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豬,黑白切》好書不負責推薦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我是在聽公視台語台podcast時聽到這本書的介紹,作者用著很流利的台語與主持人介紹這本書撰寫的目的與過程,覺得很有趣就下單買回來看,隔了幾個禮拜後想到就翻出來看,一看驚為天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本土料理文化好書。

因為我很喜歡看異國料理文化歷史的東西,特別是日本各種料理考據文,這種料理文章與網路上美食部落格文章不太一樣,不只會介紹料理食材,料理方式,還會介紹相關的歷史源流,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等等。

不過對於台灣料理,通常是聽口碑去吃到,或朋友介紹的,就算看介紹文章也是看照片,評價以及地址,跟看異國料理介紹文目的性完全不同,想得是要不要吃,遠不遠,怎麼去吃,其實對於料理背後歷史文化沒那麼關心。一直到這兩三年開始在網路看台裔美國人Clarissa Wei在寫有關台灣的報導文,裡面有不少文章是有關”吃”,台灣人如何吃,吃什麼,為什麼吃...,才覺得還滿有趣的,後來看到她要出一本有關台灣飲食文化的書《Made in Taiwan: Recipes and Stories from the Island Nation》,就先下單買了,過了好陣子,都忘了這件事,突然有天收到通知,書寄到台灣,結果超級厚重大本。

raw-image

雖然都是在寫台灣料理,《台灣豬,黑白切》與Wei的寫法理路不一樣,本書是從吃寫到生活,Wei則是從生活寫到吃。本書好看的就是透過吃豬的OO料理過程,很自然、不經意地連結了作者個人生命史、台灣空間地域的差異,社會文化歷史的演變,以及整個豬肉產業鏈。

一些段落文字很輕巧地就帶出台灣特殊的時空背景:

人生中的黑白切初體驗是小學四年級,在林森北路靠近中山北路的小巷內。彼時這一帶全是日式平房,每一戶都有前後大院子也都近百坪。兩個同學在此毗鄰而居,院內林木扶疏,榕樹枝葉茂密濃蔭延伸至圍牆外,牆邊一個手推小攤,賣著米粉湯、油豆腐,以及豬大腸。
一九七○年代時東門市場周邊都是政府官舍,這一帶的食物和晴光市場非常不一樣,除了福州陽春麵,還有沙茶口味的陽春麵、噴香紅辣的牛肉麵。

不用特別明講,但也清楚表明當時不同族群與階級在台北市地域分布上的差異,以及背後的特殊歷史脈絡。我大姑媽是嫁給外省人,在軍中位階很高,雖不有名,但也是歷史文獻中會出現的人名,小時候常去他家那個有庭院的日式大院,跟表哥們玩,長大後才知道為何他們會住在那麼大的日式住宅。

書中更是充滿台灣地理飲食文化上的差異比較,喜歡戰南北的台灣人看了會覺得很有趣。

黑白切這個稱呼屬於濁水溪以北,南台灣稱這類小菜叫魯熟肉或香腸熟肉,大體形式類似,但魯熟肉與香腸熟肉工序更繁複,更近似精緻開胃菜。
台南的香腸熟肉,在嘉義稱為滷熟肉,但細看攤頭食櫃的小菜規模,華麗程度不相上下。別以為到嘉義就是吃沙茶魚頭和火雞肉飯,其實在地人更喜歡的就是滷熟肉。

我一直到大學到台南讀書時,才看過香腸熟肉的招牌,後來住到東門圓環附近時,才會走路去圓環那家名店吃。不過後來出社會去台南吃吃喝喝時都沒排吃香腸熟肉的行程,相較於牛肉湯等台南小吃代表,香腸熟肉低調許多。

本書不只介紹各種黑白切食材與料理的差異,好吃在哪裡,也會介紹其他豬肉料理,等於整隻豬可以吃的都介紹了,如炕肉這種在家庭餐桌上常出現的豬肉料理也有不少介紹,而且還會進行台語文教學。

