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是自己陳述的模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IT領域有句話是「垃圾進,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說的是如果將錯誤或無意義的資料輸入系統,最終產出的結果也將是錯誤且無意義的。在AI時代的大數據分析也是,如果蒐集的數據有問題,推論出來的結果就會是錯的。

寫字、說話和做課程,也大致也是如此吧。

嘗試每天寫字,不管寫什麼之後,也注意到,其實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想說,那會寫得有點辛苦。

而「沒有什麼事情」想說,可能出自於沒有思考、沒有新的認知,沒有新的收穫……。

所以只能回頭去看看之前寫過什麼,寫寫簡單的紀錄或者對於某些體驗或經歷的回憶。好處是,在遇見什麼事時,會多想一點點,思考如何組織成一個有脈絡的內容或故事。

雖然很多時候我都在告訴自己,如果真的沒有特別想說的事情,不要「硬寫」也沒關係。但又總是覺得,不至於什麼都沒有的平白過去一日吧。

也想過,那如果寫寫過去某段職場工作的經歷?寫寫在同仁之間或工作之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或者值得反思的事件?畢竟,目前佔據我日常大部分時間的場域都是在職場。但是,職場潛在的雷區是:許多的事情在一個公開的寫作平台發表並不合適,因為情境太具體、現況太生動,許多真實的故事在網路世界以全貌示人是不恰當的。

於是,最近出現在平台上的文章,可能出現的是片段的小回憶,紀錄在日常中的某些對話裡可能產生的啟示。



然而很現實的是,一個人能寫出什麼或者講出什麼話,根本於我們的認知邊界。換句話說,如若無法輸出有品質的內容,也表示腦袋空空哩!

所以,每每停頓下來,或許是語塞,或許是發現最近的自己很貧乏。要是不想要只是分享日常瑣事或者回顧過去的經歷與故事,那麼,必須有高品質的「輸入」,才能夠進行有意義的「輸出」。

而所謂寫作的技巧、風格與修辭,其實都是手法,或者說,是一個框架、一種方法論。但問題是,如果這個人腦袋是空的,沒有什麼原創的或新鮮的想法,那麼,用再多的修辭,也是無效的。

做線上課程也是一樣的。

有人認為,每一個人都能夠開課,只要有工具包就可以了,對嗎?

嗯,當然可以,如果我們重新定義「課程」、「知識」與「學習」的話——如果,對於課程的標準不再是嚴謹的、具備脈絡的內容,對於學習在於「知道」一件過去不知道的事情,或者就是習得某種技術,甚至,就只是體驗一波在潮流中的熱鬧感。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只能輸出什麼樣的內容。

而這也是我所認知的,那些前輩或長輩們的價值所在。許多的事情和經歷,真的需要時間的累積。有沒有經體驗過、是否曾經走過哪一遭,真的很樣。比如說,就看懂「局」這件事而言,除了不會看走眼的視力、閱讀空氣的嗅覺與判斷能力之外,還關乎人生經驗的累積。

當然,每一個人的經驗與觀察都有獨特的價值,但是,那些思考是否足夠支撐起開成一門課,就不一定了。如同,或許並不是每個人的人生歷練都足夠深厚到能夠把自己寫成一本書,對嗎?

在這一個每個人都有話要說,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時代,好像欠缺了基本的思考與時代的縱深。因為,許多的事情只存在於這個當下,在一陣鬧騰與喧嘩之後可能什麼都沒有剩下。

常常覺得,身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最不缺的或許就是情緒與立場了。

avatar-img
70會員
99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這一兩年,愈來愈常在各式的「美食探訪」或者拍攝「食物製作」流程、甚至「切開」的過程,聽到主持人說:QQ的也太療癒了吧、製作過程也太療癒了吧、一口吃下真的好療癒……;除了吃的以外,還有一些可愛的物品、風景……。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國高中的時候很屁孩,為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品味特殊,就是不會明目張膽的跟同學宣告我會聽五月天、SHE或是梁靜茹之類的——就是那些總是會出現在光南門口醒目廣告上面歌手或明星。
若將人生看作一場體驗的遊戲,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注意力」的總和,「你關注什麼,現實對你而言就是什麼樣子」。為此,若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就必須分心,讓分心幫助我們逃離「時間有限」的困境。但是,這卻忽略的這些體驗的深淺程度,以及重要程度,是否真的是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呢?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這一兩年,愈來愈常在各式的「美食探訪」或者拍攝「食物製作」流程、甚至「切開」的過程,聽到主持人說:QQ的也太療癒了吧、製作過程也太療癒了吧、一口吃下真的好療癒……;除了吃的以外,還有一些可愛的物品、風景……。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國高中的時候很屁孩,為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品味特殊,就是不會明目張膽的跟同學宣告我會聽五月天、SHE或是梁靜茹之類的——就是那些總是會出現在光南門口醒目廣告上面歌手或明星。
若將人生看作一場體驗的遊戲,每個人的體驗都是「注意力」的總和,「你關注什麼,現實對你而言就是什麼樣子」。為此,若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豐富的體驗,就必須分心,讓分心幫助我們逃離「時間有限」的困境。但是,這卻忽略的這些體驗的深淺程度,以及重要程度,是否真的是我們的人生要追求的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規條 個人 規則 專案 規矩 組織 字為人寫 識為人學 身為人煦 心為人偕 有人奮鬥的一次 就不敢在實在了 因為怕重蹈覆轍 怕利益的糾結 讓勤奮失去了意義 那工作讓人忘記了初心 我們啊……不能忘記互助合作的美好
Thumbnail
★檢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進而規劃美好未來的願景。
Thumbnail
不要看輕每一個人, 因為你不會知道..數年後, 這位你曾經瞧不起的人, 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永遠無需向任何人交代自己的人生, 說得再多,倒不如自己親身體會過, 任何結果都無法決定你的一生, 自己的歷程就是人生最好的養分。
Thumbnail
站在馬桶前,我像祭品,也像垃圾, 我把清出的東西當做祭品, 換一個看起來正常的自己。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規條 個人 規則 專案 規矩 組織 字為人寫 識為人學 身為人煦 心為人偕 有人奮鬥的一次 就不敢在實在了 因為怕重蹈覆轍 怕利益的糾結 讓勤奮失去了意義 那工作讓人忘記了初心 我們啊……不能忘記互助合作的美好
Thumbnail
★檢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進而規劃美好未來的願景。
Thumbnail
不要看輕每一個人, 因為你不會知道..數年後, 這位你曾經瞧不起的人, 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永遠無需向任何人交代自己的人生, 說得再多,倒不如自己親身體會過, 任何結果都無法決定你的一生, 自己的歷程就是人生最好的養分。
Thumbnail
站在馬桶前,我像祭品,也像垃圾, 我把清出的東西當做祭品, 換一個看起來正常的自己。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