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1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物質條件是學有所成的副產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第一)。

raw-image

孔子說:『君子吃不求飽足,住不求安逸,多做事而少說話,追求道義、以此為標準要求改正自己,這樣可以算是好學了』。


孔子認為,君子,今天我們可以理解為精英、理解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不應當過多地去追求物質享受,在吃穿用住上花太多心思;而應該多花精力在求學上。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過多地追求吃喝玩樂,當時用於學習的時間就少了,也分散精力和渙散意志。做不到一心一意,心無旁騖。


孔子自己做到了這一點。為了求知可以不計較物質享受。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述而第七)。


葉(shè)公,姓沈名諸梁,楚國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世稱葉公。可能這人風評不好,後世葉公好龍這個寓言就編排到他身上了。


孔子62歲時從蔡國流落到葉城,先派子路去與葉公接洽。葉公就問子路孔子是怎麼樣一個人。孔子在很多方面都很優異,子路不知從何說起,才能對葉公的胃口。乾脆就默不做聲。回去後把情況向孔子彙報了。孔子就埋怨子路道,『你怎麼不說,其為人也,發憤好學以至於廢寢忘食,沉浸於學習的快樂中而忘掉其它方面的憂愁,從年輕到現在,都保持這種好學的精神,不理會自己快老了!』


孔子這種學習狀態,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第一),稱之為主動學習。學習是為了感受學習的快樂,而不是為了學習的結果。為了好的前途和物質回報,好的成績和榮譽。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第十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他感歎古人像自己一樣是為自己學習,今天像他這樣的人太少了,只有顏回算得上。大多數人都是為了學習的結果而學習,為了他人而學習。其實他對古代的憧憬完全是一廂情願,是為了借古貶今。我們現今時代的應試教育,『今之學者為人』的現象才更嚴重,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基本上是來自於外在的壓力,家長和學校的壓力,自己想出人頭地。


但孔子並不反對學而為人,學以致用。學習仁道和禮規禮儀,最終是為了入仕為政,推行仁道。只是他認為僅僅這樣還不夠好,要能發自內心地熱愛才是最好的學習狀態。


但也不是說學習與物質享受就一定衝突。為了學習就必須得粗茶談飯,居住簡陋。而是說不要將物質享受當成人生的目標。好的物質條件當然更有利於學習。吃得好,住得好肯定營養好、精神好,學習效果會更好。孔子本人其實在吃上還是很講究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家裡有條件或者自己學有所成,順帶有了好的物質條件,豈不比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更好。但如果陷於貧困,則應像顏回那樣『不改其樂』。總之,既不要以物質享受為目標,也不要在物質享受上花太多時間和精力。但不妨利用更好的學習工作條件和不期而遇的物質享受。物質回報只是好學有所成的副產品。『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並不是孔子的本意。但孔子的主張確實演變成了求學為了物質回報這樣一種關係。


孔子這裡強調『敏於事』,而不是『勤於事』。兩者大有分別。『敏於事』要求善於觀察,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不用長輩領導吩咐,就把事情做在前頭。『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是不行的。敏于事不一定勤於事,勤於事也不一定敏於事。按現在的話說就是『要有眼力勁』。反面的說法,『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專打不長眼的』。孔子這個『敏』是指要善於領會領導和長輩的意圖和善於表現。今天我們看來,這個教導當然不是很正面。但我們可以將『敏』另外理解,理解為善於發現做事的有效方法和做事迅速,不拖遝、有效率。這樣轉義就仍不失有價值。


『敏於事』同時還要『慎於言』。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低調為人,不要自作聰明,誇誇其談。特別是不要居功自伐。做出了成績,不要處處表功炫耀,而要將成績歸功於領導和團隊。好比運動員在大賽中得了獎,首先要感謝國家,感謝領導、感謝教練等等。


最後,要追求道義,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按照忠孝仁義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和及時改正自己的不當行為。做到了以上這四點,才可以算是好學上進。