坊間炕肉兩字通常寫作「焢肉」或「爌肉」。焢是形容火氣,爌則是光明,正字應該寫作炕。但因為店家招牌有它們的用法,資訊欄內的用字就依招牌,以示尊重。
粉腸是一團謎。北部人說的粉腸,是指未翻面刮洗的豬小腸,南部人說的粉腸,是豬小腸灌入小塊豬肉與地瓜粉漿,蒸熟後切片冷食。為了避免點餐時產生誤會,最好先學會用閩南語發音。
豬小腸的前段稱為十二指腸,這裡就是餐桌上的粉腸,讀音作「hún-tn̂g」。將豬小腸撐開灌入肉塊與粉漿,蒸熟切段上桌的粉腸,讀作「hún-tshiân」。

不過我對於其他非黑白切料理最有感的是本書引用蔡瀾的話。

香港美食家蔡瀾有一份《死前必食》名單,他說穀物以白米最美,一碗豬油撈飯可以讓人吃到感激涕零,如果不敢吃豬油,「那麼死吧,沒得救的。」言下之意是,不吃豬油生無可戀。

豬油飯附上半熟荷包蛋再淋上醬油膏超級好吃的。

但本書我覺得最有價值也最值得推薦的部分,就是作者的田野工作,這田野不只全台跑到各家店面一邊吃一邊訪問店家,田野範圍還做到整個豬肉產業鍊,從養豬上游端開始,豬隻拍賣,運送,屠宰,盤商一直到把豬肉送到零售商與店家的下游端。

「吃餿水長大的黑毛豬肚子比較大,但肉比較好吃。」不是肥不肥的問題,是肉質嫩不嫩。至於同樣是吃飼料的豬,「不論黑毛或白毛,肉質吃起來沒有差異。」所以好吃才是王道,跟膚色沒有關係。
在禁絕美國豬的十九年裡,平均每日桃園拍賣場大約交易三千五百頭豬,如今雖然豬價漲了,但交易量卻下滑倒兩千頭上下,林老闆唏噓的說,「因為豬價在南部比較便宜,所以很多肉商都跑到南部拍賣場買豬。」
午夜十二點,環南市場燈火通明。最早上工的是二樓獸肉區和早餐店。有些大盤豬肉商已開工一段時間,攤上掛滿分切好的豬肉。
將屠體一分為六,工資大約兩百元,剁頭一顆四十元。都是不得了的體力活兒
養豬合作社聯合社曾公布,台灣人平均每人每年吃掉三十六公斤多的豬肉。換算下來那是每月吃三公斤,細想,好像很合理,每天吃兩塊炕肉就達標了。

當然,就如發文不附圖、發圖不附番號都是不行的,本書也附上了作者走訪小吃的地址,營業時間與聯絡方式,就算對那些台灣豬肉飲食歷史文化沒啥興趣,買了本書也可以按圖索驥去吃吃作者推薦的好店。


