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冒牌者症候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是1978年由心理學家Pauline Rose Clance和Suzanne Imes提出的一種心理現象,是指個人取得成就時,認為自己並非真正擁有才能,成就只是偶然或運氣,並害怕成功的心理狀態,特別在職場和學術界影響顯著,尤其是女性。

  1. 冒牌者症候群的特徵:
    • 個人對自己的成就感到懷疑,認為是外部因素,而非自身能力。
    • 害怕成功,擔心成功的外表將被揭露為虛偽。
    • 自我要求高,追求完美,但是缺乏對自己成就的安全感。
  2. 性別與冒牌者症候群:
    • 過去研究指出,女性可能將成功歸納於外在隨機因素,而男性傾向於將成功歸功於自身,因此女性更容易受到冒牌者症候群的影響,例如Michelle Obama、Sheryl Sandberg、Natalie Portman等成功女性均曾受到冒牌者症候群的困擾。
    • 另外,華人社會對於失敗的看法,可能使冒牌者症候群更為明顯。
  3. 冒牌者症候群的普遍性:
    • 近期研究將其視為普遍現象,不僅限於性別。
    • 性格特質影響恢復彈性,擁有正面心態者比較能夠更快地從冒牌者症候群的影響當中恢復。
  4. 鍛鍊冒牌者症候群的免疫力:
    • (1)認識和正視冒牌者症候群,少走冤枉路。
    • (2)以第三人稱檢視自己的成就,增強客觀認知。
    • (3)尋找導師和粉絲的支持,建立正面的社交網絡。
    • (4)透過肢體語言和姿勢改變,增加內心權力感。
    • (5)想像自己的Role model在相似情境中的行為,以此激勵自己克服冒牌者症候群。
avatar-img
3會員
25內容數
歡迎來到「Ye's職場精英指南」,一個專為您打造的職場分享平台~現今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我們致力提供最實用的內容,幫助您在職場脫穎而出,走向事業巔峰,並鼓勵讀者分享看法,讓這裡成為互動平台,一同學習與進步。 無論您是渴望職場成功或尋找提升機會,「職場精英指南」將陪伴您成就更精彩的職場人生,讓我們攜手打造職場學習社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e's職場語錄 的其他內容
個人 BD 思維是一種源於企業營銷戰略的思考方式,可應用於個人職業發展。它強調以目標客戶需求為基礎,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營銷策略和合作等方式,實現提升個人價值和職業機會的雙贏局面。
Cover Letter是履歷的「開場白」,相當於一封自我介紹信,用來引起人資的興趣,讓其打開你的履歷。即便你是優秀的人才,若Cover Letter寫得不好,仍可能影響被通知面試的機會。
不斷抱怨的員工可能會被視為帶有負能量,可能導致同事和老闆對其產生不滿,甚至影響到升遷機會。為了避免被貼上負能量標籤,以下提供四個方法,協助員工轉變態度,以正面的方式影響工作環境。
如何辨別公司文化:事前做功課、詢問在職員工、把握面試時機、跟在某人身邊見習
個人 BD 思維是一種源於企業營銷戰略的思考方式,可應用於個人職業發展。它強調以目標客戶需求為基礎,通過創新的商業模式、營銷策略和合作等方式,實現提升個人價值和職業機會的雙贏局面。
Cover Letter是履歷的「開場白」,相當於一封自我介紹信,用來引起人資的興趣,讓其打開你的履歷。即便你是優秀的人才,若Cover Letter寫得不好,仍可能影響被通知面試的機會。
不斷抱怨的員工可能會被視為帶有負能量,可能導致同事和老闆對其產生不滿,甚至影響到升遷機會。為了避免被貼上負能量標籤,以下提供四個方法,協助員工轉變態度,以正面的方式影響工作環境。
如何辨別公司文化:事前做功課、詢問在職員工、把握面試時機、跟在某人身邊見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這樣問自己? 「我到底在幹嘛?這樣下去有什麼意義?」 無論是在職場打拼、經營一段關係,還是與自己相處,這些問題總會在某些時刻浮現,甚至讓人感到無力與迷茫。究竟,我們該如何回答這個終極考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今天,我們就從迷茫出發,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常見的迷思:別人對人生意義
