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談談「自我價值」

    你是一個渴望跟別人不一樣,又不太敢跟別人不一樣的人嗎?你常常害怕別人對你的評價,以至於你很難相信自己的能力嗎?你是否落入在自卑中,不知道該怎麼肯定自己的價值?
    自我價值。台南大專聯合生活營籌備小組的同工當初跟我接洽時,希望我可以針對這個分享一場專講。啊…如此抽象的東西,該怎麼講呢?(不想把它變成心靈雞湯)這似乎是大專生非常重視的議題,只是平常難以有完整的時間剖析自我。
    我以前在跟學生談論「自我價值」時,會鼓勵他們要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是上帝創造美好的形象,以此來克服因為自卑帶來的各種不順遂。「你要肯定自己」似乎變成一種金句式的口號,大多時候學生聽了固然覺得有道理,卻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肯定自己。感覺好像有被鼓勵到,但回到原先的處境似乎又感到無能為力。
    我們為了鼓勵年輕人不要太在意僵化的社會規範或他人的期待,不要太以外在的眼光來賦予自身存在的價值,因此鼓勵他們「活出自我」,不要覺得「你要夠好才是有價值的」,而是「無論你好不好,你都是有價值的」。
    不過,當一個人就是覺得自己不好,到底要怎麼透過「肯定自己」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好?自我價值如果只建基在內在的參照,有辦法帶來真正的解放嗎?
    這裡有一個盲點。
    我開始思考,人有可能自己把自己抱起來嗎?如果說,自我之所以存在,乃是鑲嵌在各樣的社會關係中,那麼自我價值也唯有透過與他人之間互相認可的歷程,才有辦法建構起來。
    於是,自我價值就不是一味迎合外在期待,也不是陶醉或迷失在自我肯定中,而是在互動的真實性中建立起來的。由於我們與他人在真實的互動中看見共同的人性、共同的軟弱,因此我們在「給予」與「接受」中,肯定了我們自身存在的價值。
    「因為我是有價值的,所以我有能力給予;因為我有能力給予,所以我是有價值的。」
    這就是佛洛姆在《愛的藝術》的核心觀念,愛唯有透過「給予」才有辦法彰顯出來,因此呈現了一個人蓬勃的生命能量,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但他沒有提及的是,那個愛的源頭到底是從何而來。
    我們必須再聊得更多一點。
    所以,問題不是「自我價值是否應建基在他人的認可之上?」而是「自我價值應該建基在什麼樣的人的認可之上?」
    如果今天有一個人,他並沒有想要認識、了解、傾聽你的需要與困難,而擅自將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強壓在你身上,你只會覺得委屈、受壓迫、憤怒、難過。在沒有其他人給你更友善的回饋時,你會不小心把別人的說法內化到心中,甚至覺得你就是這麼看你自己的──一個沒有價值的人。
    但是,總是有一些人,他們願意挺你、對你講實話,能夠看見你看不清的價值。他們愛你不是因為你表現得很好,而是因為你本來的樣子就是值得被愛的。從他們身上流露的是不帶批判的溫暖,他們儘管沒有解決你當下的問題,但你跟他們在一起「自在」多了,也覺得自身存在的價值不需要質疑。
    你在他們身上看見的是接納。正因為他們學習接納自己的軟弱,因此他們有能力給予自己的生命,來接納你的軟弱。這是「愛的見證人」。他們被愛包裹,所以凡接觸到他們生命的人,都感到一股難以訴說的踏實感。
    你不是為了得到他們的認可而跟他在一起,而是他們認可的背後散發出一種溫煦的愛。這份愛包圍著你,讓你有力量學習肯定人的價值,學習疼愛自己,學習了解自己的需要。
    但這些愛又從何而來?
    這些愛的見證人,相信上帝已經接納自己,因而能擁抱自己與他人的軟弱。他們相信,你是有價值的,我也是。因此,我們有能力活出打破自我、為他人而活的生命,開始讓真實的愛流動在你我之間。
    這是「新的自我」,藉由相信耶穌基督所誕生出的生命。罪的權勢貶低人性的價值,但耶穌死而復活的力量,開啟了上帝國的新創造。那些因為缺愛而導致的自私、不義、壓迫,耶穌都要來救贖。
    真正的自我、在上帝國中的自我,不是封閉、真空的個體,而是存在於與上帝、與世界和好的關係中。
    過去,我們因著各樣的傷口,以至於我們想要控制愛,因而產生焦慮、壓迫、剝削,進而去抓住我們根本強求不來的東西。於是,我們在求學上、感情上、工作上不斷地受挫。
    但是,當我們能夠辨識出周遭愛的見證人,我們就知道上帝一直都在招手引領我們回家,只是我們還沒準備好打開自己的心門。愛的見證人能夠辨認、醫治傷口,並透過傷口的記號帶來連結與醫治他人的力量。
    說到底,自我價值,重點不是肯定自我的價值;而是肯定鑲嵌在各樣關係中的自我的價值,是肯定軟弱者的價值,是肯定人性的價值,是肯定上帝創造與救贖的價值。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