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系列(11)超越饒恕的誡命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們聽過有對古人說:『不可殺人』;『凡殺人的,必須受審判。』 但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必須受審判;凡罵弟兄是廢物的,必須受議會的審判;凡罵弟兄是白痴的,必須遭受地獄的火。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祭物的時候,若想起有弟兄對你懷恨,就要把祭物留在壇前,先去跟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祭物。你同告你的冤家還在路上,就要趕快與他講和,免得他把你送交給法官,法官交給警衛,你就下在監裏了。 我實在告訴你,就是有一個大文錢還沒有還清,你也絕不能從那裏出來。」

馬太福音 5:21-26

這段經文有趣的地方是,「想起別人對你懷恨,去請求原諒,而不是寬恕別人」,這段經文談的議題似乎不是饒恕,而是另一種近乎於「鄉愿」的東西,是不是我們要讓別人都喜歡我們呢?

如果我們從上下文解釋,下文談的並不是要得人的喜愛,而是談到對弟兄動怒,為什麼對弟兄動怒呢?這段經文給了很多空間去詮釋,如果我們直接了當認為不要生氣,整段經文好像變成某種宗教規條。

實際上,這邊談的是對於人的價值判斷,如果我們仔細看,動怒,罵廢物,罵白痴,像是三種不同等級的價值判斷,而審判、議會的審判和地獄的火,也可以說是三種不同等級的審判,之中審判像是更廣義的判斷,議會審判則是到了需要受人判斷的階段,地獄的火已經到了宗教程度的判斷。動怒包含了罵廢物和罵白癡,三個動詞也有點像是包含關係。

這段釋經的開頭源自於「不可殺人」,因此所有的詮釋就需要從殺人開始思考。動怒相似於殺人,兩者都必須受審判,動怒和殺人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呢?如果這個動怒的前提,是源自於對方虧負你的某種「非常規性的義務」,我認為你應該要這樣對我,但並不是基於必然也不是應然,這個動怒就有些值得討論的地方。事實上,我們在關係當中,可能是源自於對於對方某種對價關係的期待,像是覺得對方應該滿足自己的要求,或是透過動怒壓迫對方,迫使對方屈從,尤其是對方比你弱小的時候。

罵對方廢物和白癡,這兩種動怒都隱含了對他人意志的抹殺,而說對方是廢物時,是對對方行為能力的否定,白痴,則連對方的學習還有判斷能力產生否定。

這個否定,無疑是對對方的主觀審判,尤其在情緒之下,這個審判更多有失偏頗,缺少公正性,並且,我們認為自己能站再審判的位置,去判斷一個人的價值,以及對方身為一個人的人格與權力。

這個「不可殺人」的誡命,在內涵上因此有了一些補充。更有趣的是,耶穌在後面的推論,是從獻祭作為重點來說的。這個推論不是以自己懷恨他人,判斷他人為前提,而是以他人的懷恨自己為核心,我不僅僅不是思考我恨不恨他人,而是我這樣使人恨我,虧負他人,使他人犯罪。

如果因此使弟兄跌倒,需要受審判,那上帝也將追究這個使人跌到的責任。不可殺人這個律法從消極的不犯罪,轉而延伸成積極的倫理,不使人跌倒,使人也避免被審判的倫理。

這個延伸很細緻,違反報復的人性,並且,我們也知道很難去解決他人的仇恨,這樣的心態到底對多少人來說是可以執行的呢?甚至,這樣的行為真的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的愛嗎?已經到了一種不可思議的地步了。