avatar-img
89會員
134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菜有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蒼鷺與少年》上映前完全沒有宣傳片與劇情介紹,僅靠一張海報做宣傳,相當大膽,不過作為宮崎駿第N次告別作,其實新聞還是很有賣點,八十幾歲的宮老出來講個幾句話,掛上吉卜力的招牌,就夠了。 不過併購案新聞出來後,這種行銷策略就顯得更很有道理
本劇改編自漫畫,我原本也沒看過原作,會想看是因為看到新聞有介紹西野七瀨,劇情介紹得很有趣,然後編劇是《重啟人生》的笨蛋節奏,所以很想看,不過是DMM TV的,台灣的平台好像沒上,就去找字幕組的來看,然後一看就成主顧,趁等新集數上架時還去找漫畫來看,內容實在是直接精準命中我的電波。
近來生成式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快速發展,為全球帶了一股衝擊性的產業變革力量,其強大的內容生成能力可有效地支援內容創作者的工作,甚至取代創作者本身。AI取代人類工作的趨勢正快速發展中...
本書改編自作者的碩士論文,不過不用擔心,沒有論文那種標準制式書寫格式與精準又沈悶的論述文字,書中用語輕快活撥,很容易閱讀,是本適合大眾看的書,書中沒有論文常見的艱深術語與理論探討。相信作者在改寫過程中花了很多力氣修改書籍架構與文字用語,很多由碩士論文改編的書籍仍然會充滿濃濃學術氣息。
看《台語解放記事》這本書的過程時滿有感觸,一方面是剛看完《【東歐百年史】共同體的神話》,該書講的中東歐族群與語言複雜糾結的歷史,常常讓我對照起台灣情形,也可以跟本書討論各種議題相對照,另一方面讀本書時,更加喚起了我過去的經驗。
開頭看到小紅帽在森林中遇見女巫的鏡頭,馬上就知道導演是福田雄一,滿滿的勇者義彥感,互動套路完全一樣,因為勇者第一部每集開頭都會強調自己是低成本製作的節目,所以當下立即冒出個心得,這根本是高成本製作的勇者義彥。視覺特效真得很不錯,連演員穿的中古歐洲服飾與打扮都很合日本人身形,不會有違和感
《蒼鷺與少年》上映前完全沒有宣傳片與劇情介紹,僅靠一張海報做宣傳,相當大膽,不過作為宮崎駿第N次告別作,其實新聞還是很有賣點,八十幾歲的宮老出來講個幾句話,掛上吉卜力的招牌,就夠了。 不過併購案新聞出來後,這種行銷策略就顯得更很有道理
本劇改編自漫畫,我原本也沒看過原作,會想看是因為看到新聞有介紹西野七瀨,劇情介紹得很有趣,然後編劇是《重啟人生》的笨蛋節奏,所以很想看,不過是DMM TV的,台灣的平台好像沒上,就去找字幕組的來看,然後一看就成主顧,趁等新集數上架時還去找漫畫來看,內容實在是直接精準命中我的電波。
近來生成式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快速發展,為全球帶了一股衝擊性的產業變革力量,其強大的內容生成能力可有效地支援內容創作者的工作,甚至取代創作者本身。AI取代人類工作的趨勢正快速發展中...
本書改編自作者的碩士論文,不過不用擔心,沒有論文那種標準制式書寫格式與精準又沈悶的論述文字,書中用語輕快活撥,很容易閱讀,是本適合大眾看的書,書中沒有論文常見的艱深術語與理論探討。相信作者在改寫過程中花了很多力氣修改書籍架構與文字用語,很多由碩士論文改編的書籍仍然會充滿濃濃學術氣息。
看《台語解放記事》這本書的過程時滿有感觸,一方面是剛看完《【東歐百年史】共同體的神話》,該書講的中東歐族群與語言複雜糾結的歷史,常常讓我對照起台灣情形,也可以跟本書討論各種議題相對照,另一方面讀本書時,更加喚起了我過去的經驗。
開頭看到小紅帽在森林中遇見女巫的鏡頭,馬上就知道導演是福田雄一,滿滿的勇者義彥感,互動套路完全一樣,因為勇者第一部每集開頭都會強調自己是低成本製作的節目,所以當下立即冒出個心得,這根本是高成本製作的勇者義彥。視覺特效真得很不錯,連演員穿的中古歐洲服飾與打扮都很合日本人身形,不會有違和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就像一道道帶著濃厚香氣的家鄉味,每翻開一頁,記憶便被帶回到小時候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裡有黑豬肉的香氣、有煙霧繚繞的湯鍋、還有兒時味蕾的回憶。當我在桃園慈文國中附近的一家小攤上品嘗黑白切,隨著每一口下肚,書中的文字似乎浮現眼前,彷彿讓人再度置身於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兒時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颱風天最應景的大概就是泡麵罐頭,只出門去健身一番,然後把這本說豬說得從頭到腳、淋漓盡致的散文看完,聊慰沒能大吃大喝、到處都是風災新聞的日子。 