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童年好味道丨香蔥肉鬆麵包

糧食危機將麵包帶上台灣人的餐桌

打從兒時記憶開始,麵包卻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不論是包著奶酥的炸蛋麵包、裹著糖粉的甜甜圈,甚至是抹著沙拉沾著肉鬆的麵包,個個都是兒時的美好回憶。然而麵包一向都不是台灣人主食,為何早年麵包卻已擁有這麼多元又美味的商品呢?這一切都要由戰後開始說起。

1950年代戰後物資匱乏,米價更是居高不下,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政府開始推廣「以麵代米」政策。1962年設立烘焙班,並下鄉開始教導主婦製做麵包、包子等麵點,再搭配中小學生糧食計劃,慢慢將麵食、麵包搬上餐桌成為主食。此後台灣麵包文化便開始逐漸成長。 

承載滿滿回憶的台式麵包

相較現在流行的歐式麵包,台式麵包外表顏色白晰、口感柔軟蓬鬆,同時富有調味料或內餡。由於製作容易所以也是路邊餐車或是麵包店的常駐商品。

為了達到如此口感,台式麵包都是透過多油多糖方式製作,熱量偏高,因此腸胃不好、糖尿病及洗腎患者都不適合經常食用。

說到台式麵包,腦中浮現的是螺旋狀奶油麵包、香蔥肉鬆麵包、草莓麵包、克林姆麵包、炸蛋麵包….,每一種是我童年時覺得最好吃的人間美味,而其中又以香蔥肉鬆麵最為經典,也是我今天要分享的食譜主角。

香蔥肉鬆麵包食譜

準備食材

麵團

  1. 高筋麵粉250克
  2. 水 140克
  3. 糖 15克
  4. 油 15克
  5. 鹽  1克
  6. 酵母 3克
  7. 芝麻粒(可加可不加)
  8. 蛋 1顆

 香蔥肉鬆餡

  1. 青蔥100克(可自己增減)
  2. 鹽 2克
  3. 油 20克
  4. 肉鬆 隨意
  5. 黑糊椒粉 隨意

前置作業

1.蔥花餡:將青蔥切碎、加入鹽、油、黑糊椒粉拌勻後備用

2.蛋打散至均勻備用

料理步驟

1.將麵團所有食材,除了蛋之外丟入攪拌盆,攪拌三光成團。我是用麵包機揉麵行程完成。

2.取出麵團後,將麵團桿為25*30公分長方型大小

3.在長方型麵團上鋪滿青蔥後,再鋪上肉鬆

4.將鋪好餡的長方度麵團由長的那一邊捲起來成長條狀,並將兩邊的收口捏緊。

5.將捲好的長麵團放至已鋪有烘焙紙的烤盤。接下來將麵團每段依2.5公分的寬度剪開,底部剩一點點不剪,當中心軸以利下一步整型。

6.將剪開的麵團,分別一左一右拉開擺放,完成整型。在拉開每一段麵團時可能會遇到在上一步麵團沒有完全剪開的狀況,此時只需補剪即可。

7.放在室溫發酵至麵團變兩倍大。目前是冬天所以我以烤箱發酵50分鐘。

8.將發酵完成的麵團塗上一層淡淡的蛋液,最後撒上芝麻粒。塗上蛋液用意是讓麵包出爐後,會有美麗的光澤。

9.烤箱預熱180度,烤14分鐘。烤的過程中建議在第10 分鐘時觀察一下烤色,若已上色可蓋上錫箔紙,以防烤焦。烤完出爐,即是一條美麗又美味的蔥花麵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