崔斯坦的的新詩,分享崔斯坦對生活的觀察,感情的點滴,以及自我成長的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什麼我這麼棒卻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我這麼強,怎麼可能會沒有人賞識我?」 或許這不是因為我們運氣不好,或是其他人的眼光太差,而是因為我們對自身能力和能獲得的相對應的報酬有所誤判。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它不再有用,只好被丟在外面,任人踐踏。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們的光也要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把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很多人會開始去線上買課程,去書店尋找幫助自成功的書,可能是心靈成長的,或是一些技能介紹的書籍。不過我們能力的投資應該要怎麼評估呢?是投入就有機會,趕快下好離手,還是要經過多次的探索,尋找需要的答案呢?
身處天堂還是地獄,有時只是一念間。
當我們習慣於使用先知道答案 回推其實我們不理解的經文時 所有的經文或是事物的道理 看起來沒有矛盾,事實上是自圓其說而已。
「我們這個工作需要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很抱歉我們這次競爭者滿多的。」不知道大家求職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呢? 很多時候我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工作經驗的缺乏或是學歷不夠高,因為現在的大學碩士生非常的多,當你遇到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時,是不是也覺得自己能力不錯卻賺不到錢呢?
「為什麼我這麼棒卻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我這麼強,怎麼可能會沒有人賞識我?」 或許這不是因為我們運氣不好,或是其他人的眼光太差,而是因為我們對自身能力和能獲得的相對應的報酬有所誤判。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它不再有用,只好被丟在外面,任人踐踏。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們的光也要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把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投資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資,很多人會開始去線上買課程,去書店尋找幫助自成功的書,可能是心靈成長的,或是一些技能介紹的書籍。不過我們能力的投資應該要怎麼評估呢?是投入就有機會,趕快下好離手,還是要經過多次的探索,尋找需要的答案呢?
身處天堂還是地獄,有時只是一念間。
當我們習慣於使用先知道答案 回推其實我們不理解的經文時 所有的經文或是事物的道理 看起來沒有矛盾,事實上是自圓其說而已。
「我們這個工作需要有三到五年的工作經驗。」「很抱歉我們這次競爭者滿多的。」不知道大家求職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呢? 很多時候我們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工作經驗的缺乏或是學歷不夠高,因為現在的大學碩士生非常的多,當你遇到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時,是不是也覺得自己能力不錯卻賺不到錢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報復你的敵人會得不償失,會傷害自己,並賦予敵人取勝的力量。 當像耶穌那樣原諒敵人七十個七次。 “棍子和石頭也許會打斷我的骨頭,可是言語永遠無法傷害我”。 要讓自己做一些超出能力的大事,或者專注在其他事情上,能夠幫助我們原諒何忘記敵人。 路加福音 6:28 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馬太福音5章43-48節中的教導,強調信徒應愛仇敵並為其禱告的必要性。透過對比舊約的報復觀念,文章深入思考如何實踐愛與寬恕。作者分享個人對此教義的反思,並闡述耶穌對人類的無條件愛,以及如何透過禱告釋放心中的怨恨,最終與神的意志相連結。此文旨在鼓勵讀者在生活中實踐愛與反省,促進和諧關係。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Thumbnail
有些朋友不曉得何謂「無明」,無明就是我們的心被貪瞋癡障蔽,事情看不清楚,道理也讀不明白,換句話說貪瞋癡主宰了我們的心性,以致於無法斷惡修善,惡念不止。 有一個人善良也孝順,平時也都有行善積德,是人人眼中的善知識。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此人一旦發起脾氣,家裡的人都懼怕,因為他暴怒起來會砸鍋摔碗甩門
最近在教會上課時,有人問了牧師一個問題:「如何面對情感和慾望?」 牧師回應是: 慾望不是罪,而是不被神管住、被扭曲的慾望才是罪,因通常人遇到的問題都是在於,用不合神心意的方式滿足慾望,而落入犯罪的情況裡。 所以大方向原則是: 1.信耶穌(相信耶穌愛我們,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 2.願意把我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追求公義與自義的區別,呼籲人們通過閱讀聖經,禱告,參與教會團契,尋求屬靈導師的幫助,來增進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順服,以及通過反思,自省,認罪,悔改,來改變我們的心思和動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報復你的敵人會得不償失,會傷害自己,並賦予敵人取勝的力量。 當像耶穌那樣原諒敵人七十個七次。 “棍子和石頭也許會打斷我的骨頭,可是言語永遠無法傷害我”。 要讓自己做一些超出能力的大事,或者專注在其他事情上,能夠幫助我們原諒何忘記敵人。 路加福音 6:28 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
Thumbnail
本文探討馬太福音5章43-48節中的教導,強調信徒應愛仇敵並為其禱告的必要性。透過對比舊約的報復觀念,文章深入思考如何實踐愛與寬恕。作者分享個人對此教義的反思,並闡述耶穌對人類的無條件愛,以及如何透過禱告釋放心中的怨恨,最終與神的意志相連結。此文旨在鼓勵讀者在生活中實踐愛與反省,促進和諧關係。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Thumbnail
有些朋友不曉得何謂「無明」,無明就是我們的心被貪瞋癡障蔽,事情看不清楚,道理也讀不明白,換句話說貪瞋癡主宰了我們的心性,以致於無法斷惡修善,惡念不止。 有一個人善良也孝順,平時也都有行善積德,是人人眼中的善知識。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此人一旦發起脾氣,家裡的人都懼怕,因為他暴怒起來會砸鍋摔碗甩門
最近在教會上課時,有人問了牧師一個問題:「如何面對情感和慾望?」 牧師回應是: 慾望不是罪,而是不被神管住、被扭曲的慾望才是罪,因通常人遇到的問題都是在於,用不合神心意的方式滿足慾望,而落入犯罪的情況裡。 所以大方向原則是: 1.信耶穌(相信耶穌愛我們,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 2.願意把我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追求公義與自義的區別,呼籲人們通過閱讀聖經,禱告,參與教會團契,尋求屬靈導師的幫助,來增進我們對上帝的認識和順服,以及通過反思,自省,認罪,悔改,來改變我們的心思和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