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篇】行動心理師/自由工作者,你的時間不夠用吧?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跟職涯諮詢顧問Elsa Yang 討論職涯問題,談到做自由工作者為什麼都那麼忙,接很多案子,東跑西跑,連吃個飯都要趕,似乎跟過去想要的樣子不一樣?

很多自由工作者或是行動心理師很擔心沒有收入,所以就把時間填得滿滿的,只要有工作、有時間就接,到頭來只是讓自己生活沒有品質,全身病痛。主因在產品缺乏系統性的思考,如何將在有限的時間裡讓價值極大化,才是我們該做的事。

在過去的思維中,工作都執著在讓產品更好、更精美,無論是在機構、組織裡都在要求你的工作能力要好,產品品質要高,才會有客戶。所以自由工作者也承襲以往的舊觀念不斷的打磨自己的產品,讓產品更好,無論是閱讀書籍,讓自己更多的能力,或是作更多事讓自己更多的實力,這個想法正確,但只對一半。

因為產品端掌控在自己手上,所以顯而易見,要作產品的優化。然而當我們變成自由工作者的時候,就如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我們怎麼樣讓客戶知道你會做什麼?你有什麼產品?你還可以幫他們做什麼他們沒想到的事,就不是你在書上、工作上能夠讓他們知道的東西而已了!



最近協助彰化臨床心理師公會「講座策略思維與個人品牌營造」課程來看。就一般的想法就是,一場講座到底能夠做出什麼名堂? 能夠多一個人來找我諮商、知道我就好了。這樣就是一件事只有一個效果的想法,也就是讓人很累的結果。

一場講座其實價值不只有講座時的效果,講座前後的行銷,都會讓講員得到更多的後效。譬如課前問卷,它不只可以讓我們知道聽眾想要什麼,在設計課程時特別著重在這部分。還可以因此讓填答的聽眾會期望自己的問題在課程中被回答,間接的讓聽眾逼著自己要去參加這場講座。

課中學員的問題,講員被問但因為課程時間不足,以致於無法充分被回答的問題,或是你在課程中神來一筆的金句也是我們行銷的內容。 甚至在講座後,讓講座再次行銷,吸收潛在的客群。

這樣一來,一場講座就不會只有在講座結束後就完了。從講座還沒開始就已經開始行銷了,課程中的學員反應,課程結束後,還可以再利用,所以講座可以在行銷上多次的曝光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才能增加信任感,才有助於品牌的推廣。


