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校問題的根本解是:無校可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幾年來的廢校爭議,基本上都是學校即將轉型、教育要進入一個新時代的震盪期。

就像新學友沒有跟上「一綱多本」、柯達沒有跟上數位潮流一樣,如果沒有系統變革與轉型提升,只是在原來的道路上救亡圖存,終將成為時代的眼淚。

1970年「去學校化」的思潮,因為AI對教育的衝擊,最近又重新被討論。因此如果學校不能重新定義自己,不僅少子化地區面臨廢校;都會學校將來也會沒有小孩要來「上學」。

臨廢學校要靠現任校長勵精圖治、急起直追,或是地方創生帶動產業振興、人口回流,都是辛苦備至的事,多半也緩不濟急。主要是,學校如果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通常政治、經濟的勢力會遠大於教育,所以大致難解。

因此所有學校都要從長計議,學校必須重新定義與轉型。

學校不能再把自己侷限為「讓村中小孩上學的地方」,而必須轉為「培育在地人才的平台」,讓學校成為全村所有人、所有學習匯流與轉譯的HUB,不再是中心化、堡壘化、孤島化的學校,那時自然「無校可廢」。

民生報為何停刊?因為它就是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份報紙。其實當時它是為大家提供食衣住行育樂,所有民生資訊的平台,如果它有把握這個原始設定,不斷發展適合的傳播媒體,它會成為後來的雅虎、奇摩或谷歌。

但它始終認定自己是辦報紙的,而報紙是一定會被時代所淘汰的,果然它自然而然地走入歷史。

所以如果學校還一直把自己定位侷限為「村中孩子求學的地方」,那當村中沒有孩子,或是孩子不想上學時,它就會面臨廢校的危機。

但如果學校再定義為「為地方培育人才的地方」,那就不只小孩上學,其他如新住民、返鄉青年、阿公阿嬤都可以終身學習,「客源」就源源不斷,除非村子都沒人了,才會廢校。不過那時也沒有人抗爭了。

另外還有AI的影響。

谷歌時代,學校就有孩子不來上學,他覺得沒有必要天天來聽那些他可以自己谷歌的知識。而現在是連小學生都開始用AI做功課了,這個科技又是一日千里、迭代快速,如果學校還是堅守「孩子求學之地」的唯一義,恐怕不只偏鄉,可能連都會學校也會面臨沒有學生要來的窘境。

知識爆炸、多元自主的時代,學校實在不能再窄化為提供制式學習、頒授正式學歷的地方,應該轉化為一個多元的學習平台,讓更多元的村人來做更多元的學習、為地方培育更多元的人才,才是長治久安之道,也才能盡到學校對地方的本初義務與責任。

總的來說,基本上,學校教育是一種「特殊教育」,是工業革命之後才有的「特殊型態」。這種要在特定時間來到特定地點,按照特定課表學習特定課程的教育方式,還可以存在多久?

