如果看到這裡,身為讀者的你會覺得我言詞太過直接,讓你感到不舒服,覺得真心抱歉,這並非我的用意,你可以選擇跳過閱讀此篇文章,也可以繼續看下去。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帶大家重新審視自己渴望怎樣的伴侶關係,也引發大家跟我一起思考:究竟為何我們的婚姻制度或社會提倡的感情觀都還是以一對一關係為主流?
  先列出幾點我從書中看到的概念:
(一) 書中第128頁的概念圖讓我印象深刻,從「性排他性」與「情感排他性」作為X軸與Y軸,原來合意伴侶關係可以區分為四大象限中的十種關係,還有一種關係叫做「不定義關係」,已經遠在象限之外了!這種伴侶關係的分類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超乎我的想像!
(二) 多重伴侶關係就是不安全依附嗎?本書否定了這樣的思考角度,重新開拓另一種眼光看待多P、一夜情、BDSM、隨意性行為、多重性伴侶、婚外性行為等狀態。作者提出嶄新的觀點:若有人是為了避免親密關係,或者在不安時,透過性來嘗試得到安全感,那可能就可以視為不安全依附的展現。但若有人是在安全、你情我願的環境下進行性遊戲,且感覺是情緒深刻的、親密連結的,那以作者的眼光來定義以上行為,就不覺得這是不安全依附。
(三) 同時發展多個伴侶關係,但還是可以感覺到安全感?作者認為這是可能發生的,但前提是:你本身內在的安全感就要很夠,內在的創傷可能也要修復到一定程度,才有辦法在多重伴侶的關係中,感覺到安全感。對於本來內在就有很多不安的人來說,同時發展兩段以上的關係,並不會感覺到比較安心。本來一對一關係不太有安全感的人,進入一對二或一對多的關係中,也可能因此更感覺焦慮不安甚或崩潰。
(四) 研究顯示,成人大約需要兩年的時間,一段奠基於依附的戀情才可以真正穩固下來。白話一點來說,雖然你可能瞬間與人fall in love,但要跟對方建立起穩定的信任關係,還是需要花兩年的時間在不同情境下跟對方相處,深入了解彼此,才可以建立起穩定信任對方且自己感到有安全感的關係。
  好的~向大家告解,我大概看完本書3/4以上的內容,摘錄完以上摘要,我就闔上了這本書,開始進行反思:為什麼我看不下去了?以我個人接受動力取向與EFT訓練的專業角度在思考,我的訓練背景跟我接案的實務經驗都告訴我:通常會選擇進入多重伴侶關係的人,常常都無法「因為一棵樹放棄一整片森林」,沒辦法選定單一對象就滿足自己需求。以我自己的價值觀並融合動力取向與EFT學派的理論角度思考,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一段關係可以滿足一個人所有的需要,一個心理狀態成熟的人,是可以容許關係不完美,並經歷兩人的關係中蘊含各種失落與挫敗的,因為他自身就有足夠的內在力量與自我安撫能力,所以他可以接受這棵樹有他的美跟他的殘缺,雖然這棵樹不盡完美,但因為自己本身也不盡完美,他也可以接受自己跟他人的不完美,所以他可以忠於一對一的關係,好好耕耘這段關係,即便他在心中不一定只愛這棵樹。即便有時會有對關係中需求不滿的失落或者對對方不符合自己想像、期待落空的失望,但整體而言,他還是可以在這段關係中滿足自身大部分的需求,少部分的需求可以自己滿足自己,甚或不去滿足也沒關係。如果他對關係不滿,或者對對方失望,他也可以透過成熟的語言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需要,與對方協商,看看雙方可以怎麼協調會更自在,更可以彼此回應到對方的需要。
  總括地來說,我必須承認我身為伴侶諮商師,還是有我因著自身成長經驗長出的感情觀,以及專業受訓過程中逐步被薰陶而感染的價值觀,所以我很難想像發展多重伴侶關係下,還「可以」建立安全感。我更難想像的是,由我以諮商師的角色出發,帶領個案去建立多軌進行的感情關係中的安全感。我自己從接觸大量外遇伴侶個案的過程中,得知一件事情:人始終都會有嫉妒的成分,也都有自己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地方。我晤談室中每一個被外遇的個案看到自己的另一半去找其他人來滿足需求,感受上都是痛苦的,唯一不太感受到痛苦的情形通常只發生在:他已經傷得太重,以至於他也會試圖降低對方在自己心中的重要性,變得沒那麼愛對方或重視對方,所以即便對方沒有把他列在第一順位,他也漸漸能釋懷一些,也不會有什麼嫉妒、覺得自己比較差的心情產生了。
  閱讀完本篇文章,會不會很多想發展或正在發展多重伴侶關係的個案就不來找我了呢?我想應該不會的!我自己手上就有類似狀況的個案蠻願意跟我晤談的。我認為一個諮商師一定要很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並且在晤談過程中,清楚知道自身的價值觀跟個案的價值觀的差異,並且同時有能力在專業協助的過程中盡可能保持中立的態度,尊重個案的價值觀跟選擇。所以,如果你是想發展多重伴侶關係的人,我不會因為自己比較認同一對一關係就對你指指點點,反而我會很好奇:在這樣一對二或一對多的關係中,你感到快樂嗎?會有什麼副作用或執行上的困難嗎?那你都怎麼跟每位伴侶去溝通,一起跨越你們關係中的障礙呢?我可以協助你們什麼呢?