2017年5月11日


avatar-img
91會員
331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第一)。     有子說,『應承的事符合道義,才能踐行諾言;對人恭敬符合於禮儀,才能避免恥辱;與所依靠者不失親近,就可以效忠於他』。因,依靠的意思;宗,主的意思。   有子這段話是在闡述如何交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學而第一)。  有子說:『禮的設制,以追求和諧為貴。古代君王的治國之道,美妙之處正在於此。小禮大禮都以尋求和諧為最佳。但這樣是不行的:一味追求和諧,不以禮儀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第一)。  最後一句,還在裡仁篇裡又出現一次。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裡仁第四)。   這段話是對孝做出具體的說明。看來,孝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在時要『無違』,父母死時要『慎終』,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學而第一)。  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衛國人。子貢也是孔子一位很得意的學生,很喜歡和孔子切磋學問,善言辭,搞外交是一把
電子書:《論語漫讀》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第一)。    這句話很直白,沒有什麼歧義爭議。意思是說,『慎重隆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緬懷去世的祖先,老百姓就愈發淳樸順服。   但這句話不完整,沒指明誰應該慎終追遠?聯繫下一句,似乎可以理解為曾子針對『民』而言,要求老百姓要慎終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第一)。     有子說,『應承的事符合道義,才能踐行諾言;對人恭敬符合於禮儀,才能避免恥辱;與所依靠者不失親近,就可以效忠於他』。因,依靠的意思;宗,主的意思。   有子這段話是在闡述如何交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學而第一)。  有子說:『禮的設制,以追求和諧為貴。古代君王的治國之道,美妙之處正在於此。小禮大禮都以尋求和諧為最佳。但這樣是不行的:一味追求和諧,不以禮儀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第一)。  最後一句,還在裡仁篇裡又出現一次。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裡仁第四)。   這段話是對孝做出具體的說明。看來,孝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父母在時要『無違』,父母死時要『慎終』,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學而第一)。  子貢,姓端木名賜,子貢是他的字,衛國人。子貢也是孔子一位很得意的學生,很喜歡和孔子切磋學問,善言辭,搞外交是一把
電子書:《論語漫讀》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第一)。    這句話很直白,沒有什麼歧義爭議。意思是說,『慎重隆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緬懷去世的祖先,老百姓就愈發淳樸順服。   但這句話不完整,沒指明誰應該慎終追遠?聯繫下一句,似乎可以理解為曾子針對『民』而言,要求老百姓要慎終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這段話分兩句。後一句,『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後面『子罕第九』篇中又單獨出現了一次。兩句話之間有聯繫,前者強調君子要穩重,後者強調君子交友要謹慎。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沒有威嚴,學問也不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如果是兩年前,一個學生沒有什麼進度, 我還會去關心一下學生是不是最近發生什麼事。 後來學生漸漸多了,我也就對那些拿得出成果的學生比較上心, 那些拿不出成果的學生,就讓它隨緣。 總感覺這樣好像是一種偏心,或者感覺比較功利。 今天讀到華杉老師這一講,感覺很有啟發, 人走茶涼,我們也無需再追。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武道一流高手。孔子2 孔子七十二賢人弟子個個是武道高手。 孔子接連打敗他們。他們方會服孔子乖乖拜師。 最愛打架的是子路。春秋戰國時代戰亂頻仍。武功不高強如何橫行江湖??? 功夫最好的應該是顏回。 不服我。我就打你到服。再以德服人。和你說道。 故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會把你打到爆。學生也不可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如果是兩年前,一個學生沒有什麼進度, 我還會去關心一下學生是不是最近發生什麼事。 後來學生漸漸多了,我也就對那些拿得出成果的學生比較上心, 那些拿不出成果的學生,就讓它隨緣。 總感覺這樣好像是一種偏心,或者感覺比較功利。 今天讀到華杉老師這一講,感覺很有啟發, 人走茶涼,我們也無需再追。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武道一流高手。孔子2 孔子七十二賢人弟子個個是武道高手。 孔子接連打敗他們。他們方會服孔子乖乖拜師。 最愛打架的是子路。春秋戰國時代戰亂頻仍。武功不高強如何橫行江湖??? 功夫最好的應該是顏回。 不服我。我就打你到服。再以德服人。和你說道。 故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會把你打到爆。學生也不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