少子化地區面臨廢校問題;都會學校未來也將面對「去學校化」的浪潮。

所以「學校」應該及早再定義、再公共化與積極轉型,讓教育逐漸重新回到人人、時時、處處學習,且事事、物物皆可學的狀態。

於是學校就隱身不見;但學校也無所不在。

avatar-img
77會員
9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到現在還是很不能認同校長上任要大事鋪張地辦「就職典禮」! 父權封建時代,校長是所謂「一校之長」、「大家長」;現在的校長,就是學校員工之一,大家負責的事情不同,但地位、價值是一樣的。只是上個工,有需要這樣大排場嗎?那每個同仁就任,是否也都可這樣? 為了避免鋪張浪費、勞師動眾,各縣市政府都會安排統
桃子腳雖然沒有圍牆,但其實還有綠籬與生態池,入侵者必須先越籬,再渡河,其實沒那麼簡單。 而且學校的安全已經不再是單靠圍牆,而是周遭居民的互相守護。被大樓包圍的桃子腳,其實再安全不過了。年輕人常常徹夜不眠、老人家黎明即起,簡直是24小時輪班守護這個學校。
一直聽到江湖傳言,有的工地會被盜採砂石,把好的土方運出去,然後回填廢棄物。 所以在桃子腳蓋二期工程時,就設計「土方不外運」,開挖的砂土通通在校園堆土丘,有的當孩子的滑草坡,有的當操場的看台,最主要是好監工,工區絕對不會有砂石車進出。 過兩年蓋「風雨操場」時,也是如法炮製,但這次卻沒那麼順利。
98學年倉促離開復興高中,沒有好好跟大家說再見,以致似乎前緣未了,每次校長出缺,老師就叫我回去選。 第一次,我才到桃子腳兩年,根本不可能。第二次已滿六年,是可以動,就去試試。但因為家長會已有屬意人選,即使校內說明會我是超高票大勝,家長會仍不打算放棄,以致校園起了一些動盪。
九年一貫時代在柑園國中的銳意改革,當然累積許多民怨,所以期末校務會議常會被砲轟。 那時也真的很怕開校務會議,提案討論通常照案通過(大家也不想討論,反正就是那樣),等到「臨時動議」大家精神就來了,有仇報仇,沒仇練拳頭。有時「反對派」還會精心設計一場大戲,聲淚俱下,搞得全校忐忑不安。 到桃子腳就學乖了,
在北投復興高中服務那四年,前三年是擔任總務主任,最不喜歡的工作就是「校慶園遊會」,從事前的架帳、拉水電到復原、清理、歸位,整個總務處都快翻掉。 然後看到大家把夜市搬進校園,雖然用的是「環保餐具」,但吃的、喝的很多是高油、高鹽、高糖的餐飲;學生則是砸水球、砸蛋糕,搞得校園一片狼藉,我就一直在想,這個活
我到現在還是很不能認同校長上任要大事鋪張地辦「就職典禮」! 父權封建時代,校長是所謂「一校之長」、「大家長」;現在的校長,就是學校員工之一,大家負責的事情不同,但地位、價值是一樣的。只是上個工,有需要這樣大排場嗎?那每個同仁就任,是否也都可這樣? 為了避免鋪張浪費、勞師動眾,各縣市政府都會安排統
桃子腳雖然沒有圍牆,但其實還有綠籬與生態池,入侵者必須先越籬,再渡河,其實沒那麼簡單。 而且學校的安全已經不再是單靠圍牆,而是周遭居民的互相守護。被大樓包圍的桃子腳,其實再安全不過了。年輕人常常徹夜不眠、老人家黎明即起,簡直是24小時輪班守護這個學校。
一直聽到江湖傳言,有的工地會被盜採砂石,把好的土方運出去,然後回填廢棄物。 所以在桃子腳蓋二期工程時,就設計「土方不外運」,開挖的砂土通通在校園堆土丘,有的當孩子的滑草坡,有的當操場的看台,最主要是好監工,工區絕對不會有砂石車進出。 過兩年蓋「風雨操場」時,也是如法炮製,但這次卻沒那麼順利。
98學年倉促離開復興高中,沒有好好跟大家說再見,以致似乎前緣未了,每次校長出缺,老師就叫我回去選。 第一次,我才到桃子腳兩年,根本不可能。第二次已滿六年,是可以動,就去試試。但因為家長會已有屬意人選,即使校內說明會我是超高票大勝,家長會仍不打算放棄,以致校園起了一些動盪。
九年一貫時代在柑園國中的銳意改革,當然累積許多民怨,所以期末校務會議常會被砲轟。 那時也真的很怕開校務會議,提案討論通常照案通過(大家也不想討論,反正就是那樣),等到「臨時動議」大家精神就來了,有仇報仇,沒仇練拳頭。有時「反對派」還會精心設計一場大戲,聲淚俱下,搞得全校忐忑不安。 到桃子腳就學乖了,
在北投復興高中服務那四年,前三年是擔任總務主任,最不喜歡的工作就是「校慶園遊會」,從事前的架帳、拉水電到復原、清理、歸位,整個總務處都快翻掉。 然後看到大家把夜市搬進校園,雖然用的是「環保餐具」,但吃的、喝的很多是高油、高鹽、高糖的餐飲;學生則是砸水球、砸蛋糕,搞得校園一片狼藉,我就一直在想,這個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學校歷史教育逐漸邊緣化的「現代」😥 也許正是發展成人之學的好時機!?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Thumbnail