臉書加入「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都曾經歷過,把網路上或文獻中的複製貼上的階段! 然而複製貼上不僅無法讓凸顯你的專業, 而講座內容也只能縮限於你看得到的問題、你找得到的答案 而且這樣的內容卻不太能夠打到客戶的痛點,甚至在十分鐘之內就可以讓人昏昏欲睡 如果大家都這樣做,主辦單位為什麼要找你,而不找其他人呢?
但『時間』是一個努力後均值,而且是經過努力行銷、調整,才有可能得到在較短時間內有獲利的機會。 然而還有很多的影響因素,或是思考的方向配合之後,時間這個變項才有可能變成均值,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多數人不曾想到覺得只要肯努力就可以達成的結果,如果方向不正確,也會功敗垂成。
以一個在行銷市場中常舉的例子,你就可以看到護城河對於品牌而言有多重要!在幾年前,在台灣大街小巷都在賣蛋塔,可能是製作蛋塔的門檻不高,以至於大家都可以做,所以一窩蜂的開店,幾年下來的現在你可以看到只剩下肯X基,和幾家零星的蛋塔店還活著,原因在哪裡?
財富自由的意義為何?也就是在買東西的時候無庸擔心,這一筆花出去之後,會不會排擠掉其他的花費。富有的人不用擔心,但收入有限的人就不太可能不擔心了,特別就像月光族,每個月收到薪水時,就想到要繳貸款、信用卡債等。
幾天前遇到前公司的同事,他們不約而同的說,現在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都已經十幾年的工作經歷了,非但沒有讓日子更好過,反而情況更差。不僅有上級職場壓力更大,來自於後輩環境壓力,要學習的事情更多,要顧的事情更廣,真的不容小看這些問題。 現在在市場上很容易遇到資深心理師,動不動就有十年以上的資歷,他們
即將在7/16 上午9:00-12:00 與『台中市臨床心理師公會』聯合舉辦了一場『把自己經營成一件商品-從生涯到職涯 你就是品牌』線上工作坊。在會前問卷中,特別調查了參加的心理師,了解目前他們在職場上曾經想過甚麼樣的問題。(各位讀者也可以看看,你是否在工作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想法)...
我們都曾經歷過,把網路上或文獻中的複製貼上的階段! 然而複製貼上不僅無法讓凸顯你的專業, 而講座內容也只能縮限於你看得到的問題、你找得到的答案 而且這樣的內容卻不太能夠打到客戶的痛點,甚至在十分鐘之內就可以讓人昏昏欲睡 如果大家都這樣做,主辦單位為什麼要找你,而不找其他人呢?
但『時間』是一個努力後均值,而且是經過努力行銷、調整,才有可能得到在較短時間內有獲利的機會。 然而還有很多的影響因素,或是思考的方向配合之後,時間這個變項才有可能變成均值,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多數人不曾想到覺得只要肯努力就可以達成的結果,如果方向不正確,也會功敗垂成。
以一個在行銷市場中常舉的例子,你就可以看到護城河對於品牌而言有多重要!在幾年前,在台灣大街小巷都在賣蛋塔,可能是製作蛋塔的門檻不高,以至於大家都可以做,所以一窩蜂的開店,幾年下來的現在你可以看到只剩下肯X基,和幾家零星的蛋塔店還活著,原因在哪裡?
財富自由的意義為何?也就是在買東西的時候無庸擔心,這一筆花出去之後,會不會排擠掉其他的花費。富有的人不用擔心,但收入有限的人就不太可能不擔心了,特別就像月光族,每個月收到薪水時,就想到要繳貸款、信用卡債等。
幾天前遇到前公司的同事,他們不約而同的說,現在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都已經十幾年的工作經歷了,非但沒有讓日子更好過,反而情況更差。不僅有上級職場壓力更大,來自於後輩環境壓力,要學習的事情更多,要顧的事情更廣,真的不容小看這些問題。 現在在市場上很容易遇到資深心理師,動不動就有十年以上的資歷,他們
即將在7/16 上午9:00-12:00 與『台中市臨床心理師公會』聯合舉辦了一場『把自己經營成一件商品-從生涯到職涯 你就是品牌』線上工作坊。在會前問卷中,特別調查了參加的心理師,了解目前他們在職場上曾經想過甚麼樣的問題。(各位讀者也可以看看,你是否在工作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職場中感到迷茫、焦慮,甚至懷疑自己的人生方向?你是否努力工作,卻總是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你是否渴望找到一份既能滿足物質需求,又能帶來精神愉悅的工作? 如果你對以上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並不孤單。關係科學家 Tessa West 在她的新書《Job Therapy》中指出,許多人在職場中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沒日沒夜的加班,隔日的晨曦瀰漫在空氣中,但你卻仍感到疲憊。拖著步伐進了公司,開始一天的日常工作、頂著公司專案與業務壓力,日復一日像顆不斷轉動的小齒輪。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壓力,不知道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哪。創業的念頭在腦中盤旋,但創業初期應該避免的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職場中,總是想著如何把工作做好,提供自身的價值給公司,希望能加薪升職,作者提倡專業者的態度,而非只是單純的上班族,幫助讀者重新思考在職場中的價值。並分享了從書中獲得的對於上班族與專業者不同的認知。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具體的方法與面對離職的問題。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Thumbnail
接近30歲的職場人,在考慮轉換跑道專攻心理諮商時,難以決定。這篇文章提供了給予的建議和反省,藉此來解答這個疑問。
Thumbnail
想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除了準備足夠的經濟,支撐自己度過前期收入不穩定的期間外,心理上的調適與能力的準備,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為什麼決定成為自由工作者? 2010年的時候,我決定成為自由工作者在家接案,主要是因為那時的工作環境對設計師來說是不友善的。 對設計師來說在靈感還沒出現之前對老闆來說都不算產值的,因為需要一段思考期;在這段看起來沒什麼產值的時間裡,老闆就會覺得你沒有在做事。而當你一旦有了靈感之後,也不一定是在白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職場中感到迷茫、焦慮,甚至懷疑自己的人生方向?你是否努力工作,卻總是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你是否渴望找到一份既能滿足物質需求,又能帶來精神愉悅的工作? 如果你對以上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並不孤單。關係科學家 Tessa West 在她的新書《Job Therapy》中指出,許多人在職場中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沒日沒夜的加班,隔日的晨曦瀰漫在空氣中,但你卻仍感到疲憊。拖著步伐進了公司,開始一天的日常工作、頂著公司專案與業務壓力,日復一日像顆不斷轉動的小齒輪。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通貨膨脹造成的生活壓力,不知道未來的希望寄託在哪。創業的念頭在腦中盤旋,但創業初期應該避免的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職場中,總是想著如何把工作做好,提供自身的價值給公司,希望能加薪升職,作者提倡專業者的態度,而非只是單純的上班族,幫助讀者重新思考在職場中的價值。並分享了從書中獲得的對於上班族與專業者不同的認知。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具體的方法與面對離職的問題。
我應該要先試著模擬來規劃一天的工作生活,配合精力曲線塞進一天的135任務,並在工作到一定的時間點強迫讓自己休息跟伸展,人很容易一工作就停不下來,但這樣傷身消耗體力快,很可能就像老師在結論裡說的:「我們要讓自己能夠選擇提早退休,而不是不得不提早退休」
Thumbnail
接近30歲的職場人,在考慮轉換跑道專攻心理諮商時,難以決定。這篇文章提供了給予的建議和反省,藉此來解答這個疑問。
Thumbnail
想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除了準備足夠的經濟,支撐自己度過前期收入不穩定的期間外,心理上的調適與能力的準備,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為什麼決定成為自由工作者? 2010年的時候,我決定成為自由工作者在家接案,主要是因為那時的工作環境對設計師來說是不友善的。 對設計師來說在靈感還沒出現之前對老闆來說都不算產值的,因為需要一段思考期;在這段看起來沒什麼產值的時間裡,老闆就會覺得你沒有在做事。而當你一旦有了靈感之後,也不一定是在白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