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中,先付出就吃虧嗎?如何分辨對方是否值得付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我們來聊聊人際關係,其實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交換」,雙方在互動的過程,彼此的內心都會有個小算盤,思量自己的付出是否有得到回報,也許不一定要等價,但一定是要「互相」的!

你麻煩我,我麻煩你,彼此的感情才會更加深厚,一旦有一方感覺到付出不對等,這段感情也很難維持下去。

raw-image


既然如此,那問題就來了,兩個人相處,究竟誰要先付出呢?先付出的人就吃虧嗎?

其實,我認為先付出的人,才是掌控這段關係主動權的人,因為你可以選擇要對誰付出,以及要不要付出,反過來說,接受好意的一方就變成被動方,是被選擇的人,那如果你們是互相選擇彼此,那就很好啦!就是一段雙向奔赴的情感。


先付出的人就吃虧嗎?

我想,先付出的那人才是吃香的吧!因為可以「主動選擇」,選擇權是個珍貴的東西,就如同我們認真賺錢,都是為了讓自己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權。


付出是種篩選,幫你留下值得的人

可能有人會說:「可是每次都是我先付出,結果都沒得到回報,感覺心很累!」

你可以付出,但沒有人說你要對每個人都付出呀!付出之前還是得要篩選,選擇你認為值得、也會這樣對你的人。


怎麼去判斷對方是否值得付出?

1.觀察對方對於你的付出,是怎樣的反應?

這邊說的付出,不是指多大的犧牲奉獻,就是一般人際相處會做的事情,例如:出門玩會帶個伴手禮給朋友,經過朋友上班的地方帶杯飲料去探班之類的。

然後看看對方的反應如何,看他是很開心的收下之後,就沒有然後了,還是他也會找機會回饋給你,擔心佔了你便宜,如果是前者,你就要自己評估看看,是否要繼續深交。


2.如果他有回應你,他的回應又是怎樣的?

是很敷衍打哈哈,還是他會認真的去了解你,找到希望讓你也開心的回應方式?能夠找到你開心,他也願意付出的方式,才是最好的,雙方都很情願也很快樂!


3.雙方否契合

而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你們是否契合,如過對方的付出總不是你想要的,那就只有兩種可能:

A.你們需要磨合

B.你們不適合

即便到了這步發現彼此不適合也沒關係,這也是篩選的一環,也許它就不會變成是很深交的朋友,但彼此也是聊得來能當朋友。

朋友有分很多種,不一定都是要深交閨蜜等級的,當普通朋友也很好,點頭之交也不錯,總之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合則來,不合就散,每一次的篩選也都會讓你更認識自己一點,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互動方式,想要怎樣的人際關係,不用擔心失敗受傷,我們都是在一次次的試錯中成長,希望我們都能擁有理想的人際關係啦!