AI的崛起,讓許多人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但對於仍在校園求學的孩子而言,到底我們又該如何向他們解釋教育的重要性,抑或是去深思「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就會後悔」這句話是否合時宜? 明明許多大人都認為學校確實是讓人感到拘束的地方,也自承若是重新回到校園讀書的話可是敬謝不敏,但為何依舊告訴孩子一定要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三月份是私立中學錄取放榜的日子。許多原本屬意公校的中產階級家庭,開始把小孩送進私校;並非因為經濟條件變好,而是太擔心這三件事。 一是教育制度改變,二是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師長無力管束,家長只好自保;三是公立學校師資良莠不齊。 - <<失靈的教育平衡器>> 商業周刊2024/4/11 第1900期-
Thumbnail
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個性化、自由化和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彰化縣近年面臨裁併校問題,地方教育環境需要更多的重視。裁併校的政策施行,必須減少對學生及社區的負面影響,地方創生無法自外於教育,區域的教育品質如何確實提高,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對話,確保孩子們能夠在求學歷程中,擁有完整的基本權利。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屏東縣舊寮國小被廢校的事件,作者提到投機商人正在摧毀臺灣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提及了對臺鐵老舊房舍的觀點,認為應該保留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章內容豐富,針對教育和文化議題提出不同見解。
Thumbnail
在學校歷史教育逐漸邊緣化的「現代」😥 也許正是發展成人之學的好時機!?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Thumbnail
AI的崛起,讓許多人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但對於仍在校園求學的孩子而言,到底我們又該如何向他們解釋教育的重要性,抑或是去深思「現在不好好讀書,長大就會後悔」這句話是否合時宜? 明明許多大人都認為學校確實是讓人感到拘束的地方,也自承若是重新回到校園讀書的話可是敬謝不敏,但為何依舊告訴孩子一定要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三月份是私立中學錄取放榜的日子。許多原本屬意公校的中產階級家庭,開始把小孩送進私校;並非因為經濟條件變好,而是太擔心這三件事。 一是教育制度改變,二是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師長無力管束,家長只好自保;三是公立學校師資良莠不齊。 - <<失靈的教育平衡器>> 商業周刊2024/4/11 第1900期-
Thumbnail
未來的教育將更加註重個性化、自由化和多元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教育環境中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夢想。
性教育跟性平教育還有道德觀與思考,我覺得才是學校最應該教導也是學生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理論是死的,現在的科技發達也讓你背了一堆學識在腦子裡,還是比不過別人手指一按,找出來的資訊來的全面與完整。 那麼人生而為人跟機器的差別,就在於思考跟觀念理解。 . 我想也是因為很多老師是這樣被教育出來的,他
Thumbnail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Thumbnail
彰化縣近年面臨裁併校問題,地方教育環境需要更多的重視。裁併校的政策施行,必須減少對學生及社區的負面影響,地方創生無法自外於教育,區域的教育品質如何確實提高,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對話,確保孩子們能夠在求學歷程中,擁有完整的基本權利。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屏東縣舊寮國小被廢校的事件,作者提到投機商人正在摧毀臺灣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提及了對臺鐵老舊房舍的觀點,認為應該保留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章內容豐富,針對教育和文化議題提出不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