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昨天分享,我想繼續聊聊我去生涯諮詢的經驗。今天會比較詳細地重現我們的討論過程,特別分享我們如何透過「職涯錨定」測驗量表,來梳理出個人的工作目的與矛盾心理。
透過這篇文,想降低職涯諮詢服務的「神祕感」,讓大家更容易想像,進而評估自己的需求。
(昨天有重點整理版,談到我的四項收穫、兩個事前提醒,歡迎點擊參看:【開箱「生涯諮詢」】分享我的4個寶貴收穫、2個使用前要想清楚的事)
--
我的生涯諮詢師是從「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CDA」體系出身,目前還是實習諮詢師階段(取證前的必要程序),我是她的實習個案。
以下會用「君君🙋♀️」來代稱我的生涯諮詢師。
君君🙋♀️本業在新創組織工作,同時斜槓多種工作。我是在她所屬組織辦的課程中認識她,在諮詢前就對她的專業有滿高的信任度。
-
因為實習階段量能有限,君君🙋♀️先在網路上釋出報名表單,我敘述了自己的職涯歷程和想討論的生涯問題,獲選成為她的個案(免費)。
(這是實習諮詢師才會有的「類徵選」歷程,一般執業諮詢師的服務,可能就不需經過面試審核過程。)
建立對案主(我)的生涯背景認識、界定待討論議題、針對即時的疑問做解答、提出讓案主這週回去想想的問題。
施測「職涯錨定測驗」、解析測驗結果的意涵、根據測驗結果討論案主生涯議題、針對即時的疑問做解答、提出讓案主這週回去想想的問題。
討論過去一週發生的變化、繼續討論生涯議題、針對即時的疑問做解答、提出讓案主回去想想的問題。
-
「職涯錨定測驗」可以用來檢測人看待工作的態度--
在工作中的追求是什麼?
人生為何而戰?
有什麼樣的信念?
怎麼樣的工作內容會造成很強的內在衝突?
職涯錨定測驗會透過一系列問題,分析受測者在「八種角色」的認同度高低與回答穩定性,報表會提供一個類似雷達圖的各向度分布狀況,以及對每個角色的解析,包含:薪酬、發展機會、自我認同的選擇傾向。
.
最高分:「俠客
」--期待自己能從事符合社會公益的工作,自己的投入能對社會產生貢獻。
次高分:「挑戰者
」--期待自己在職場上能不斷接受挑戰、超越挑戰,不喜歡太過單調,容易達成目標的工作。
第三高分:「樂活族
」--期待能讓工作、家庭以及個人的發展達到平衡。
…
最低分:「創造者
」--期待能將自己的創意轉換成創業基礎,以開創新事業為終生追求目標。
(以上敘述取自報表原文)
.
君君🙋♀️先問了我對「俠客
」的看法。
我在「俠客」角色拿到滿分,這點我完全不意外。這與我長期以來的認知相符,從我在高中開始認真思考職涯時,能否「邊工作、邊發揮對社會的公益價值」就是我首要的標準。不過,我對於如何實現社會公益的想像,不僅限於一般認定的「助人工作者」,相反地,我認為各行各業都在(或說都有機會)試圖解決社會上存在的問題,事在人為。
君君🙋♀️對於我能夠寬廣地看待俠客角色,表達贊許。
.
接著看到「挑戰者
」,她問了第一次諮詢時也曾提到的好奇:
「你為什麼會想要一直挑戰呀?」
君君🙋♀️談到,一般人大多是因為遭遇到困境,才想要去挑戰突破,但我所描述的生涯歷程、以及近期這段gap year做的事,常是在太平盛世中「自己去找挑戰」,她邀請我想一想這是為什麼。
我想了想後覺得,之所以想成為「挑戰者」,好像也是出自對「俠客」的追求。我相信持續挑戰困難、面對待解的問題,就是「在拓展人類能處理的問題邊界」,發揮社會貢獻的最好手段。
.
君君🙋♀️接著提到,第三高分選擇「樂活族」是個有趣的測驗結果。
從量表圖示來看,「樂活族」位在「挑戰者」的正對面,也就是我的第二高分和第三高分(其實只差一分),看起來好像打架了。
對於這個矛盾的存在,其實我本來就隱約有感覺到,但是不知道怎麼表述,所以沒有在諮詢一開始主動提出來。現在借助這個測驗結果,把狀況攤開來,讓我們更容易開啟對話。
君君🙋♀️先讓我說說看想法。
我舉例提到,過往三年半的工作中,我幾乎很少加班、更不會把工作帶回家,這是一種自我約定,盡量在上班時間高效率完成工作,下班踏入家門就是和老公相處的家庭時光。
然後我聯想到,這可能來自身邊的人--老公、和要好的朋友--都抱持「樂活族」的生活態度,所以我也盡力讓自己可以符合和他們的生活節奏,漸漸形成我對樂活的傾向。
但是,這樣的選擇,確實也讓我好像「錯過了」一些挑戰,或是不夠投入、不夠盡力。
君君🙋♀️則回應到,其實量表的安排只是基於過去多數的結果,不代表「挑戰者」和「樂活族」心態不能並存,反而,她觀察到現在社會有越來越多「樂活族」的出現,也會影響大家對生涯的想像。
她用比較正面的角度來解釋,抱持樂活族心態的挑戰者,可能比較容易走得長久,而不會太快燃燒殆盡。
.
接下來,我們討論到最低分的幾個選擇,又看到了有趣的結果。我最低分的角色是「創造者
」。...但是...我們的職涯討論有很多時間就在討論「創業」呀!!
這點又再次把我職涯探索中感受到的矛盾挑起。
君君🙋♀️問我,「如果你們現在想做的事情,交給另一批很優秀的人做,你覺得可以嗎?」我當時直覺地想,那也很好啊。
君君帶我回顧了一下我們曾談過的內容,我發現:我看待這個和朋友一起的創業構想,更傾向是「想和一群優秀的人合作,試試看我們能否發揮一點社會影響,但如果最後面臨階段性結束,我也已經從過程獲得這條路才有的獨特收穫了」。換個角度說,我對於「創業結果如何」並沒有太大的野心。
我一直感覺,這樣的心態好像「半調子」不太好,但君君🙋♀️提醒我,這只是每個人的追求不同而已。
或許社會對「創業家」的期待,比較少有這樣的心態;但如果這段時間當成是一群好夥伴來開個「工作室」,共同努力些案子,做自己覺得很酷、符合理想又餓不死的事情,那也很有趣啊!
聊到這邊,本來心中卡著的一些矛盾感,忽然都說得通了。
--
從這個量表測驗,不僅強化了我本來對自己的認知,也把原本隱晦、不容易表述,卻又卡在內心的疑慮,顯現出來。
諮詢過程中,我感受到,生涯諮詢師嘗試透過提問與工具,形成一面明鏡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能退一步,從不同觀點、更客觀地審視自己的過去與未來。
透過對談,把那些鯁在喉頭的「感覺」轉為具象文字。
講出來,會有什麼幫助呢?
當你能看見問題癥結點在哪,也就有機會解決它。
相關文章:
什麼是生涯諮詢師?>>> 你聽過「生涯諮詢師」嗎?——用6個問題帶你認識這個新興工作
生涯諮詢師CDA培訓好貴喔,怎麼抉擇?>>>有選擇困難症的我,如何決定花6萬買課程?-《選擇的弔詭》應用實例
實際使用諮詢後,我獲得什麼收穫?>>>【開箱「生涯諮詢」】分享我的4個寶貴收穫、2個使用前要想清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