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你討厭的人際關係,都是由你一手打造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過去,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在人際關係的處理,沒有很好,常常受傷或是自我懷疑。

像是在求學時期,每個階段很好很好的朋友,都很容易在畢業前夕爆掉,因為容忍對方太久,或是根本已經退到沒有底線,累積到一次,一起爆發。

raw-image


人際不順,竟是個性使然?

本來以為,這是什麼可怕的人際關係輪迴議題,但仔細想想根本是「個性」問題。

以前我是個沒有底線,大多數時候只會退讓的角色,因為擔心和對方意見不同,就不會被喜歡,於是我那些自以為是的容忍和退讓,才讓這些關係越走越糟。

所以有很長時間,我都盡量和別人保持距離,以策安全,表面上嘻嘻哈哈,感覺很要好,但實際上根本沒走進對方心裡,對彼此的了解都還是很淺的層面,而越是這樣,反而越無法學習和其他人良好的互動。

人際相處就是在不斷的受傷、測試、調整中,慢慢去摸索出自己的底線和喜好,要先有底線,才不會在相處中迷失了自己。

會有這樣的發現是因為,最近和朋友相約要去旅行,結果對方說了一句:「我最近好忙,行程安排就交給你了!」

要是以前的我,一定會默默撿起來做,然後在內心小劇場,覺得自己很辛苦,說好要出去玩,結果行程、住宿都是我在弄!我好可憐喔!


以受害者自居,就真的會滿腹委屈

有沒有發現這就是受害者心態?

不反抗、默默的接受,再以受害者自居,常常是一個組合技,也是讓關係走向破裂的起手式!

但因為我很珍惜這個朋友,所以當我發現這個輪迴又要開始的時候,我選擇NO!我不要讓它發生。

於是我開始問問自己,怎麼了?

是真的不想安排行程嗎?

還是想要兩個人一起處理,才有共同出遊的感覺呢?

而我想要的結果又是什麼?

沒錯,在這裡想的都我,因為你一定要先釐清,自己面對這件事到底想怎樣,才知道怎麼去和對方溝通。

通過這幾次的自我提問,我知道了,我希望和朋友一起安排行程,這樣才能去到兩個人都想去的地方,而且兩個人一起完成,會比一個人更快更好。

所以我決定把這件事拿出來溝通,但不是用抱怨的方式。


抱怨無法解決問題,而不正視自己的需求,也會有越來越多問題


不是用那種:「欸,你怎麼都不做事啊!這不是我們兩個的旅行嗎?」

「怎麼都要我一個人弄啊?很辛苦欸!」

當你開始抱怨,這趟旅程還沒開始就會結束了,而且也會破壞了雙方出遊的興致。


溝通相處靠說話的藝術

於是,我就笑著說:「阿所以,你要負責旅費喔?」

然後朋友就懂了!我們就約了一起討論行程的時間!


當然,我也不會讓他負擔旅費,只是藉由這個提問,淺台詞就是,總要一人負責一樣的東西吧?如果我付出了時間精力,那你就負責金錢?

大家互相的概念,就跟小時候做團體作業,也會遇到很多不做事的人,但有些人,他可能只是沒意識到自己有這個責任,想說:「啊~別人有做我就有分啦!有什麼不好」

做得要死要活得那個人想說,好個頭啦,老娘快累死。

但其實你沒拿出來溝通,自己也要負一半的責任,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想的都和你一樣。


而且說出來之後,我發現朋友超會排行程!!!訂房、車票什麼的也超有效率,我反而看到了很多可以跟他學習的地方!

這不也是另一種收穫嗎?

很棒很棒的收穫,更了解了自己,也更了解了朋友。


意見不同就等於衝突?

大部分時候,我們很害怕衝突,會想說:「這拿出來講會不會吵架啊?」

其實會不會吵架,其實取決於你溝通的方式和切角

如果用我前面抱怨的方式,加上受害者情節的視角,還沒開始溝通就覺得自己最可憐,別人都要欺負自己,那才真的會被欺負。

而我們現在在做的只是,認清自己的需求,去和對方溝通這個需求而已,不代表要對立或是衝突。


假設你真的很擔心,那你可以想想,這件事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

大不了就不要去旅行了,再阿不然這個朋友不要交了啊!

不過真有這麼嚴重嗎?

以我這次的經驗,說出來之後,反而挖掘到了對方厲害的一面!很值得欸!

