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0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7個思考習慣,化解情緒化思考~「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讀書筆記#1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有時候可以一笑置之,但有時候卻也會愈想愈氣,氣到吃不下、睡不著。

    上兩個星期,自己就因為被主管罵,心裡氣到不行,開始一連串停不下來的os…

    「有這種主管真倒楣!」

    「開口閉口就只會酸、只會罵、只會挑剔,講不出好話!」

    「一點小錯就借題發揮,罵成十惡不赦!」

    「也太看不起人,就只有你一個人最認真、最聰明,我們都沒腦!」

    實際狀況就是以上再乘10倍⋯⋯負面情緒滿到快吐出來!。

    書中說就是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

    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書名: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

    書中的第5章:「擺脫地雷型人設,守護內心的平靜」,就具體提供了7個調整自己思考的方法,養成「不被情緒綁架」的習慣,擺脫「情緒化思考」。

    (前4章是介紹引發情緒的思考方式,之後再摘要)

    以下不照書中的順序,而是用自己覺得比較容易理解或執行來排。

    1.離開現場不再被刺激,才有冷靜的空間,

    當彼此都處於情緒激動、無法自制的情況下,雙方的情緒會互相牽制,讓狀況變得更難以收拾,暫時拉開距離才不會再被對方刺激,讓彼此有思考調適的空間.事情才有轉圜的餘地。

    簡單說,就是陷入情緒高漲的時候,讓雙方暫時休兵緩和情緒,一直吵下去是沒有結果的,你想說服我、我也想說服你,怎麼樣也不會有共識,找個理由離開現場,喝個水、走一走都好。

    2.找出自己的情緒地雷,刻意繞開引爆區。

    每個人的情緒引爆點都不相同,一旦面臨會引爆「情緒化」的狀況,就要立刻拉下內心的閘門」,直接無視放過,將眼前的狀況刻意排除在意識外。

    作者大方承認就是「逃避」,因為不可能在所有狀況下都能控制情緒,但為了不被情緒綁架,只能像這樣「努力做現在可以做到的事,接受現在還做不到的事」。

    其實跟上一點很像,既然現在處理不了,至少不要讓情緒繼續擴大。

    3.瞭解自己思考能力減弱的時期,提醒自己和他人。

    承接上一點,如果知道自己的狀態起伏,什麼時候比較累,比較容易心情不好,並避免較困難的溝通或互動,也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有一陣子常跟同事起口角,發現都是出現在下午3點多,觀察自己的狀態,覺得應該是工作到下午已經有點累了,離下班卻還有一大段時間,比較容易陷入煩躁的情緒,處理事情的效率也下降,就跟同事商量,如果有很麻煩的事情,一時不易處理釐清,那就換個時間討論,當然也要同事願意配合才行,感謝他們的包容。

    總之,光是知道自己在疲勞時容易情緒失控,能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題型自己和他人,就已經大有助益。

    4.別急著對號入座,明白這是「對方的問題」

    把對方的態度、反應當作是對方「領域」的問題,跟我無關,不用理會。不要被困在「為什麼只有我這麼倒楣」的被害者意識。

    這個思考習慣真的超級重要,大家都太在意別人了,只要別人的一點批評都在意的不得了,不論是真人或網路留言都是。

    但要做到不管別人真的好難,練習轉念,別人說的話,是他在他的思考脈絡中得出的結果,一來只代表他自己的意見,不代表全世界;二來他所認定對錯,不代表就是「真的」對錯。

    既然是他的個人意見,就留給他自己就好了,不必照單全收,或許只是他剛好心情不好就亂罵人,跟你的行為表現根本就沒有關係,只是被掃到颱風尾,就想說「他就是這種會遷怒的人」,其他都不用管了。

    我現在對主管就抱持這種想法,「他就是那種說不出好話的人」,並不代表我真的做不好或我是不好的人。

    5.關閉「應該」模式,從「想要」開始出發

    「應該」的思考模式,也是讓人情緒化的原因之一,當人活在「應該」之中,就會想要強迫別人認同自己的「正確」,覺得「所有人都應該如何如何,而那個人沒有做到」。

    這個想法的背後,其實是「我都逼自己做到了」的被害者意識。所以,人不是為了應該而行動,純粹是自己想要而這麼做。

    就像是老鳥欺負菜鳥的心態,「我當初是這樣苦過來的,所以你們也應該這樣照做」,如果你們不這樣就是錯的,然後一直抱怨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如何如何,不懂的先來後到,是不把我當一回事嗎?瞧不起人嗎?太自以為是了吧!

    就跟上一點一樣,把別人的評價留給別人,而你的「應該」呢?不要強加給他人,也不要留給自己,放下吧!如果你要做這件事,是因為你想做,不是被誰逼的。

    6.寫好友筆記,療癒受傷的自己

    前面提到的都是思考方式,不見得每次都會想到,這一點則是實踐,常做這樣的練習,慢慢把這些思考方式養成習慣,可以分二個部分來寫:

    1. 寫下真實的心情
    2. 想像好友會跟自己說什麼

    可以讓先前被無視的情緒重新浮現,而受到關注,進而提升自我肯定感。

    情緒化思考的根源之一在於「自我肯定」不夠,覺得自己不好不值得,就超在意別人的認同,用別人的認同當作自己價值的證明,一旦得不到就覺得別人說什麼都是瞧不起我、否定我,然後就開始生悶氣或覺得挫折。

    自己關注自己,自己給自己安慰與價值,外面的世界也都只有你自己而已。

    7.以我為主語來思考,區分被害與被害者意識

    更能為自己的「領域」負起責任,區分被害與被害者意識,「想著我受傷了」,而不是「那個人瞧不起我」。

    我覺得這兩種想法好像沒有什麼差別,對這對這一點不是很理解。

    結語:情緒來自於想法,改變想法就改變情緒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是情緒影響思考,因為別人讓我很生氣,被情緒綁架,沖昏頭失去理智,就一味去責怪別人,從而產生摩擦、衝突,影響人際間的互動,情緒過了就很後悔,覺得有這些負面情緒很不應該,開始壓抑這些情緒,表面看起來笑笑的,但心裡暗自流淚捶心肝。

    但書中的說法恰恰相反,是因為我陷在既有的思考模式中,覺得自己受委屈,用負面解讀別人,責怪別人,才造成我對別人的生氣情緒。其實情緒出現沒有錯,是理所當然的,而且無法避免,改變思考模式,改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才能真的解決情緒化的問題。

    書籍介紹

    書名: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停止情緒化思考、不再與對錯拔河,從此擺脫「地雷型」人設!

    作者:水島廣子

    譯者:楊詠婷

    出版社:仲間出版/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2

    延伸閱讀

    那些傷人的話都不是真的|感受自我肯定的心情,接受原本的自己!

    想要擺脫焦慮,但不知如何開始?【我們住在焦慮星球】讀後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