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讀║淬讀《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 -- 文獻回顧二三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2020進化版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2020進化版

  研究到底要如何展開,是每個初踏入論文之路的研究生,千頭萬緒的焦慮來源。如果你做質性研究,會有一派說法認為應該要先入田野、訪談蒐集資料,再回過頭來找合適的理論,印證你在田野裡的所見所聞;也有另一派說法認為,應該要先大量閱讀文獻,找到你心儀、比較有感覺的理論,讓這個理論啟發你,使你入田野觀察、訪談時,相較於腦袋空空的狀態更有自己的觀點與視角,並且在研究心態、研究流程的細節安排上更進入狀況。在畢恆達老師的《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裡,針對論文「文獻回顧」的章節提供了精闢的建議,非常推薦正在為論文找靈感的研究生們好好咀嚼一番。

從閱讀文獻到文獻回顧

  閱讀文獻並不等於文獻回顧,閱讀文獻只是幫助研究者更認識、篩選並聚焦自己研究議題的方法之一。閱讀文獻使研究者得知某研究議題目前研究到什麼程度,幫助說明研究的重要性,讓自己形塑更精確的研究發問,從而設計出妥適的研究方法與流程。所以,研究者一定要明白,閱讀文獻不單是為了學習這些文獻的理論概念,而是對你開展研究方向與方法有所幫助。

★閱讀文獻有幾個心法,整理如下:
1. 用自己的文字說明此文獻的主旨與重點
2. 抄錄引文,方便將來撰寫時引用
3. 比較其他有關聯的文獻與其論點、方法、結論有何差異
4. 找出對應的經驗田野,看看理論是否能解釋?
5. 多留意作者是否有說服你?為什麼?你會提出怎樣不同的主張?

  在閱讀一定份量的文獻後,研究者可以開始建立概念脈絡(conceptual context) ,概念脈絡不僅是描述的,也是批判的。你必須先了解現有這些研究和理論它的研究發問何在?是否有漏洞或矛盾之處?你的研究如何能站在這些前人研究的肩膀上,提出屬於自己的原創貢獻?這個過程不容易,研究者要和自己喊話,不要將既有的文獻視為權威,而是將它視為有用但可能錯誤的想法,而你試著提出不同的看法。閱讀文獻不僅是被動了解對方在說什麼,而是主動透過對方的說法來反思自己的立場,而文獻回顧的目標在於建立論點(argument),切勿只是轉述別人的研究成果,應該盡量展現個人的看法與風格。

撰寫文獻回顧

  閱讀文獻並整理筆記(誠如我現在的舉動),還不算是文獻回顧。只有當研究者把既有文獻與自己的研究勾連起來,產生對話與討論的時候,才算是真正進入了文獻回顧。研究者一方面要梳理既有文獻的辯論、矛盾、空缺,甚至提出質疑與挑戰,一方面也要讓既有文獻幫助並啟發你的研究。進一步,如果研究的主題已經頗為成熟(很多前人研究過了),要避免利用相同的理論來對號入座(缺乏研究洞見與創見);如果是一個缺乏既有經驗研究的對象,可以嘗試找一些能照亮你田野的理論文獻來與之對話,以自己發展的新視角來詮釋你的田野經驗與看見。

★撰寫文獻回顧需要的基本功,整理如下:
1. 描述 : 準確描述文獻說了什麼
2. 分析 : 該作者在什麼學術脈絡下提出這個看法,在與誰對話
3. 比較 : 彼此有什麼辯論、矛盾、衝突、新意
4. 批判與整合 : 你對文獻的批判,這些文獻與你的研究有何關係

★撰寫文獻回顧的注意事項,整理如下:
1. 撰寫文獻是為了使用(use)它,而非用來展示(show)自己有多博學
2. 研究者要利用文獻但不是讓文獻利用。沒有理論,研究者就缺乏洞見;過度依賴理論,又容易讓理論強加在研究之上
3. 文獻回顧應只寫和自己論文直接相關的文獻,說明本論文在學術領域裡的位置,並具體指出主要的研究問題所在
4. 揀選文獻不能一面倒,只引用對自己有利的文獻,必須涵蓋當前最重要、彼此競爭的理論
5. 概述他人看法時要帶入自己的觀點,對各種論點加以組織與批判,並扣合自己要闡明的整體主張
6. 文獻回顧內容多、篇幅長不見得是好事,重點在於精簡切題、組織說明清晰
7. 文獻回顧必須與田野資料前後呼應,切勿在前面描述許多偉大、流行的理論,但在研究結果分析的章節這些理論就不見了

