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關係變質,不需要爭吵,因為那太粗糙了。高招的人,只需要,含一顆沉默在嘴裡,再吐出消極毒氣,如此,他就能用卓別林的姿態,優雅地殺死任何他不願經營的關係。因為對他們來說,比起拿球棒叫囂,逃避相對更文明。的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因為逃避也是一種選擇。
相較於顯而易見的學校分數、公司考績、店家星評和銀行信用評級,人與人之間,就像是盆栽底下那隱而不見的根,若疏於照顧,短期間或許不會發現有何異狀,但當你發現葉片已顯露乾痕時,也就代表,你和他或她之間的「根」,早已在你未察覺時,爛了。
但,關係的根,是在什麼時候爛的呢?或許是在某個瞬間,你目睹他在公共場合,打嗝如打呼般響亮;在某次事件,你領悟到你兩情誼,原來是構築於利益之上;也或許是你從他的言行中觀察到:他會在暗地裡批評朋友,會在職場上扯人後退,會在群體中搬弄是非,或是會在寫著「信任」的紙張上用空頭支票作畫。認識的時間越長,你越能洞悉那張躲在面具底下的他,真實的樣貌。
在關係裡,我們每個人都是裁判。但因為我們看不見除了自己以外的評分板,導致常常在關係裡被判出局的那方,就像是辦事不力的檢察官,即便發狂地收集「為什麼他不理我了」的線索、反覆推敲來龍去脈、質詢身邊共同朋友,但到頭來還是兩手空空,腦袋卻塞滿疑惑,只好又氣又難過地接受曾經要好的朋友,已淡出的事實。
不像 Google 星評,店家至少能從評價得知客人不滿的理由,再進而從中改善,或是正面回擊。但如果是人際關係評分板,可就沒那麼單純了。
複雜在於,人們經過各種世俗歷練,鍛鍊出擅長「表面風和日麗,內心槍林彈雨」的生存技能。因此比起直接告訴當事人,多數人更傾向隱忍或是向身邊的人傾瀉。因為誰知道說了,會不會到最後只是對牛彈琴。
吃力不討好。
後來發現,那些至今仍與你並肩同行的人,無關乎彼此的物理距離或知識水平是否相符,就僅僅是你和他,在遭逢雷雨時,願意打開心、真誠地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而另一方,也能理性地接受對方的反饋並反思、調整。因為重視,所以願意傾聽、願意花時間在對方身上;相反地,如果一方拿著溝通邀請函上門,而另一方卻無情地把門關上,那麼也好,祝卓別林在默劇圈找到知音,而你,應該把寶貴的注意力,放在其他更有前景的關係。
人總是以自己想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像面鏡子 暴戾無法照出和平 吝嗇無法創造互利
體制外 沒有人有義務去指正別人 他說,那是無意識的行為 你說,請等候判決
但人無法盡善盡美 他眼裡的刺 你認為只是毛髮 插在你喉頭的劍 他以為是根棒棒糖 之間的落差 要靠交情衡量 值得,才說真話 忠言逆耳,但字字代表份量
敬,你身邊的陽光 在全世界 80 億的人口當中 面對你的不完美 他們仍選擇開口 即便知道烈口 仍毫無保留 因為你值得他們 把心中那塊如掌心般大小的綠地 偏心地,留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