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層意識的覺醒,再對境不相應,掃除陰霾,喜悅充盈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幾天,意外覺察到自己深層意識裡,那顆自卑的心。

然後,再意識到原生家庭裡,瞧不起自己的緣由,徹底對自己做了一番的內在反省。

今天,回到現場,同樣的人,我已經感覺到自己與他人互動的改變,我的心情格外輕鬆。

原來,所有的一切治癒,不是用念頭,還是回到心、意、識,尤其是潛意識。

當我內心的負面情緒被覺察,我的身心就得到釋放。這是第一步。

接著,我再去接觸這些讓我一直受到原生家庭創傷所牽引的人,我更加能夠掌控自己的感受,我發現我已經可以做一件事,就是不去跟這些人的言語相應,我可以專心做自己的事,完全不受干擾。

他們的存在對我來說,已經不構成威脅,也不再牽動我的任何情緒。

以前這些人說話,我必須強迫自己不去聽,現在我只要不相應,就是不對他們的言語和情緒,在內心裡做任何的相應,我就完全可以感受不到他們的負能量。


才短短兩、三天的自我覺察,竟然產生這麼大的變化,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之前,我所寫的內容,都是對自己的期許,如果從今天回頭去看,那時的我並不是真正做到逍遙自在,心靈自由的狀態。那是因為我的內心裡,還有負面情緒尚未被我發現,使我一直受到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而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

所以,承認自己內在的負面情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可以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清淨,而不會被自己莫名的情緒所干擾,經常過度反應。


我們常常說,要與佛菩薩相應。怎麼相應?我有些明白了。

就是當境界來臨時,我們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不要跟負面情緒相應,而是與佛菩薩相應。就是讓內心充滿佛菩薩的佛號,就不會跟負面情緒相應。

但是,如果我們的內在仍然存在負面情緒,我們很難不相應。尤其強度夠大的時候,那更容易相應。

經過這一段與負能量交手的過程,我終於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在我們的內心。

不管外境如何,答案要從內心裡找,也要從內心裡去解決。

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我們的心所現。

確實,某些人的性格跟我們家人相似,但是,終究不是同一個人,只是我內心的投射,讓我對這些人產生了那些潛藏在內心的想法,也可以說,那些負能量存在我的心裡,並不是在他人身上。是來自我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屬於他人的。

只有我能夠真正覺察到那些負面情緒,也願意去面對,我才有可能真正與人相處。

當我們的內在不斷淨化,我們就越來越不會受到他人的干擾,我們就能夠好好做自己,這時候,是真正的自己,而不是負能量累積在內心,所以為的自己。


我很難形容,潛意識的覺察給我帶來多大的身心釋放。

當我感受到自卑,自卑感就解除了,但不是說自卑感沒了,就會擁有自信。我反而覺得是不自卑,也不一定要自信,就是負面情緒沒了,心裡沒有負擔,整個人就輕鬆很多,也不需要再加上自信,去強化自己的內心,而是接受這樣的放鬆狀態。

沒了就沒了,就很輕鬆。


自信,也是一種造作。是為了自卑,才產生的替代品。

覺悟的感受很難表達,但就是特別開心。就是心裡沒了負擔,感受到一種說不出來的輕鬆,就是這樣。人特別開心,特別愉快,很自然的感受到身心的舒服。


我從這次的體悟,明白了一件事,就是時時和佛菩薩相應,而不要和負面情緒相應。

所以,聽別人說話,不要和對方的負面情緒相應。只要我們不要和負面情緒相應,不要和負能量相應,就不會受到影響。

別人是別人,我是我,不再被過去的陰影所牽引,而感受到壓力,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內心沒有負擔了,可以很輕鬆地工作,充滿喜悅的心情。

從前種種的負面情緒反應,就不會再受到他人的干擾了,而能夠好好享受當下的自在快活。

所以,第一件事就是掃除自己內在的負面情緒,然後,不去相應他人的負面情緒,增強內在的正向能量,這樣人生就會越過越輕鬆了。


這是我小小的體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做個心靈自由的幸福人。

心靈花園的玫瑰仙子,愛自己,也珍惜身邊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因報名人數不足而引發的負面情緒,並提供克服自我懷疑的具體策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包括如何意識到內在聲音對信心的影響,以及透過呼吸練習和自我接納來療癒情緒和提升自我價值。文章強調在面對挫折時學會珍惜自己的努力,最終激勵自我實現。這是一個關於情緒轉化和自我增能的實踐之旅。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自然的情緒都對應着潛意識傳遞給意識的重要訊息,真實和自然的情緒才是正能量,被人為扭曲的情緒才是負能量。所謂的正面情緒不一定導致正面行為,而所謂的負面情緒也不一定導致負面行為。一個人愈是需要經常遠離它們,這個人的精神力量便愈是脆弱,如果這個人連自身的那些負能量都慣性遠離的話,這就是徹頭徹尾的精神貧窮。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2023年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與挫折,我逐漸學會放下負面情緒並重新梳理自我。在這段自我發現的旅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選擇和人生的意義,最終邁向成為我想要的自己。這段經歷雖然艱辛,但卻也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並在過程中遇見愛與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因報名人數不足而引發的負面情緒,並提供克服自我懷疑的具體策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包括如何意識到內在聲音對信心的影響,以及透過呼吸練習和自我接納來療癒情緒和提升自我價值。文章強調在面對挫折時學會珍惜自己的努力,最終激勵自我實現。這是一個關於情緒轉化和自我增能的實踐之旅。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自然的情緒都對應着潛意識傳遞給意識的重要訊息,真實和自然的情緒才是正能量,被人為扭曲的情緒才是負能量。所謂的正面情緒不一定導致正面行為,而所謂的負面情緒也不一定導致負面行為。一個人愈是需要經常遠離它們,這個人的精神力量便愈是脆弱,如果這個人連自身的那些負能量都慣性遠離的話,這就是徹頭徹尾的精神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