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雙向關係與循環因果|觀點小品 Ep.69

事不關己的態度未必會以冷漠的方式呈現,反抗也是其一

用哲學的話說:如果要知道誰在控制你,就看那個人是不是從不給你批評

可能講到責任,以前的課本會寫:我們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媒體識讀是公眾的良心責任,不過過去這段時間,很顯然台灣人的行為都把這些東西當笑話,沒有人想相信良善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纏繞隨著年份過去,還越滾越糾結。

不同意「你我都推了一把」這種事心知肚明就好,不用說出來給人笑。

因為我們已經從小習慣做什麼都必須「有個交代」,舉動和認知沒有得到人的認可,就會拐個話語的意思,彰顯出自己不如對方所觀察到的現象那樣,這種事不關己的表現,就是在甩開自己曾加重社會包袱的責任

其實是這種感覺:我們可以不知道怎麼根絕問題,最起碼不要讓事態更嚴重


...


雙向?

循環因果就是:雞生蛋、蛋生雞。


看完錫蘭的《台灣媒體的下限能有多低》,這一個小時半過的很爽快。

前陣子小小分享了自己以為,在臉書寫文的心情和在方格子差不多,實際上沒幾天就被自己的感受推翻;二邊的撰文落差不大,但方格子給我的感受優於臉書,主要是突然冒出「對過去人表達逝去的事情沒有太大意義」的感覺。

說沒有多大用處,確實期待人的認知本就吃力不討好

後續部分作家談到台灣媒體亂象,順帶提到普遍台灣閱聽人素質有待加強,一排望過去反智言論集中在 40 到 70 年齡區間;坦白說我對這個經濟起飛後世代的人存在偏見,有多少社會亂象在他們當家做主的時候趁勢而起

媒體既然要的是流量,不去看、不餵養、不當真至少可以初步緩解問題。



關係需要雙方誠意才有辦法流通,單向施力通常只會戛然而止

就像處在關係弱勢方的人遭遇情緒勒索,也討厭聽到:你是自願被情勒

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沒有在「無意識中」創造被人綁架、勒索,甚至是隱性對人需索的條件,傳說中的情勒就不會成立,因為你不好揩油;媒體亂象也是,他們傾向放大社會不安定面向,挑起你的情緒對立意識,創造點擊、流量、收入。

很顯然在臉書寫這些,身旁的人會因為自覺與我份量相當而反感我的自以為。

去年年中吵非常兇的 metoo 議題也是,在台灣人明知道當今媒體的不自律下,卻還去吸收他們帶來的垃圾,你知道你的過往和傷痛,變成別人利用打擊政敵的手段嗎;不是你不能說,也不是你沒有權利說。

到頭來你的聲音還是流入惡循環,至今就沒有社會問題被正視、得到解決


...


創作約定

用舊作改造迎接全年的豐盛吧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

  • 追蹤我」或「加入沙龍」,即時收信閱讀出爐創作
  • 點「愛心」或下方「留言」,討論供應更多寫作靈感
  • 提供外部平台「內容轉載」,下方資訊欄來信再授權,引用內文請註明出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10 年大學專題,總結本人休學、無業就業至畢業經驗;另翻寫 2018 生活觀點舊作,每週供應二回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