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提到了我遇到的一些事與想法,這時很多人就會想說,那作為家長或是老師的自己,該怎麼做會比較好,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議題,每個人也都不一樣,老實說,我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我也回答不出來,畢竟許多事情都過去了,再怎麼去思考過往的一切,實際的意義並不大。
現在市面上很多書籍都有提到該怎麼教育小孩,該怎麼做一個好的師長,但常常因為這樣而忽略了個別性的重要,每個人的個性與成長過程都不同,事情也往往不只是一種解法,那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呢?
我自己的想法是......先「聽」吧!先聽看看孩子怎麼說,相信大家都知道,衝突往往是對彼此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聽」這件事不僅僅是用在與孩子的對話,其實面對到的日常都是如此,你還記得以前被冤枉過的回憶嗎?為什麼會被冤枉呢?是不是因為對方沒有好好聽你說話呢?
「聽」說來好像很容易,那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衝突與誤解,在家中常常是以上對下的關係吧?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長輩,所以要聽他們的話,這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在成長過程中聽過的話,但是這一定正確嗎?是不是忽略了什麼?
長輩說的不一定都對,但是一件事要記得,孩子說的話也值得被好好聆聽!大家太多時刻往往都是在爭辯誰對誰錯,但在對錯之中,事情的原因是否也很重要?這個疑問就留給大家自己想。
我不想給大家有一個怎麼做就一定是對的感受,我只是想表達,有時候靜下來聆聽對方說話,結果可能會變得不一樣,表達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聆聽也是,這是我的一點想法啦!
回到標題,在面對到創傷、衝擊、情緒的潰堤,在一旁觀看得大家都會思索著這時該怎麼辦?要怎麼幫助正逐漸掉落的他?我無法替他回答,你可以問問他,或許他會有一些想法跟需求,但也可能和我一樣不知所措,總覺得說到底還是沒有一個答案,但這也就是現實啊!
就是各種嘗試吧!陪著他一起嘗試,一起尋找彼此該怎麼做,一起找尋到各自最佳的解法,過程可能會很煎熬甚至感到沮喪,這時也要顧慮到自己,休息不代表失敗與放棄,休息只是讓自己有更多體力能奮鬥下去!
作為學生及小孩的我,我也依舊尋找著該怎麼做才會讓自己比較好,陪伴和聆聽,目前就是最好的方式吧?喔對了!詢問可以,但不要逼我說出口,有時候時機到了,自然就會說出口了。
也面臨到徬徨且不知所措的你,不管你是作為師長還是和我一樣深陷其中的小孩,大家都辛苦了!要記得好好擁抱自己喔~
我是曉楓,一個平凡的學生,也是一個憂鬱症病友,我從我的角度看世界、看師長、看教育,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追蹤我!給我一個喜歡!
正在籌備寫書中,你的追蹤和喜歡都是我大大的動力,也歡迎分享出去~
我的故事在走,希望你也能繼續走下去......(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