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諮詢只能問一個問題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次諮詢只能問一個問題嗎?(為什麼聽到來談者這樣問,腦海會有仙姑的畫面出現?)

我笑著跟來談者說明,諮詢像是一個陪伴探尋的過程,在時間內我們想談多少事都是可以的,想要來找我幾次,也完全是依據你的需求來決定的。

來談者A是機械工廠的業務人員,不到30歲很年輕,工作時間彈性、業績目標不高,很容易達成,第一次諮詢時正值職業倦怠期,剛好有赴日發展的機會,很猶豫要不要去日本?想找到「去」或「不去」的答案,我想著眼的卻是【職業倦怠】(MBI-GS職業倦怠量表)這個議題。


二選一,給答案嗎?

在諮詢過程中,不管是非題、選擇題,基本上我習慣扮演「陪伴」的角色,答案通常在來談者心中,想要從諮詢師身上獲得的多半不是答案,而是肯定、認同,或是其他提醒。大部分隨著釐清各面向關聯性後,來談者心底的答案會呼之欲出,如果特別需要正增強的,會再搭配合適的測評工具,透過測評結果讓他知道,這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因為在前期評估覺察職業倦怠議題,雖然來談者只把焦點放在赴日議題上,但我還是想同時處理讓他倦怠的變數。果然在測評後,發現A不論在興趣、工作風格的適配職業群中,都重複挑選了長照產業領域(包含實體與科技運用方面),和現職及赴日發展緣由有極大差異,所以回頭探詢A對這個產業的看法,並盤點進入此領域的軟、硬能力。

原來A曾從事醫療工作,因為日夜顛倒身體不堪負荷才離開,對於醫療、照護工作有興趣、也有能力。於是我們在討論是否赴日議題後,又增加了留日或返台工作的題組,不否定現職工作的能力與成就感,另外增加1+1>2綜效的可能性,這時她露出了「原來工作可以這樣考慮啊~」的表情,我知道,回去後她能自己發展出更多的可行性。


多元潛力】(另於後續篇章說明)不是尋職的阻礙,是蹦出火花的創意起點,最近一次諮詢中我告訴A「在工作中疊加你喜歡的元素,才能長長久久,才能遠離倦怠」。我相信這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諮詢,只是她人生新舞台開展的起點!