  祝各位奮戰中的研究生們,札實閱讀文獻,才能做好文獻回顧~

avatar-img
21會員
54內容數
黑盒子裡的人生百態,齁齁帶你看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琇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既然寫論文、做研究那麼痛苦,為什麼還要選擇回學校讀碩士?
這是一本彙整了地景 — 作為人文地理學的核心,在二十世紀的英美等西方國家,幾個影響力較為深遠的流派論述,及晚近三十多年來各方後輩學者對這些論述的研究、延伸、競爭、質疑或挑戰。
世界原是一,就連「個體」的概念都不是與生俱來,是透過漫長歲月逐漸形塑而成,是動態演化的過程,隨著不同的政經、文化背景、時空環境而適應出不同的樣貌。
當人被視為賺錢工具,工具卻喪失了功能,那他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存在著?
既然寫論文、做研究那麼痛苦,為什麼還要選擇回學校讀碩士?
這是一本彙整了地景 — 作為人文地理學的核心,在二十世紀的英美等西方國家,幾個影響力較為深遠的流派論述,及晚近三十多年來各方後輩學者對這些論述的研究、延伸、競爭、質疑或挑戰。
世界原是一,就連「個體」的概念都不是與生俱來,是透過漫長歲月逐漸形塑而成,是動態演化的過程,隨著不同的政經、文化背景、時空環境而適應出不同的樣貌。
當人被視為賺錢工具,工具卻喪失了功能,那他是以什麼樣的身份存在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研究工作中,文獻閱讀可以說是每個學者的日常。隨著工具的進步,我逐漸摸索出一套結合人工智慧工具的文獻閱讀SOP,不僅提升效率,還能更有條理地整理資料。在這裡,我將逐步分享我的做法,讓大家了解如何用簡單的方式處理大量文獻資料。 步驟 1:確定研究目標與關鍵字 閱讀文獻的第一步,當然是要搞清楚自己在
當我們在研究或學習中遇到知識空白時,多數人會直覺地先查資料、讀文獻,然後再整理筆記。這樣的順序雖然常見,但容易讓人迷失在大量資訊中。 有沒有更高效的方法?答案是:反向文獻回顧法 (Backwards Literature Review)。 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先寫,後想,再讀。 ▋為什麼
大家安,想分享依些專題或論文或報告的技巧 就是平常會讀一些文獻,不同文獻裡面會涵蓋很多個主題,同一個主題會散落在不同文獻裡面 比說說文獻1裡面會有A B C這三個主題;文獻2裡面有 B C E 這三個主題;文獻3裡面會有A C E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讀完十幾部學術著作,但卻只評了其中一部,絕大部份都是寫讀書筆記。相對起來,我很積極為文學著作寫書評、摘要和心得。
Thumbnail
閱讀研究文獻時,保持批判性很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從批判的角度閱讀文獻,觀察研究問題和既有結果之間的距離,並提供了上野講座使用的學生文獻報告格式。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研究工作中,文獻閱讀可以說是每個學者的日常。隨著工具的進步,我逐漸摸索出一套結合人工智慧工具的文獻閱讀SOP,不僅提升效率,還能更有條理地整理資料。在這裡,我將逐步分享我的做法,讓大家了解如何用簡單的方式處理大量文獻資料。 步驟 1:確定研究目標與關鍵字 閱讀文獻的第一步,當然是要搞清楚自己在
當我們在研究或學習中遇到知識空白時,多數人會直覺地先查資料、讀文獻,然後再整理筆記。這樣的順序雖然常見,但容易讓人迷失在大量資訊中。 有沒有更高效的方法?答案是:反向文獻回顧法 (Backwards Literature Review)。 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先寫,後想,再讀。 ▋為什麼
大家安,想分享依些專題或論文或報告的技巧 就是平常會讀一些文獻,不同文獻裡面會涵蓋很多個主題,同一個主題會散落在不同文獻裡面 比說說文獻1裡面會有A B C這三個主題;文獻2裡面有 B C E 這三個主題;文獻3裡面會有A C E
Thumbnail
檢視閱讀的目的 讓讀者有能力判斷這本書的整體 判斷是否值得深讀,進入分析閱讀階段 檢視略讀的步驟 閱讀書名頁或序 釐清本書類別 了解作者動機 閱讀目錄 了解本書架構 檢閱索引 依靠常識找出重點詞彙 閱讀出版者的介紹 通常作者會在此摘要書的內容 判斷是否想更仔細讀這本書 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透過清晰的理路和表達方式來完善論文,以及內容要點的清晰度。這些是學術研究和寫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Thumbnail
論文到底要怎麼讀?本文介紹論文三步驟,幫助研究生快速理解論文內容。第一步是快速掃描論文結構,第二步是瞭解整個研究的流程圖、證明等細節,第三步是換位思考,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呈現論文內容。透過這種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論文內容。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讀完十幾部學術著作,但卻只評了其中一部,絕大部份都是寫讀書筆記。相對起來,我很積極為文學著作寫書評、摘要和心得。
Thumbnail
閱讀研究文獻時,保持批判性很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從批判的角度閱讀文獻,觀察研究問題和既有結果之間的距離,並提供了上野講座使用的學生文獻報告格式。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