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幸福拼圖|正言溝通】正言溝通是什麼?

raw-image

推廣「正言溝通」已超過四年,也有超過500個以上的家庭,運用正言溝通牌卡,讓關係更加親密和信任。

但近期的新聞事件,像是文言文與課綱的爭議,或是行人帝王條款的畫作獎項,網路上的言論兩極,甚至互相攻擊對方的言論,讓我在心中許願,要讓更多的人學會正言溝通才是。

正言溝通的核心是「非暴力溝通」,結合了「TA人際溝通分析」、「情緒輪」和「需求理論」,並且將「阿德勒心理學」和「理情行為治療」融入其中,搭配正言溝通牌卡會更容易上手。

它只有很簡單的四個步驟:觀、感、需、求。

不過每個步驟或許都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因此會需要經常練習,讓它成為我們的習慣。


觀:觀察、觀點

對於一個事件,從客觀不帶評論的角度提出「觀察」:

  • 我看到⋯⋯
  • 我聽到⋯⋯
  • 我做了⋯⋯
  • 我說了⋯⋯

阿德勒曾經說過:「萬事起源於觀點」,因此對於自己的觀察,找出「背後的觀點」就極為重要:

  • 我會這麼做,是因為我認為⋯⋯
  •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認為⋯⋯

如果還不習慣找觀點,可以先從「應該訊息」和「禁止訊息」來探索,在我們的行為和言語背後,有哪些潛藏在我們意識底下的、來自過去的經驗和訊息?

  • 應該訊息:要討好別人、要努力、要完美、要堅強、要快點
  • 禁止訊息:不准活、不准健康、不准有情感、不准做自己、不准親近、不准有歸屬感、不准重要、不准像個小孩、不准長大、不准思考、不准成功、不准(任何事)


感:感覺、感受

在理解了自己的觀察和觀點之後,我們就要來發現自己的身體感覺和情緒感受。

我們的身體往往比頭腦誠實,每種情緒感受都會對應到身體的某些部位,例如有人生氣時會臉紅脖子粗、有人緊張時手腳會冰冷⋯⋯

透過發現身體感覺和情緒感受的對應後,試著找出自己最明顯、最強烈的四個情緒感受,並將它依照自己定義的程度進行排列。

(註:我有設計了64張情緒感受卡,也可以自行增添)

較有經驗的夥伴,在這裡還可以稍做停留,和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行深度對話,看看在情緒感受的「背後」還有沒有其他的情緒感受。

例如「生氣」,會不會背後還藏著「孤獨」、「無助」、「失望」呢?

透過對自己的情緒感受的發掘,我們就有機會更靠近真實的自己一些。


需:需要、需求

排列出了情緒感受之後,我們就可以一一對應,「非暴力溝通」的理論提出,若情緒感受為正向(會讓我們感到舒服的),通常表示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若情緒感受為負向(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的),通常反應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我們將需要分為6大類:生理、安全、歸屬、尊重、成長、自我實現,可以從各個類別當中去尋找,是什麼需要沒有滿足,造成了我們的負向情緒感受呢?

(註:我有設計了48張需要卡,也可以自行增添)


求:請求、求助

在我們釐清了觀點、感受、需要之後,來到最後一個步驟「求」。

這裡的「求」不是要求,所謂的要求,就是你要照我說的做,不然我就⋯⋯(對你不利)。

這裡的「求」是請求,對自己提出願意執行的行動計畫,也對他人提出我們的期待和渴望。

因為是請求,對方是有說「不」的權利,若我們的需要和對方有關,我們也可以用「求助」的角度,尋求對方的合作與協力。

(但不是拜託對方喔!彼此的地位需要是平等的)


正言溝通的效益

使用正言溝通的初期,很多夥伴會認為「沒什麼殺傷力」,你看網紅一句「如果你不⋯⋯,我跟你沒完沒了」多有POWER呀!

但實際上在關係中的雙方,若溝通和對話都是講求「殺傷力」,那麼我們和對方反而成為了敵人,是開戰的敵對陣營了。

因此愈是關係親密的彼此,更應該學習使用正言溝通,理解自己和對方的觀點、感受、需要、請求,練習滿足彼此的需求,如此才能真正的親密和幸福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