avatar-img
9會員
106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好的知己 的其他內容
你有沒有常常覺得和爸媽的思想落差很大? 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你走得太前面了!爸媽畢竟和我們成長的年代不同,養成的價值觀自然不一樣。 如果你有看芭比,有句話應該也會蠻有同感:「所有的母親都會站在原地,等待他們的子女回頭看了之後,發現自己走得有多遠。」 當我們走得越遠,和父母的落差就越大,這
到底該成為自己,還是走上父母期待的樣子? 你有這樣的掙扎嗎?還是你的父母都很支持你呢? 這篇我們來聊聊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身為子女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父母的期待?
你看過元素方城市了嗎? 在進影院看elemental 之前,對於各個元素之間的化學反應就超級期待! 「不同元素無法相容」,不僅在預告片,整部片也都不斷地提醒著觀眾,我們應該要相同才能在一起,但,真的是這樣嗎? 因為不同就無法相處了嗎? 這個問題,看完這部片,你一定會有答案!
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溝通的呢? 會不會覺得,只要把話「說」出來,就是有在溝通? 看到伴侶吃完飯不馬上洗碗,於是就很直覺的脫口而出:「為什麼你吃完飯不馬上洗碗?你知道這樣會孳生細菌嗎…很髒耶…」霹靂啪啦說了一堆大道理,想要動之以情。 結果......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你有多久沒和媽媽說心裡話了? 以前小時候,母親節都會做手寫卡片給我媽,那時候寫得是情真意切,儘管很肉麻,但字裡行間總是藏不住真心,可是好像長越大,慢慢的這些話就越來越說不出口了,總覺得很難為情,或是不知道怎麼把這些情感,有條理的轉換成文字書寫出來。
你有沒有常常覺得和爸媽的思想落差很大? 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你走得太前面了!爸媽畢竟和我們成長的年代不同,養成的價值觀自然不一樣。 如果你有看芭比,有句話應該也會蠻有同感:「所有的母親都會站在原地,等待他們的子女回頭看了之後,發現自己走得有多遠。」 當我們走得越遠,和父母的落差就越大,這
到底該成為自己,還是走上父母期待的樣子? 你有這樣的掙扎嗎?還是你的父母都很支持你呢? 這篇我們來聊聊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身為子女的我們該如何看待父母的期待?
你看過元素方城市了嗎? 在進影院看elemental 之前,對於各個元素之間的化學反應就超級期待! 「不同元素無法相容」,不僅在預告片,整部片也都不斷地提醒著觀眾,我們應該要相同才能在一起,但,真的是這樣嗎? 因為不同就無法相處了嗎? 這個問題,看完這部片,你一定會有答案!
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溝通的呢? 會不會覺得,只要把話「說」出來,就是有在溝通? 看到伴侶吃完飯不馬上洗碗,於是就很直覺的脫口而出:「為什麼你吃完飯不馬上洗碗?你知道這樣會孳生細菌嗎…很髒耶…」霹靂啪啦說了一堆大道理,想要動之以情。 結果......
在我們華人的社會,好像比較沒有在鼓勵小孩,成年了就要搬出去住、獨立生活。 所以不管父母還是小孩,都比較難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除了外在的身高、容貌,心靈上也應該長大,當沒有意識小孩已經長大,就容易有干涉的行為。 那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該如何不傷和氣的應對父母的關愛? 這篇文章提供三個心法讓你參考!
你有多久沒和媽媽說心裡話了? 以前小時候,母親節都會做手寫卡片給我媽,那時候寫得是情真意切,儘管很肉麻,但字裡行間總是藏不住真心,可是好像長越大,慢慢的這些話就越來越說不出口了,總覺得很難為情,或是不知道怎麼把這些情感,有條理的轉換成文字書寫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利益糾葛常令人感到不安。當好意被誤解為交換條件,或懷疑是否能回應他人的期待時,這些情緒往往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人際互動的美好。事實上,利益並非絕對的負面,它也可能成為自我成長與深化關係的契機。
施與受 人際間的互動,常因施與受的問題發生齟齬,甚至爭執。如施者常在ㄧ方或要求回報在感受上產生落差。施與受的多樣呈顯人際互動的困難。 其實施與受是應是互為主體,令溫情在雙向流動間才能日益增暖。共同生活的領地,在活動變化時,通過感知,產生情感的同一,與他人互為主體,共在的真實被顯現出來,如此,
Thumbnail
前陣子跟朋友閒聊到他不喜歡沒禮貌的人。 他說:「這種人就不會成為我的朋友。」他這句話蠻觸動我,我仔細思考後發現:「我是否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無形被篩選了呢?如果我被他人排除,是否就代表我是不好的人?」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你是否覺得自己總是在人際關係中不斷付出,將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逐漸覺得內心枯乾,最後仍然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得不到期待的回報呢?瞭解自我犧牲的真相,誠實面對內在動機,才能建立真實與有安全感的人際關係。在人際交流中,用真實的愛和付出,進入穩定連結的關係。
Thumbnail
再好的人也總有人不需要他,但不必要為了這些人,而不要自己。
Thumbnail
付出應該是心甘情願的,不應該帶著期待回報的心態。文章主張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對他人的付出也應該是在能力所及、真心願意的情況下。不要為了期待回報而犧牲自己,而是要照顧好自己,並在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
Thumbnail
曾是單方面付出的我,透過時間與自我提升,領悟到人脈的核心在於價值交換與平等互惠。我學會了提升自己,從而在人際互動中實現雙向價值提供,建立更健康、持久的關係。這過程不僅豐富了我的人脈質量,也讓我認識到真正有力的人際網絡基於雙方所能提供的價值。
Thumbnail
如果雙方能各取所需,其實是幸福的! 多數時候,人們只能被動的付出,換取自己想要的。(不只感情,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如此!) 不論情人之間,還是親子之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利益糾葛常令人感到不安。當好意被誤解為交換條件,或懷疑是否能回應他人的期待時,這些情緒往往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人際互動的美好。事實上,利益並非絕對的負面,它也可能成為自我成長與深化關係的契機。
施與受 人際間的互動,常因施與受的問題發生齟齬,甚至爭執。如施者常在ㄧ方或要求回報在感受上產生落差。施與受的多樣呈顯人際互動的困難。 其實施與受是應是互為主體,令溫情在雙向流動間才能日益增暖。共同生活的領地,在活動變化時,通過感知,產生情感的同一,與他人互為主體,共在的真實被顯現出來,如此,
Thumbnail
前陣子跟朋友閒聊到他不喜歡沒禮貌的人。 他說:「這種人就不會成為我的朋友。」他這句話蠻觸動我,我仔細思考後發現:「我是否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無形被篩選了呢?如果我被他人排除,是否就代表我是不好的人?」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Thumbnail
你是否覺得自己總是在人際關係中不斷付出,將別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面,逐漸覺得內心枯乾,最後仍然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得不到期待的回報呢?瞭解自我犧牲的真相,誠實面對內在動機,才能建立真實與有安全感的人際關係。在人際交流中,用真實的愛和付出,進入穩定連結的關係。
Thumbnail
再好的人也總有人不需要他,但不必要為了這些人,而不要自己。
Thumbnail
付出應該是心甘情願的,不應該帶著期待回報的心態。文章主張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對他人的付出也應該是在能力所及、真心願意的情況下。不要為了期待回報而犧牲自己,而是要照顧好自己,並在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
Thumbnail
曾是單方面付出的我,透過時間與自我提升,領悟到人脈的核心在於價值交換與平等互惠。我學會了提升自己,從而在人際互動中實現雙向價值提供,建立更健康、持久的關係。這過程不僅豐富了我的人脈質量,也讓我認識到真正有力的人際網絡基於雙方所能提供的價值。
Thumbnail
如果雙方能各取所需,其實是幸福的! 多數時候,人們只能被動的付出,換取自己想要的。(不只感情,為了生活而工作更是如此!) 不論情人之間,還是親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