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教養|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的秘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現年9歲的女兒一向很講理。但小時候的某段時間,卻會因為莫名其妙的小事而哭泣。是什麼小事呢? 小到奇妙到隨機到我已經記不起來,但是我深深記得我身為媽媽當時無奈的OS心情:「什麼啊?這樣有什麼好哭的啦?」(當然這只能是OS,放在心底),這種心情同時也伴隨著媽媽必然的擔心:「到底怎麼了?」

 這真的是個謎。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揭開大腦的秘密

在我看到《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一書總算解開了一些迷惑。這本書用腦科學的角度說明左右腦和上下腦是隨著年齡和經驗整合發展的,孩子的情緒只是「時候未到」,他們的大腦還沒有整合完全,這時候根本做不到。

 原來我的擔心、內心小劇場都不必要,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我大可以放輕鬆 – 了解情緒是正常的,然後把力氣用在正確的地方 – 認同理解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學習思考。我真希望自己早點看到這本書!


控制情緒,為什麼孩子做不到?

想像人的大腦就像一棟有兩層樓的房子,下層樓負責呼吸、眨眼等生存功能,還有反應和衝動,要知道這是人類為了應對危急的必要功能,與生俱來就有了。

上層樓則負責計畫、解決事情、理智思考等。對一個發展中的孩子大腦的發展來說,他的下層樓蓋好了,但是上層樓還沒好(等等我~),事實上上層大腦要到20歲才完全發展成熟。

連接上下層樓的是「心智樓梯」。當有事情發生,理想狀況是上下層樓的人會通力合作解決問題,然而孩子的樓梯還沒完全建構好,於是無法控制的狀況下,往往表現出來的是反射和衝動,而哭鬧是孩子的最強生存本能

而除了上下腦,還有分別掌管邏輯和負責當下的左右腦需要整合,對孩子來說,特別是3歲前的孩子,右腦為主宰,左腦要等到開始狂問「為什麼」的時期,才是開始運轉了。

原來我們要求孩子善解人意、控制情緒在孩子成熟前是不切實際的期待,孩子不是不乖,而是現在做不到。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情緒的作用下,任憑如何和孩子講道理,都沒用,因為根本聽不進去。這時再罵孩子,就像火上加油。所以我們不能講理,要動之以情。同理孩子,讓情緒平靜下來,這裡要強調的是,無論在你眼中看起來這情緒來的是多麼不合理,情緒永遠是真的,因為孩子的感受是真的。

如果我要給照顧者一個隨身錦囊,當孩子失去理智時打開的應對妙計,那上面會寫的是:「耐心」。 在這種時刻,和孩子表達自己的理解、關懷和同理(雖然你可能不同意他的做法),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就能夠平復情緒,得以把孩子的理智拉回來。

可是不應該講理嗎? 要! 但是不是當下,我們之後再找時間和孩子聊天,啟動他的思考,幫忙他建構連通上下層大腦的「心智樓梯」。引導孩子的好問題,包括:

  • 是什麼讓你覺得…(情緒)?
  • 為什麼做這個決定?
  • 你想,有沒有什麼解決方法呢?

結語

孩子的情緒的確讓人頭疼,不過連大人都有理智線斷裂的時刻,又怎麼能奢求孩子不哭不吵不鬧呢?《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這本書,教的不只是孩子,還有大人自己,有時負面情緒的確無法立刻擺脫,但是我們可以承認情緒、試著管理情緒,用上層大腦的功能做出理性的選擇。

作者提醒,每一次經驗影響我們的大腦。即便在晚年,這種影響仍在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某些腦細胞因此被啟動,進而導致神經元的活化,進而重建大腦的皮質迴路。

要知道,我們隨時都在開創新的大腦迴路,這種改變並不受年齡的限制,不論你是七歲還是七十歲!不知道你覺得怎麼樣,我是已經感到熱血沸騰了!



我是那個媽媽,喜愛閱讀、寫作、思考。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下角按下喜歡的愛心,讓我知道你喜歡,也歡迎追蹤我,就會收到新的文章通知喔! 這些都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感謝你的鼓勵與支持: )





avatar-img
100會員
44內容數
Hi! 我是那個媽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那個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60末期,一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放置了一個棉花糖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忍住等待15分鐘不吃,就會獲得額外的一個棉花糖,這就是「史丹佛棉花糖實驗」。這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揭示了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未來的深遠影響。 棉
和孩子一起觀看一部好電影,絕對是輕鬆又有趣的育兒時光。在Disney+ 有很多動畫電影,最適合在家和孩子一邊吃點心一邊舒服的觀賞。  傳統的公主角色不能滿足現代女孩的價值了,這裡推薦適合女孩的冒險故事,你都看過了嗎?家有女孩,一定不要錯過了。
新年的到來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機會的時刻,每年這時候,對我來說最有儀式感的的就是訂下新年計畫了。 這篇文章說明如何和孩子一起訂下新年計畫,還有新年計畫範本可以參考。孩子從訂下新年計畫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學到如何設定目標和追求夢想,還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共度別具意義的親子時光。
1960末期,一名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放置了一個棉花糖在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如果能夠忍住等待15分鐘不吃,就會獲得額外的一個棉花糖,這就是「史丹佛棉花糖實驗」。這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揭示了延遲滿足對於孩子未來的深遠影響。 棉
和孩子一起觀看一部好電影,絕對是輕鬆又有趣的育兒時光。在Disney+ 有很多動畫電影,最適合在家和孩子一邊吃點心一邊舒服的觀賞。  傳統的公主角色不能滿足現代女孩的價值了,這裡推薦適合女孩的冒險故事,你都看過了嗎?家有女孩,一定不要錯過了。
新年的到來是一個充滿希望和機會的時刻,每年這時候,對我來說最有儀式感的的就是訂下新年計畫了。 這篇文章說明如何和孩子一起訂下新年計畫,還有新年計畫範本可以參考。孩子從訂下新年計畫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學到如何設定目標和追求夢想,還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共度別具意義的親子時光。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昨日看到新聞描述一對藝人夫妻因為三歲小孩在外面哭鬧不想使用公共廁所而決定立即返家,並且表示教育不能等,希望小孩能謹記在心。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也曾經有人告訴我類似的方式,只要小孩在外面哭鬧絕對不要猶豫立即返家,或是小孩不吃飯就馬上倒掉,若是不收拾玩具就是直接扔進垃圾車。 看似有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透過孩子小學時期的生活趣事,探討如何教導孩子珍惜時間和承擔責任。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昨日看到新聞描述一對藝人夫妻因為三歲小孩在外面哭鬧不想使用公共廁所而決定立即返家,並且表示教育不能等,希望小孩能謹記在心。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也曾經有人告訴我類似的方式,只要小孩在外面哭鬧絕對不要猶豫立即返家,或是小孩不吃飯就馬上倒掉,若是不收拾玩具就是直接扔進垃圾車。 看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