  雖然我沒看完這本書,在我的理想感情觀中,也不主張奉行多重伴侶關係。但很感謝這本書幫助我更了解奉行多重伴侶關係的人們,他們可能會經歷與遭遇的困難有哪些,也幫助我重新審視了一遍自己的感情觀,還有釐清了自己身為伴侶諮商師,我在協助伴侶們處理婚姻、感情議題的立場會是什麼。我始終相信,一對一關係有其限制,但也有其美好與可貴之處,但我也不否認,多重關係必然可以滿足到更多面向的需求。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感情,只要你覺得最大程度地符合你的需要,也能讓你人生能夠長久穩定地感受到被愛跟幸福美滿,那對你來說,那就是適合你的戀愛模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因為自身經歷婚姻關係的變化,一邊接案的過程中,也會有更深的體悟與感慨。在伴侶諮商中,我會陪著一對對的夫妻或情侶們面對到很多很困難的狀況,有的時候是夫妻雙方都還有心要走下去,那麼兩人同心、其利斷金,面對困難的婆媳相處、姻親關係等議題,兩人也都能齊頭並進,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最近在閱讀依附關係與創傷理論、安全感相關的書籍,由於本身是學習EFT取向的心理治療,所以基礎的依附理論跟安全感的概念,我不太陌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個新知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童年的居住環境,也可能影響到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否安定,影響到我們安全感的建立。
  這篇文章,要記錄的是我看完今年五月份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展完的vogue「相望.綻放」影像藝術展後,所獲得的一些啟發。
  近幾年至今,陸續與不少婚姻困難、感情破裂的伴侶與個案晤談,加上自身感情路上常經歷磕磕碰碰,有感於婚姻、感情經營之不易,也對於大家在面臨離婚失落時的痛苦深有共鳴,想要透過這篇文章整理一下離婚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到怎樣的哀傷失落歷程。
在我的實務經驗中,碰到太多個案在童年時期都會被父母交代說:「要堅強」,或者我常在路上看到有小孩跌倒了,父母會直接在旁邊觀察孩子的反應,明示暗示地要小孩:「自己站起來」,或者在小孩痛到哭出來時,就說:「不要哭」。
我們在人生歷程中,比較少會思考到: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書中有一句話說:「學會死亡,才學會活著」。當我們瀕臨死亡,或面對死亡,我們才開始漸漸體認到自己捨不得的人事物、還想做的事情、還未完成的夢想是什麼。
  最近因為自身經歷婚姻關係的變化,一邊接案的過程中,也會有更深的體悟與感慨。在伴侶諮商中,我會陪著一對對的夫妻或情侶們面對到很多很困難的狀況,有的時候是夫妻雙方都還有心要走下去,那麼兩人同心、其利斷金,面對困難的婆媳相處、姻親關係等議題,兩人也都能齊頭並進,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最近在閱讀依附關係與創傷理論、安全感相關的書籍,由於本身是學習EFT取向的心理治療,所以基礎的依附理論跟安全感的概念,我不太陌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個新知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童年的居住環境,也可能影響到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否安定,影響到我們安全感的建立。
  這篇文章,要記錄的是我看完今年五月份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已展完的vogue「相望.綻放」影像藝術展後,所獲得的一些啟發。
  近幾年至今,陸續與不少婚姻困難、感情破裂的伴侶與個案晤談,加上自身感情路上常經歷磕磕碰碰,有感於婚姻、感情經營之不易,也對於大家在面臨離婚失落時的痛苦深有共鳴,想要透過這篇文章整理一下離婚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到怎樣的哀傷失落歷程。
在我的實務經驗中,碰到太多個案在童年時期都會被父母交代說:「要堅強」,或者我常在路上看到有小孩跌倒了,父母會直接在旁邊觀察孩子的反應,明示暗示地要小孩:「自己站起來」,或者在小孩痛到哭出來時,就說:「不要哭」。
