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公民科素養導向試題考試要點

108課綱實施以來,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的素養導向試題比例已經逐漸提升,傳統背誦式的一翻兩瞪眼考題逐漸減少,故死讀書已經不是能夠在考試中能拿高分的致勝關鍵。

但是究竟何謂素養?新制上路多年仍讓許多人摸不著頭腦,對此,大考中心給出的回覆為:「強調閱讀理解的重要性,並能對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而考生此時就應該具備穩本的分析能力,如擷取訊息、統整解釋、反思評價等不同層次的能力。

測驗的重點不只是「你記得多少?」,更在於「你有沒有理解與思考?」,「你能不能融會貫通?」,「你能不能清楚及有系統地加以表達?」(大考中心,2020)

但在強調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並不代表課本上的名詞解釋、定義等先備知識(prior knowledge)並不重要,根據近幾年的題型與大考中心的回覆而言,這些先備知識往往是解題的關鍵,若沒有具備這些先備知識,縱使閱讀理解能力再強仍然只能拿到考試的基本分,要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幾乎不可能,比如以下這題:

某一黨專政國家,明文規定法官在審理刑事案件時,須依照黨的思想,或者依照黨的思想補充法律未明文規定之處進行判決。是以該國法官在刑事案判決時,並不受近代法治國家的某項重要法律原則約束。若立基於此項法律原則,下列哪些是符合該原則的判決?(多選)
(A)法官基於並沒有任何法律條文處罰被告的行為,因此判決無罪
(B)法官基於經驗法則,認為被告不可能涉及犯罪行為,判決無罪
(C)法官基於被告的行為僅違反社會的習慣法,因此判決被告無罪
(D)法官基於被告的行為在犯罪時尚無法律處罰,故判決被告無罪
(E)法官基於被告犯罪證據不足以證明被告有罪,故判決被告無罪(110指考)

這題考生須要具備的閱讀理解能力為抓出「法官在審理案件時補充法律未明文規定之處進行判決」這組關鍵字作為解答依據,但是如何辨別出關鍵字句在此,則須考生對「罪刑法定原則」及其數個子原則有相當之熟捻,否則將無從作答僅能憑感覺做「猜測」,或許不至於全失分,但拿不到滿分則幾乎為必然。

但同時,筆者也察覺到有部分考生過度專注於所謂「先備知識」的準備上,姑且不論其準備之範圍洽當與否,其於解題時常對於明顯為閱讀理解型的題目加入過多個人所具備的先備知識,對題目有過多之「臆測」,但這些往往並不是題目所要求的,如此讓討論失焦常使考生選出不正確的答案,掉入出題者之陷阱。本文最後以大考中心官方說法為結尾,感謝各位考生的閱讀,下列文句雖非公民科範圍之評分標準說明,但筆者認為其富有相當之參考價值:

有些考生認為乙有誤,有誤之處在於「不是元世祖所說」、「明代沒有宰相」「此文回回人中,也同蒙古人」、「只有蒙古人能當到宰相」、「阿合馬不應任宰相」、「回紇人,又稱畏兀兒、回回,其為西域(新疆)來之人。此人於元朝的政治體系應屬財政官員。宰相等行政大權掌握於蒙古人中。」等,可知有些考生是從記憶庫中去比對元代的政治樣貌,而非由題幹所提供的資料進行比較,無法掌握最基本的校勘方法。

106學年度指考非選擇題評分標準說明──歷史考科大考中心歷史科研究員/管美蓉撰

出處

本文為筆者所著之「【主題式學測公民科體系建構】定義與原則綜整-政治與法律篇」之內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