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肯尼閱讀筆記(人生勵志) @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


 「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是近年的年度暢銷書之一,不但日韓均賣破百萬冊以上,台灣更連續30個月高居各大書店排行榜,其主結構是從阿德勒思想地圖出發,認識自己,透過自己的思考方式決定我們走向的人生。而本書「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則是探究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與我們常耳聞的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並列心理學的三大巨頭,後人稱之「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在近代深深影響提出需求理論的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管理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及史帝芬柯維(Stephen Covey)等人。小編從本書100句阿德勒名言探討中,彙整出精選語錄與衍生說明分享給各位朋友。也許,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生。

 

一、一切取決於自己

  • 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只有你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今後的人生。
  • 就算我們無法改變生病或受傷的事實,我們還是能選擇要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看待這件事情。
  • 人們利用一切的東西,逃避人生的失敗。即使把自己的不幸推給命運或他人,事態也不會好轉,唯有起身行動、改變,才有可能扭轉形勢。
  •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和別人,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想法和行為),才能改變未來。

二、接受真正的自己

  • 懷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態不健全,端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
  • 自卑感是自己主觀認為自己某方面不如人,但「自卑情結」是以自卑感為藉口,藉以逃避人生的各種課題;反之,若以自卑感作為發條而更激勵自我的人,是懷有自卑感但卻沒有自卑情結的人。(之所以做不到,真正的理由是因為你以環境為藉口逃避努力,而非環境的影響)
  •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不要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逞強者會刻意強調自己的優越與特別能力,話題會以自我為中心。
  • 熱心的人,不見得是體貼的人。有時只是想讓對方依賴自己,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個重要的存在。

三、隱藏在情感中的目的

  • 孩子只能用情感(如哭泣)支配大人,長大成人之後,也想使用情感驅使別人(感情用事或一哭二鬧者),就是幼稚的行為。
  • 每個人的行動都有「對象」和「目的」,如對愛人撒嬌,對送貨員對極度不耐煩。

四、性格能在當下的瞬間被改變

  • 性格(=阿德勒的用字「生活型態」)就是人生設計圖,稱為人生腳本。只要改變性格,人生就會驟然改變。
  • 即使一直以來的性格帶來種種的不便,人們還是不想改變,就算扭曲事實,也深信自己才是對的。
  • 改變性格不是替換掉個人具有的精神所有物,而是學習如何善用自己擁有的東西,不是該不該生氣的問題,而是如何處裡憤怒的情緒,如何改變憤怒的頻率,這才是改變性格。

五、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 「最近心情很低落」、「忙到沒辦法休假」,這些得以窺見內心煩惱的言詞,全是因為人際關係出了問題。
  • 想要過著沒有煩惱的生活,除非宇宙只剩下自己。
  • 若只會用一味批評的方式,約束另一半,教育另一半,這樣的婚姻絕對不會幸福。

六、關於家族與教育

  • 孩子的一言一行之所以像父母,其實是有理由的。因為孩子藉由模仿父母,試圖得到父母的權力,結果就是拷貝父母的言行舉止。
  • 不要總是和別人比較,即便只是一點小事,也要找到他的長處,讓他發現自己的優點,才是最重要的事。(想要藉由比較達到懲處,只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內心受傷)
  • 比起擔心一次兩次的失敗,而不願放手讓他學習,學會故意讓他失敗的心態更重要。不是因為做得到而放手,而是因為放手才做得到。(體驗結果的訓練方式適用於親子教育與成人教育,因為不放手會養成對方的依賴)
  • 體驗結果的方式,遠比處罰來的有效。要是到了吃飯時間,孩子還在外頭流連忘返的話,不必斥責(=處罰),沒收他的晚餐就行了。

七、對他人有貢獻是讓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

  • 你要重視的不只是自己的利益,還有夥伴的利益。施比受更有福,這是得到幸福的唯一方法。
  • 總得有人起頭才行。就算沒人在意,也沒人認同,總之,「由你」開始做起就對了。
  • 讓他人感受到喜悅,是擺脫痛苦唯一的方法,只要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付諸行動就對了。
  • 犯罪者、精神疾病患者、酗酒、自殺者,他們的問題根源只有一個,那就是缺乏「共同體感覺」。這些人凡事都先想到自己,感受不到別人的支援,覺得自己被社會孤立,沒了安身之地,所以藉由各種偏差行為,尋求補償與慰藉。
  • 認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認同,寬待對方的不完美。
  • 就算感受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也不必期待對方的感謝與讚美,真正的貢獻不需要依賴對方給予,停留在「自我滿足」就行了。

八、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 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才會感受到貢獻感,才能夠擁有勇氣。就算得不到讚美與認同,也會因為對他人有貢獻而感到滿足。
  • 不受他人的評價左右,接受真正的自己,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 人的心理與物理學不同,指責問題的原因,只會剝奪別人的勇氣。應該將焦點放在如何解決,是否有解決的可能性。
  • 只有悲觀的人會執著於過去的「失敗」,不停擔心「未來」。有勇氣的樂觀之人只在乎「當下」,不會鑽牛角尖想著已經過去的事,也不會對未來惴惴不安,只專於當下能做的事。(阿德勒所謂樂觀是做好悲觀的準備,卻採取肯定的行動)

九、不必背負他人的課題

  • 你煩惱的問題真的是「你的問題」嗎?不妨試著冷靜思考,一旦擱置問題不管,究竟是誰會感到困擾?
  • 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因為「對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對方的課題。當你學會課題的分離,你的心會變得輕盈,這是邁向幸福人生的第一步。


參考書目:小倉廣(2015),楊明綺譯,《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遠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人力資源的奇幻旅程 x 肯尼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