我們在人生歷程中,比較少會思考到:自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書中有一句話說:「學會死亡,才學會活著」。當我們瀕臨死亡,或面對死亡,我們才開始漸漸體認到自己捨不得的人事物、還想做的事情、還未完成的夢想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作者認為,如果伴侶可以成為我們的後盾,支持我們、讓我們有安全感, 我們就能全神貫注,面對人生中的挑戰,把生活過得精彩, 這就是「成年人的安全基地」。 所以,依附並不是壞事, 重點是「找對人來依附」。
Thumbnail
最近依附理論好像又稍微引起了討論,時不時會在網路上看到「跟逃避型依附的人要怎麼相處」、「焦逃配相愛相殺」、「原來我是OO型依附」等等的文,但這些基本上(很不意外地)都是以單配偶制為討論前提,在探討兩個人相處時可能碰到的問題與解法。 那,實行多重伴侶的人們又是如何呢?他們會碰到怎樣的依附問題? 一
Thumbnail
《道德浪女》探討了溝通、嫉妒等議題,提供了實用的小練習,是一本關於多重關係、開放關係的實用指南。作者的觀點挑戰了傳統的一對一關係觀念,透過實際經驗故事、小練習等方式,幫助讀者重新檢視關係的定義。閱讀這本書,可能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啟發。
Thumbnail
伴侶諮商很難,困難之一是要能將觀點轉移成「系統觀點」,能看見伴侶之間舞出的負向互動模式。然而只擁有系統觀點,並不足以應付伴侶諮商實務上的需要。我們面對的,是許多關於人性的需求與渴望等議題,像是伴侶間發生欺騙、背叛、被輕蔑、遺棄、被拒絕、失去控制感等複雜經驗,我們更需要知道這些人性議題是如何影響著他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小説《聊天記錄》探討關於情感關係的多種可能性,討論了一對一關係和開放式關係、不同人數之間的平衡和溝通、喜歡和愛的區別,以及當下社會對多元愛情觀的迷失和追尋等話題。最後,我們能否同時愛著很多人的觀點。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喜歡伴侶和異性朋友來往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Thumbnail
作者認為,如果伴侶可以成為我們的後盾,支持我們、讓我們有安全感, 我們就能全神貫注,面對人生中的挑戰,把生活過得精彩, 這就是「成年人的安全基地」。 所以,依附並不是壞事, 重點是「找對人來依附」。
Thumbnail
最近依附理論好像又稍微引起了討論,時不時會在網路上看到「跟逃避型依附的人要怎麼相處」、「焦逃配相愛相殺」、「原來我是OO型依附」等等的文,但這些基本上(很不意外地)都是以單配偶制為討論前提,在探討兩個人相處時可能碰到的問題與解法。 那,實行多重伴侶的人們又是如何呢?他們會碰到怎樣的依附問題? 一
Thumbnail
《道德浪女》探討了溝通、嫉妒等議題,提供了實用的小練習,是一本關於多重關係、開放關係的實用指南。作者的觀點挑戰了傳統的一對一關係觀念,透過實際經驗故事、小練習等方式,幫助讀者重新檢視關係的定義。閱讀這本書,可能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啟發。
Thumbnail
伴侶諮商很難,困難之一是要能將觀點轉移成「系統觀點」,能看見伴侶之間舞出的負向互動模式。然而只擁有系統觀點,並不足以應付伴侶諮商實務上的需要。我們面對的,是許多關於人性的需求與渴望等議題,像是伴侶間發生欺騙、背叛、被輕蔑、遺棄、被拒絕、失去控制感等複雜經驗,我們更需要知道這些人性議題是如何影響著他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藉由小説《聊天記錄》探討關於情感關係的多種可能性,討論了一對一關係和開放式關係、不同人數之間的平衡和溝通、喜歡和愛的區別,以及當下社會對多元愛情觀的迷失和追尋等話題。最後,我們能否同時愛著很多人的觀點。
Thumbnail
從我推薦了上一本《女醫師》的性愛書籍之後,就很多人再問我說到底還有沒有推薦其他兩性的書籍,後來我關注不少床笫之間技巧的說明書,覺得真的大同小異,反倒是戀愛相關的書有不少可以討論。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喜歡伴侶和異性朋友來往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