說到豬,亞洲應該是最能吃豬的地方,總聽說歐美不放血的豬肉極其腥臭,以致出國到西方總是吃牛吃羊吃魚就是不吃豬。而打趣的朋友也觀察到豬雜等內臟,在超市的擺放區是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來到百貨公司,朋友問吃甚麼。我逛了一圈不知道要吃甚麼。於是點了常吃的滷肉飯肉羹套餐還加燙青菜。朋友笑說我點了她想吃的,於是她去吃別種了。 滷肉飯是一道充滿了人情味的台灣小吃。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小丁,經過多道工序精心滷製而成。滷汁中混合了醬油、冰糖、米酒、五香粉等多種調料,經過長時間的熬煮,豬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曾經,住處附近一間名為「黑白切」的小吃店讓我愛上,但也在宣告歇業之後讓我有些悵然若失。 「黑白切」到底賣的是什麼?其實就是所有想得到的台灣庶民美食,舉凡切仔麵、滷肉飯、米粉湯等等,還有所有關於「豬」的各式庶民料理,都是台灣人最熟悉也熱愛的好滋味。 作者傅士玲在這本書中帶領我們穿梭大街小巷,讓
Thumbnail
店名:小饃仙肉夾饃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新中街135號 營業時間:[每天:8:00-13:00][週一公休] 有次上班時我姐姐說發現了一間叫肉夾饃的食物 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台灣的,因為印象中肉夾饃這個詞 我只有在大陸抖音看過 之後我就叫我姐姐幫我去買這一家的早餐讓我上班吃 殊不知
Thumbnail
《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就像一道道帶著濃厚香氣的家鄉味,每翻開一頁,記憶便被帶回到小時候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那裡有黑豬肉的香氣、有煙霧繚繞的湯鍋、還有兒時味蕾的回憶。當我在桃園慈文國中附近的一家小攤上品嘗黑白切,隨著每一口下肚,書中的文字似乎浮現眼前,彷彿讓人再度置身於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 兒時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Thumbnail
颱風天最應景的大概就是泡麵罐頭,只出門去健身一番,然後把這本說豬說得從頭到腳、淋漓盡致的散文看完,聊慰沒能大吃大喝、到處都是風災新聞的日子。 說到豬,亞洲應該是最能吃豬的地方,總聽說歐美不放血的豬肉極其腥臭,以致出國到西方總是吃牛吃羊吃魚就是不吃豬。而打趣的朋友也觀察到豬雜等內臟,在超市的擺放區是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來到百貨公司,朋友問吃甚麼。我逛了一圈不知道要吃甚麼。於是點了常吃的滷肉飯肉羹套餐還加燙青菜。朋友笑說我點了她想吃的,於是她去吃別種了。 滷肉飯是一道充滿了人情味的台灣小吃。選用肥瘦相間的豬肉,切成小丁,經過多道工序精心滷製而成。滷汁中混合了醬油、冰糖、米酒、五香粉等多種調料,經過長時間的熬煮,豬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紅燒牛肉麵,以細緻烹調的牛肉、香濃湯頭和彈牙麵條為特色。其豐富的調味和獨特口感使其成為台灣飲食文化中的精華,深受人們喜愛和推崇。 於清朝時期由回族移民帶入台灣。初期以牛肉、麵條、調味料烹調,後演變成台灣特色料理。民國時期,隨著台灣飲食文化融合發展,牛肉麵成為台灣重要美食之一,深受當地人喜愛。現
Thumbnail
曾經,住處附近一間名為「黑白切」的小吃店讓我愛上,但也在宣告歇業之後讓我有些悵然若失。 「黑白切」到底賣的是什麼?其實就是所有想得到的台灣庶民美食,舉凡切仔麵、滷肉飯、米粉湯等等,還有所有關於「豬」的各式庶民料理,都是台灣人最熟悉也熱愛的好滋味。 作者傅士玲在這本書中帶領我們穿梭大街小巷,讓
Thumbnail
店名:小饃仙肉夾饃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新中街135號 營業時間:[每天:8:00-13:00][週一公休] 有次上班時我姐姐說發現了一間叫肉夾饃的食物 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台灣的,因為印象中肉夾饃這個詞 我只有在大陸抖音看過 之後我就叫我姐姐幫我去買這一家的早餐讓我上班吃 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