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競爭心態,不然就好好去競爭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就在逃逸日常的那一晚,和心理師朋友聊著各自的依附關係、情感關係,還有交錯其中的友伴關係。後來,我們恍然明白到一件事,就是過去那些讓人感到不適的關係,多半是源自於對方是以「競爭心態」在與我們互動。

他們可能是過去的同事、過去的同學,或者是已經結束關係的朋友。

raw-image


何謂「用競爭心態」與人互動?

『我希望透過別人證明我沒錯』

朋友來電,希望徵詢職業相關的建議。然而就在我毫無保留地把過往在實務現場中的相關情境、時常遇到的狀況,以及其中的各個行動者基於權責可能衍伸的考量等,一一解析與分享之後,對方馬上以自己過往在學術圈的經驗,提出了一個其實不在原先提問之脈絡中的觀點,著急忙慌地嘗試反駁我。

其實,對方當然可以反駁,也可以不同意。

不過,我們在討論的是「業界」而非「學界」,兩者之間不需要存在什麼優劣或好壞的價值判斷,確實不一樣,直接比較並不合適。

起初,我以為對方確實在徵詢建議,但是聊到後來,才漸漸發現不盡然如此。這也讓我想起,在不久之前,才和另一個友人經歷過類似的對話情境。

當時,對方主動與我分享他自己對職涯的看法與決定,希望徵詢建議。在一來一往之間,我順著他的論述邏輯,嘗試透過幾個提問希望能夠聚焦重點,希望透過了解對方真實的需求,確認該決策的合理性。

然而,即使是相當中性的「此刻對你來說,哪一個需求最重要?」「為什麼會認為XX選擇可以達到OO目的呢?」與「了解,我沒有其他問題」都會讓對方難以接受,甚至最後直接對我丟出一句:

我覺得妳不贊同我的決定。

其實,我並沒有贊同與不贊同,畢竟,對方決定的不是我的人生。別人要對自己未來做什麼決定,完完全全與我無關。不是嗎?

收到這句話的當下,感到有點不知所措。因為我似乎能感受到,對方拋了這樣一句話,似乎多少期待著我能予以反駁、解釋,或甚至提供安撫。原來,我努力地嘗試討論「事情」本身,結果對方要的可能只是「贊同」而已。

而這樣的經驗也讓我體會到:不要輕易給予免費的建議,特別在還沒釐清對方需要的是「建議」還是「安撫」時。

心理師朋友曾經說過,「免費問問題,本身就容易與對方的利益產生衝突。如何維護對方的自尊還滿重要的,否則一開始別問。」雖然這是從發問者的角度看待提問這件事,不過,顧問這個行業還真是滿重要的(重點歪)。


『我想透過你來證明我還不錯』

還有一個讓我在對話過程中完全不知作何反應的,就是當對方「不斷地貶低自己」,並且「持續與他人比較」。

每一件事情都與別人比、每一句話都在否定自己。

當這樣的互動多了,難免讓人開始注意到什麼是「持續抱怨但絕不改變」。

教練Wisdom曾經說過,競爭心態,多半來自於固定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固定思維認為一個人的能力無法透過努力而提升,體現在具體的行為上,包含因為害怕失敗而避開挑戰、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對於有助於成長的建議予以反駁,甚至傾向於認為他人的成功威脅自己的自尊。

心理師朋友分享,她的同學也有類似的狀態。在她們的對話裡,對方會不斷地把焦點聚焦在自己身上,嘗試「比較」,並且把對話者「勾引」到自己設定好的場景中,在那裡,對方是「需要贊同、安撫和鼓勵」,因為對方已經把自己設定為一個「相對無辜甚至需要同情」的人。

是啊,當一個人積極地佔據了受害者的位置,不正是期待著「加害者」的現身嗎?又或者,期待一個「協調者」能出現。

當我發現自己似乎被迫必須不斷地去回應與安慰對方的匱乏時,不想陪演,還得花功夫抵抗這樣的互動模式,努力地把自己摘出去。

放下你的競爭心態,不然就好好去競爭。

不過,當一個人處於「競爭心態」中,如果真的努力了、積極投入到「實際的競爭」那也罷,最怕的就是帶著競爭心態,卻又拒絕認真去競爭--持續抱怨,但絕不改變。

或許,有的「朋友」只是將我們作為比較的對象、一個可以讓他們獲得「其實我也沒有那麼差」之良好感受的對象。

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之間的對話內容不管是什麼都不重要。

最近深切地體驗到:妳怎麼想事情,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妳怎麼對待別人,就會收穫什麼樣的「被對待」。

這讓我理解到,那些個我很願意積極斷聯的、過去的朋友的狀態是什麼;理解到為什麼以前在和他們互動時,會覺得不舒服--那或許是因為,我感受到自己被用「競爭型思維」對待了。

為他人賦能,每個人都喜歡提升自己而不是消耗自己的朋友。
avatar-img
70會員
99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為自己負責」聽起來或許簡單,但是,也是這一兩年我才察覺到,我們時常會把自己的期待加諸在別人的身上,連帶地把風險與成本都轉嫁出去——這就是賣夢的人,期待有人可以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
「為自己負責」聽起來或許簡單,但是,也是這一兩年我才察覺到,我們時常會把自己的期待加諸在別人的身上,連帶地把風險與成本都轉嫁出去——這就是賣夢的人,期待有人可以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承擔自己該負的責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我們不談設計、商業模式或創新,而是聊聊人們對「忙碌」的感知與計算單位。 我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向某人訴說自己最近很累、很忙時,對方的反應往往像是開啟了一場無形的PK賽,總會有人想要比誰更忙、誰更累,讓人感覺自己只是單純想分享經歷,卻被轉變成一場奇怪的競爭。這種情況讓人感到很不爽——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開店是為了做生意,不是為了吵架】 ─無論輸贏,受傷的永遠是自己 在社群媒體或公開平台上, 千萬不要與客人爭吵或發表抱怨情緒。 如果你的經營風格比較個性化, 這可能另當別論。 但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 看到店家在網上爭吵反而會讓他們擔心。 更嚴重的是, 這可能演變成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協商……就是你答應別人去做你沒那麼有意願做的事情,來換取別人提供你想要的東西?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我們不談設計、商業模式或創新,而是聊聊人們對「忙碌」的感知與計算單位。 我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向某人訴說自己最近很累、很忙時,對方的反應往往像是開啟了一場無形的PK賽,總會有人想要比誰更忙、誰更累,讓人感覺自己只是單純想分享經歷,卻被轉變成一場奇怪的競爭。這種情況讓人感到很不爽——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開店是為了做生意,不是為了吵架】 ─無論輸贏,受傷的永遠是自己 在社群媒體或公開平台上, 千萬不要與客人爭吵或發表抱怨情緒。 如果你的經營風格比較個性化, 這可能另當別論。 但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 看到店家在網上爭吵反而會讓他們擔心。 更嚴重的是, 這可能演變成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協商……就是你答應別人去做你沒那麼有意願做的事情,來換取別人提供你想要的東西?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