如果沒說,搞不好一輩子都不會發現,你說對嗎?

希望我們能在和別人一次次的互動中,更進步!



也歡迎你來收聽Po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


avatar-img
9會員
106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好的知己 的其他內容
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交換」,雙方在互動的過程,彼此的內心都會有個小算盤,思量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得到回報,也許不一定要等價,但一定是要「互相」的!一旦有一方感覺到付出不對等,這段感情也很難維持下去。 既然如此,那問題就來了,兩個人相處,究竟誰要先付出呢?先付出的人就吃虧嗎?
你有沒有常常覺得和爸媽的思想落差很大? 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你走得太前面了!爸媽畢竟和我們成長的年代不同,養成的價值觀自然不一樣。 如果你有看芭比,有句話應該也會蠻有同感:「所有的母親都會站在原地,等待他們的子女回頭看了之後,發現自己走得有多遠。」 當我們走得越遠,和父母的落差就越大,這
到底該成為自己,還是走上父母期待的樣子? 你有這樣的掙扎嗎?還是你的父母都很支持你呢? 這篇我們來聊聊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身為子女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父母的期待?
你看過元素方城市了嗎? 在進影院看elemental 之前,對於各個元素之間的化學反應就超級期待! 「不同元素無法相容」,不僅在預告片,整部片也都不斷地提醒著觀眾,我們應該要相同才能在一起,但,真的是這樣嗎? 因為不同就無法相處了嗎? 這個問題,看完這部片,你一定會有答案!
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溝通的呢? 會不會覺得,只要把話「說」出來,就是有在溝通? 看到伴侶吃完飯不馬上洗碗,於是就很直覺的脫口而出:「為什麼你吃完飯不馬上洗碗?你知道這樣會孳生細菌嗎…很髒耶…」霹靂啪啦說了一堆大道理,想要動之以情。 結果......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交換」,雙方在互動的過程,彼此的內心都會有個小算盤,思量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得到回報,也許不一定要等價,但一定是要「互相」的!一旦有一方感覺到付出不對等,這段感情也很難維持下去。 既然如此,那問題就來了,兩個人相處,究竟誰要先付出呢?先付出的人就吃虧嗎?
你有沒有常常覺得和爸媽的思想落差很大? 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你走得太前面了!爸媽畢竟和我們成長的年代不同,養成的價值觀自然不一樣。 如果你有看芭比,有句話應該也會蠻有同感:「所有的母親都會站在原地,等待他們的子女回頭看了之後,發現自己走得有多遠。」 當我們走得越遠,和父母的落差就越大,這
到底該成為自己,還是走上父母期待的樣子? 你有這樣的掙扎嗎?還是你的父母都很支持你呢? 這篇我們來聊聊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身為子女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父母的期待?
你看過元素方城市了嗎? 在進影院看elemental 之前,對於各個元素之間的化學反應就超級期待! 「不同元素無法相容」,不僅在預告片,整部片也都不斷地提醒著觀眾,我們應該要相同才能在一起,但,真的是這樣嗎? 因為不同就無法相處了嗎? 這個問題,看完這部片,你一定會有答案!
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溝通的呢? 會不會覺得,只要把話「說」出來,就是有在溝通? 看到伴侶吃完飯不馬上洗碗,於是就很直覺的脫口而出:「為什麼你吃完飯不馬上洗碗?你知道這樣會孳生細菌嗎…很髒耶…」霹靂啪啦說了一堆大道理,想要動之以情。 結果......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原來我不是長大了,是退回成小孩了,不是那種會哭鬧的小孩,而是在心裡鬧彆扭卻裝成大人的小孩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作者深受社交困擾。在過去的求學生涯中,作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能融入團體,但卻無法真正結交朋友,造成心理矛盾。文章分享了其煩惱的根源和對未來交友的心理準備。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原來我不是長大了,是退回成小孩了,不是那種會哭鬧的小孩,而是在心裡鬧彆扭卻裝成大人的小孩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從小到大,作者深受社交困擾。在過去的求學生涯中,作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能融入團體,但卻無法真正結交朋友,造成心理矛盾。文章分享了其煩惱的根源和對未來交友的心理準備。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三定律,想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只有這種辦法。
「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總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而這些誤會,最終導致關係的疏離或破裂。文章分享⁣面對關係中的受傷,如何運用三步驟帶自己走出來~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