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教養」在某個層次上,只是在滿足大人自己的需要】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別人家孩子要怎麼哭鬧我不管,但我的孩子不能丟臉

別人家孩子功課好不好我管不著,但我的孩子不能落後

別人家的孩子學不學才藝是他們的決定,我的孩子必須有一定的水平

別人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不行

這代表甚麼?

當我的孩子“表現良好”,代表:

我有在教?

我是一個好媽媽?

我的孩子是懂事的好孩子?

會不會到頭來

我們在意的並非孩子。

我們不在意孩子當下的感受、

不在意孩子有什麼需要沒有滿足、

不在意孩子透過不合世俗規範的言行傳遞什麼訊息?

不在乎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協助?

我們只在乎孩子是否表現良好。

也許,我們真正在乎的是自己

我們努力維持的

是我們心中的完美圖像:

親子相處的美好圖像

孩子應該長成的理想圖像

一個好媽媽應有的圖像

也許繞了幾圈後我們會發現

我們最在意的還是自己。

這並沒有甚麼不好

只是我們有沒有意識到

是否犧牲了誰的什麼?

才成全了我們對自己的在意。

照片是在奇美博物館前媽媽我只在意我拍起來美不美,哈!

(媽媽照顧好自己、讓自己漂釀很重要啊!)

avatar-img
38會員
24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十日內觀 #心感篇 2023/7月份去參加了Vipassana內觀十日,有許多學習與收獲。接下來我會慢慢地將這些日子的經驗整理並記錄下來,再與大家分享。   先聊一聊我進到觀因寺後,上繳手機不能與外界連繫、禁語不能與他人溝通,整個人「慢」下來後的第一個體驗。   我沒有帶足10日份的衣褲
#書僮小露的閱讀筆記分享 去年讀了《解鎖創傷療癒地圖》才知道,原來我們被笛卡兒誤導了好久。 這幾天更發現,除了「我思故我在」,還有300年前牛頓的物理學定律、以及160年前達爾文的演化生物學,都大大地誤導了我們! 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分離與競爭概念是如此根深柢固在我們心中。但這些觀念..
當孩子情緒高漲、無法溝通時,仍雲淡風輕地當一個高情商父母,是有方法的。 「我討厭媽咪!!!」 1. 明白 #孩子的惡劣態度和言行並非真心想傷害我們,而是因為 #他正陷在情緒的痛楚中。 第一次不在孩子身邊10天這麼久 再見面時 我和孩子們像無尾熊母子般緊緊抱黏在一起。 然而1小時後 我和
今天在商周何飛鵬老師的專欄讀到一個出自《管理者的養成》的概念: 組織文化有4種情境,當組織文化還沒到位時,推動立意良善的制度,都不可能有成果。這4種情境分別是: 1.自我約束:不做不應該做的事 2.自我管理:做應該做的事 3.自我激勵:面對員工或同事做不到的事,相信能做到,並幫助隊友去完成 4.自我
左邊的人說 「現在的孩子真的非常難管教,你沒有小孩不懂,打是不得已時的必要之惡」 「以前的父母哪一個不是威權打罵教育」 . 右邊的人說 『對小孩施暴還發文討拍,用文字包裝自己的惡行』 『暴力零容忍! 動手就是不對! 受苦的都是孩子』 . 感覺一下,你更想往左站,還是更想往右站? . 當你在心中選邊站
燁有個咬指甲的壞習慣 我曾為了這事而焦慮 也曾用煩躁的語氣要燁:別再咬了! 經數次屢屢勸告、警語無效後 我在心裡跟自己說 『好吧,我無法改變別人,即使他是我的孩子。』 #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於是我往內在探索了一番 也在自我整理後 確認自己:願允許孩子可以擁有他的感受 咬甲指在說的,也許是孩子有壓
#十日內觀 #心感篇 2023/7月份去參加了Vipassana內觀十日,有許多學習與收獲。接下來我會慢慢地將這些日子的經驗整理並記錄下來,再與大家分享。   先聊一聊我進到觀因寺後,上繳手機不能與外界連繫、禁語不能與他人溝通,整個人「慢」下來後的第一個體驗。   我沒有帶足10日份的衣褲
#書僮小露的閱讀筆記分享 去年讀了《解鎖創傷療癒地圖》才知道,原來我們被笛卡兒誤導了好久。 這幾天更發現,除了「我思故我在」,還有300年前牛頓的物理學定律、以及160年前達爾文的演化生物學,都大大地誤導了我們! 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分離與競爭概念是如此根深柢固在我們心中。但這些觀念..
當孩子情緒高漲、無法溝通時,仍雲淡風輕地當一個高情商父母,是有方法的。 「我討厭媽咪!!!」 1. 明白 #孩子的惡劣態度和言行並非真心想傷害我們,而是因為 #他正陷在情緒的痛楚中。 第一次不在孩子身邊10天這麼久 再見面時 我和孩子們像無尾熊母子般緊緊抱黏在一起。 然而1小時後 我和
今天在商周何飛鵬老師的專欄讀到一個出自《管理者的養成》的概念: 組織文化有4種情境,當組織文化還沒到位時,推動立意良善的制度,都不可能有成果。這4種情境分別是: 1.自我約束:不做不應該做的事 2.自我管理:做應該做的事 3.自我激勵:面對員工或同事做不到的事,相信能做到,並幫助隊友去完成 4.自我
左邊的人說 「現在的孩子真的非常難管教,你沒有小孩不懂,打是不得已時的必要之惡」 「以前的父母哪一個不是威權打罵教育」 . 右邊的人說 『對小孩施暴還發文討拍,用文字包裝自己的惡行』 『暴力零容忍! 動手就是不對! 受苦的都是孩子』 . 感覺一下,你更想往左站,還是更想往右站? . 當你在心中選邊站
燁有個咬指甲的壞習慣 我曾為了這事而焦慮 也曾用煩躁的語氣要燁:別再咬了! 經數次屢屢勸告、警語無效後 我在心裡跟自己說 『好吧,我無法改變別人,即使他是我的孩子。』 #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於是我往內在探索了一番 也在自我整理後 確認自己:願允許孩子可以擁有他的感受 咬甲指在說的,也許是孩子有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對小孩來說,父母的樣子,就是他們最初對於長大後的想望。 比起一個偉大的媽媽,我更想當一個快樂的媽媽,因為我想給孩子一個活著是快樂的盼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花要怎麼開,得看你怎麼栽,溫室裡無風無雨,溫溼度控制良好,長出來的賣相自然好,但出了溫室就只能觀賞;室外野生的花草也許歪了點、髒了點,但卻能獨立生存下來,其實人也一樣。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對小孩來說,父母的樣子,就是他們最初對於長大後的想望。 比起一個偉大的媽媽,我更想當一個快樂的媽媽,因為我想給孩子一個活著是快樂的盼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現代社會中,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和生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成長與修養。他們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就會擁有幸福的未來。然而,這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父母自身的榜樣作用。
花要怎麼開,得看你怎麼栽,溫室裡無風無雨,溫溼度控制良好,長出來的賣相自然好,但出了溫室就只能觀賞;室外野生的花草也許歪了點、髒了點,但卻能獨立生存下來,其實人也一樣。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當我們在探討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的溝通方式對孩子自我肯定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當孩子取得成功或表現良好時,若父母選擇沉默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孩子犯錯或失敗時卻施以嚴厲的責罵,這種偏頗的反應模式,往往導致孩子自我肯定感的低落。 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認可和回饋極為敏感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