Thumbnail
在我結婚之前工作的地方,上司超級討厭。在公司內禁止戀愛的情況下,隨時監視著似乎和男前輩交往的女生新人的一舉一動,週六半天下班後還開車跟蹤他們並向上級報告,而且這些都是家常便飯。因為他會一直干涉每個員工的私生活,所有人都很討厭他……
Thumbnail
職場趣談: 這是我跟交易員好友的一次餐會,五六個人的好處就是吃套餐或者吃合菜都很方便。 白天他們先去打麻將,我則是去參加好友的工作式開幕餐會,才一起享用美味晚餐。 當天有人開車,我們才驚覺這一車的人都從前公司離職了XDDD 真的是很有緣,才能一直聯絡下去呢!!!! 美食評論: 我們點了上海
霸凌並不罕見,可以試著讓自己穩定下來,辨認情緒、重新整理自我價值、然後專注在可以改變的行動上。做一個「悲觀現實主義者」:作最壞的打算面對當下,同時保持樂觀向前看。
Thumbnail
從校園到職場,思維方式大不同!如何從「為什麼」轉向「怎麼做」,快速適應職場。 繁忙的職場生活中,如何保持好奇心並持續學習?5大挑戰與解方,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在第二天颱風假的下午,剛好在google搜尋看到了一篇文章「如何跨越冒牌者症候群…」的文章,是由家齊心理師所寫的,心想怎麽演算法比我爸媽更了解我,深讀之後才發現原來冒牌者這個病是從我小時候家裡的環境、同儕等等的,耳濡目染下的展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心理師需要如何避免專業的傲慢,並分析了專業的傲慢可能導致的兩大後果。同時提出了避免專業的傲慢的方法,以及冒牌者症候群的問題。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這樣問自己? 「我到底在幹嘛?這樣下去有什麼意義?」 無論是在職場打拼、經營一段關係,還是與自己相處,這些問題總會在某些時刻浮現,甚至讓人感到無力與迷茫。究竟,我們該如何回答這個終極考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今天,我們就從迷茫出發,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常見的迷思:別人對人生意義
Thumbnail
在我結婚之前工作的地方,上司超級討厭。在公司內禁止戀愛的情況下,隨時監視著似乎和男前輩交往的女生新人的一舉一動,週六半天下班後還開車跟蹤他們並向上級報告,而且這些都是家常便飯。因為他會一直干涉每個員工的私生活,所有人都很討厭他……
Thumbnail
職場趣談: 這是我跟交易員好友的一次餐會,五六個人的好處就是吃套餐或者吃合菜都很方便。 白天他們先去打麻將,我則是去參加好友的工作式開幕餐會,才一起享用美味晚餐。 當天有人開車,我們才驚覺這一車的人都從前公司離職了XDDD 真的是很有緣,才能一直聯絡下去呢!!!! 美食評論: 我們點了上海
霸凌並不罕見,可以試著讓自己穩定下來,辨認情緒、重新整理自我價值、然後專注在可以改變的行動上。做一個「悲觀現實主義者」:作最壞的打算面對當下,同時保持樂觀向前看。
Thumbnail
從校園到職場,思維方式大不同!如何從「為什麼」轉向「怎麼做」,快速適應職場。 繁忙的職場生活中,如何保持好奇心並持續學習?5大挑戰與解方,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在第二天颱風假的下午,剛好在google搜尋看到了一篇文章「如何跨越冒牌者症候群…」的文章,是由家齊心理師所寫的,心想怎麽演算法比我爸媽更了解我,深讀之後才發現原來冒牌者這個病是從我小時候家裡的環境、同儕等等的,耳濡目染下的展現!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心理師需要如何避免專業的傲慢,並分析了專業的傲慢可能導致的兩大後果。同時提出了避免專業的傲慢的方法,以及冒牌者症候群的問題。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你們有聽過冒牌者症候群嗎?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個人面對他人的肯定、讚賞或是獲得的好事,有接收困難,難以自我肯定,對讚賞反而習慣感到擔憂或威脅的一個回應特質。 我曾經也有類似的特質迴路,至今也仍然有一點點,但是,我仍然想分享一些我的心路歷程, 歡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