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重量訓練
高中時因為太自卑了,開始和同學重訓,拉單槓、雙單槓、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啞鈴、爬樓梯、跑六千公尺...都來,和同學的問候方式就是不期都在他的手三頭位置來一拳,如果有準備好,這一拳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準備被擊中,會痠痛個幾分鐘。
有一回走剛重訓完,穿著背心走在台中街頭狹窄的騎樓,迎面一個妙齡女子哭著走過來,我下意識的閃過她,結果還是輕輕擦撞到她的肩膀,還沒來得及說對不起,很面就一個年輕人跟上來抓住我的手臂用閩南話說:"幹什麼?"
同樣的,在我還沒回答他之前,他看了我一眼,立馬鬆開手說:"對不起對不起..."。人就走掉了。
從此更加努力訓練。這也奠下至今的身體基礎。
大四後開始學太極,師兄說,重訓會讓身體緊起來,最好不要再練了。不過我不是聽話學生,兩種都練。所以至今太極拳也沒練好,身體隨著年齡變化、生理代謝的改變,愈來愈寬愈重...
近三個月開始回到重訓,開始一點點找回身體的力量感,我發現太極拳的中軸概和發力概念和重訓並不相左,反而可以相通,重訓說中軸穩定,四肢發力;太極講力重腳起,節節貫串,氣聚丹田,實做結果發現他們在談的是一樣的。
鬆不能鬆到癱軟,緊不能緊到斷裂,這不就是陰陽平衡嗎? 這不也是為人處事的一種態度嗎?
在太極拳中我發現每個人都不同,每個的身體骨架肌肉和習氣都不同,師父引進門後,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太極"。前幾天在重訓場遇到一位"年輕前輩",在他的指導下學硬舉,他也說身體位置和發力點"因人而異",只有大原則,沒有標準姿勢。跟我對太極拳的體會不謀而合。
重訓帶來的成果明顯易見,肌肉痠痛和壯大都可以明顯感覺得到,因為常常聚氣發力,血液含氧量增加,精神也會提升。
那我還打太極拳嗎? 沒有.....也有...
拳架上的太極拳不常打了,可能做為重訓後的鬆身,但拳理上的太極和生活上的太極正在一點點體驗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