avatar-img
2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克萊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獅子改變姿勢整個叢林便緊張了起來 這是個很有畫面的句子,不用過多描述描述,我想大家都很有感。心裡有個畫面「獅子午休中翻了身、打了個哈欠,一旁溪邊喝水休息的羚羊、斑馬、還是河馬的全抖了一抖
『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是看了好幾次,又忍不住持續推薦給來談者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職場與人生,詼諧中又充滿智慧的療癒系電影。2015年拍攝,由Robert De Niro與Anne Hathaway主演。
#戰略性思考像瘋子一樣行動 危險的精神病患與天才有相似的人格特質﹔無謂、無情、魅力、專注、堅毅、正念與行動力
天鵝給人的印象總是從容又優雅,牠把自己的狼狽藏在水下-那雙划動個不停的腳。每個輕鬆的笑容背後,都是一個曾經咬緊牙關的靈魂...
用頭銜與人相處,有一天會發現越來越孤單。 用人品與人交心,會發現生活越來越充實。
和同學們聊聊,未來想從事的職務是什麼,可以天馬行空,可以亂槍打鳥,接著我們一起把「可能」變成「可行」。
 #獅子改變姿勢整個叢林便緊張了起來 這是個很有畫面的句子,不用過多描述描述,我想大家都很有感。心裡有個畫面「獅子午休中翻了身、打了個哈欠,一旁溪邊喝水休息的羚羊、斑馬、還是河馬的全抖了一抖
『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是看了好幾次,又忍不住持續推薦給來談者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職場與人生,詼諧中又充滿智慧的療癒系電影。2015年拍攝,由Robert De Niro與Anne Hathaway主演。
#戰略性思考像瘋子一樣行動 危險的精神病患與天才有相似的人格特質﹔無謂、無情、魅力、專注、堅毅、正念與行動力
天鵝給人的印象總是從容又優雅,牠把自己的狼狽藏在水下-那雙划動個不停的腳。每個輕鬆的笑容背後,都是一個曾經咬緊牙關的靈魂...
用頭銜與人相處,有一天會發現越來越孤單。 用人品與人交心,會發現生活越來越充實。
和同學們聊聊,未來想從事的職務是什麼,可以天馬行空,可以亂槍打鳥,接著我們一起把「可能」變成「可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今天有個同事來找我,「欸,我可以問你一個嚴肅的問題嗎?」 我突然嚴肅了起來,準備好要接受這個難以招架的問題 「說吧!是什麼問題?」 「你覺得生(養)小孩有什麼好處?」 原來是這個啊!呼!我還以為是要諮詢什麼職場建議呢!讓我緊張一下 那我就先放下我的職場葵花寶典了喔😂 (對話保密略過)
Thumbnail
這是關於「生涯諮詢」的經驗分享,涵蓋了諮詢過程和職涯錨定測驗的解析,展示如何透過量表測驗,看見自己的職涯選擇傾向。
Thumbnail
「生涯諮商跟一般晤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還有「通常是哪些族群會需要生涯諮商?」 「哪些是生涯諮商可以談的範疇?」 如果你也很想了解生涯諮商的歷程, 或者是你現在正猶豫不知道要不要去做生涯諮商, 那就當參考閱讀看看吧!
Thumbnail
職涯諮詢到底會談些什麼,我又能獲得什麼呢? 就從第一次諮詢開始介紹,初談會從深入了解來訪者背景開始,藉由深度的理解細節,才能真正從來訪者的角度出發,討論更符合的規劃,甚至點出來訪者從未察覺的自我認識。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分享了職涯建議,提到在面試最後,千萬不要回答「沒有問題」。 可以問「公司心目中的理想人選擁有什麼工作經歷和特質?」這樣的問題。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可以判斷自己的錄取可能性,了解工作實際情況、可以根據面試官的回答,再次強調自己的合適經歷和特質、如果面試官答不出來,可能表示他們也不太清楚這個職位。
Thumbnail
職業生涯諮詢師這個職業在國內算是近年興起的職業,諮詢師可以為來訪者帶來什麼協助?又應該具備什麼專業呢?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今天有個同事來找我,「欸,我可以問你一個嚴肅的問題嗎?」 我突然嚴肅了起來,準備好要接受這個難以招架的問題 「說吧!是什麼問題?」 「你覺得生(養)小孩有什麼好處?」 原來是這個啊!呼!我還以為是要諮詢什麼職場建議呢!讓我緊張一下 那我就先放下我的職場葵花寶典了喔😂 (對話保密略過)
Thumbnail
這是關於「生涯諮詢」的經驗分享,涵蓋了諮詢過程和職涯錨定測驗的解析,展示如何透過量表測驗,看見自己的職涯選擇傾向。
Thumbnail
「生涯諮商跟一般晤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還有「通常是哪些族群會需要生涯諮商?」 「哪些是生涯諮商可以談的範疇?」 如果你也很想了解生涯諮商的歷程, 或者是你現在正猶豫不知道要不要去做生涯諮商, 那就當參考閱讀看看吧!
Thumbnail
職涯諮詢到底會談些什麼,我又能獲得什麼呢? 就從第一次諮詢開始介紹,初談會從深入了解來訪者背景開始,藉由深度的理解細節,才能真正從來訪者的角度出發,討論更符合的規劃,甚至點出來訪者從未察覺的自我認識。
我畢業於台大工管系,考取清大心諮所。想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幫助我在諮商演練的過程中進步的心法。
Thumbnail
分享了職涯建議,提到在面試最後,千萬不要回答「沒有問題」。 可以問「公司心目中的理想人選擁有什麼工作經歷和特質?」這樣的問題。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可以判斷自己的錄取可能性,了解工作實際情況、可以根據面試官的回答,再次強調自己的合適經歷和特質、如果面試官答不出來,可能表示他們也不太清楚這個職位。
Thumbnail
職業生涯諮詢師這個職業在國內算是近年興起的職業,諮詢師可以為來訪者帶來什麼協助?又應該具備什麼專業呢?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