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道德經 第十七章


    raw-image

    領導者的最高境界:讓自己和被管理者都輕鬆獲得成功

    老子將管理者分為四個境界: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在最高境界的領導者,他已經把制度都建立好了,讓其自動運轉就可以了。這樣的領導者會非常輕鬆,被管理者每天也會非常有秩序。在"太上"的境界中,被管理者不會尊敬、親近管理者,因為制度已經建立好了,所有人正常工作就好了,不需要再去討好領導者。

    管理者的第二境界:施予被管理者恩惠

    其次親而譽之:這種境界的領導者,下面的人親近他,尊敬他,稱讚他。處於第二境界的領導者,不像天之道那樣隱於背後,而是領導者跳出來把自己設立榜樣,給被管理者恩惠,鼓勵他們,讓他們以領導者為榜樣做事,是大家的動力。在這個境界的隱憂是,當這個領導者的榜樣出現問題,形象崩壞,大家就會失去凝聚力,過度依靠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去推動團體的發展,把所有事情都寄託在一個人身上必然會出現問題。

    管理者的第三境界:被管理者特別害怕、畏懼領導者。

    其次畏之:這個境界的領導者靠的是嚴刑峻法來管理,單單只依靠法律來維持秩序,百姓會有怨氣,怨氣日積月累,會威脅到整個社會運作。

    在這裡老子提到,道、德、法三種層次。"道"是最高的,是世界運行的規律,領導者明白規律之後,就隱身於其後,讓一切按照道去運行,按照制度去執行。"德"是道的外在表現,它是榜樣以及各種品德,以德來管理,就需要各種榜樣與行為規範。"法"則是最後的強制性懲治措施。

    管理者最低下的境界:被管理者會去羞辱管理者。

    其次侮之:當領導者前三個境界都無法達到時,就是道、德、法這三個層面都沒有了,這時候被管理者就會侮辱你。當一個領導者不為百姓著想,"道"的層面做不好,沒有無我利他的境界,只想著為自己撈取;"德"的層面也不行,沒有樹立一個榜樣,也沒有以一個令人尊敬的姿態出現;"法"的層面又執法不嚴明,賞罰不公,拿到獎賞的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功勞,受到處罰的人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這時候就會分成兩派,小人會跟領導者越來越接近,投其所好;而正人君子則會不屑為伍,就會離開領導者。結果就是領導者身邊的小人越來越多,正人君子越來越少。最後小人也會罵領導者,正人君子也會諷刺領導者,領導者背後聽到的都是壞話,這種領導者在任人用事上就會出現問題。

    悠兮其貴言:這種做事小心謹慎,不輕易發表言論的領導者,境界是最高的。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這事成功了,工作完成了,百姓會說這是我自然而然完成的,跟領導者沒有關係。

    那領導者的功勞在哪裡呢?在最高境界的領導者隱身於幕後,完全沒有想到要佔功勞,每個人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做事,做完就是成功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