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變城市的思考方法》談城市史就是城市哲學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本書作為一本輕薄短小、去蕪存菁的「城市史」教科書,涵括上古至今城市演進背後種種改變的設計,有實踐部分、亦有理論部分。


  實踐方面,如:新型武器的發明影響了城市設計,1453年土耳其攻打君士坦丁堡的加農砲,較傳統火炮投擲距離更遠、更準改變了城牆高度,取而代之的是護城河與土堤,並出現放射狀配置的稜角型碉堡,增加大砲防守的範圍;人口與經濟成長影響了城市設計,因城市規模擴大,導致市中心城牆拆除改為道路;衛生設備的發明與重視影響了城市設計,1596年英國人Sir John Harington設計第一座沖水便器,卻未受重視,直至1842年倫敦公務員查德維克寫了一份報告〈惡劣衛生設備對於倫敦窮人道德與衛生的影響〉,探討下水道系統與人口死亡、生產力的關係,才逐漸獲得重視。


  理論方面,如:19世紀末英國都市學家霍華德的田園城市,試圖創造低污染、高公共服務,以符合公平正義的城市;1929年歐洲成立的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追求功能、效率、合理的現代主義建築;1960年代美國記者珍雅各翻轉了現代主義將城市視為「空間與資源運用的合理性」的問題,而是視為「人與社群」的問題,提出由生態環境的角度看城市,城市不是一件物體(規劃者下的產物),而是一個生態系統;1970年代美國建築學家亞歷山大提出「模式語言」,強調使用者參與以及小規模成長可以構成校園、社區甚至都市,背後的人道主義理想亦影響了台灣1980-1990年由下而上、由內而外建築設計思維。


  本書亦歸納了城市起源的主要三說:一說是早期市集,二說是政權的拓展建造的軍事據點,三說是宗教廟宇為核心集居形成。城市的核心即為貿易(經濟)、武力(安全)與宗教(信仰),城市文明(生活、生產)便是利基於此發展。


  然而,城市是複雜的、變動的,包含了幾乎所有人類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活動,要如何談論城市史?又為何要談論城市史?若是為了歸納城市的設計方法,那麼該方法是可以複製的嗎?該方法是可以預測城市未來的嗎?在釐清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探討何謂歷史?


  歷史學家與小說家都在從事「情節構思」(使劇情化)。然而,歷史不同於小說在於,方法與對象的不同;歷史透過歷史學家的專業(技藝),即觀察、批判與分析而形成,其對象為有意義的作品而非意識形態。


  歷史是既客觀又主觀的,主客分離的歷史就不再是歷史。透過客觀的事實(檔案、作品、文物),再加入主觀的歷史選擇(重要性判斷)、主觀的因果關係網絡(區分必然與偶然)、及主觀的歷史距離(一方面設身處地還原情境,另一方面以超然後設的方式解釋)。而共同的主觀性之所以可能在於-「共同的人性」;即跨語言、文化的普遍人性。歷史最終理解的即是人性,透過重複、相似的人生(對價值、目標、信念、信仰的憶起),讓我們更認識自己、更接近永恆與真理。


  回到本書談論的城市史,提出東西方文明城市的不同起源、不同實踐及不同理論的發展,背後反映的城市史為單一個別的、因果時間軸上的、偶然的,其結果便是,城市史是不精確的、無法給出預測的。即便城市設計有方法,該方法亦是不精確的、無法複製的。但難道就不該談論城市史嗎?正好相反,而是在談論城市史時,必須輔以城市哲學史的角度切入,即以哲學普遍的、永恆的、必然的統一性,形成辨證關係下的城市(哲學)史,如此的城市史才有預測及關聯於你我生命的可能。


  人是追求意義的動物,哲學作為一種意義活動,城市哲學史讓城市史有理性化、追求永恆與真理的可能;而哲學亦透過城市史,有了實踐、免於理性暴力的可能。兩者形成一種辯證關係,即哲學既彰顯又摧毀城市史,城市史關聯於相似又不同於哲學。故城市(哲學)史的主體非城市而是人;即透過城市(哲學)史試圖解釋與理解人。讀者在閱讀中一方面完成城市史(作品),如:本書每一講最後皆附有建議的參訪地點,可將自身置於作品之內,理解作品的「處境」,以延續與發揚作品的生命;另一方面透過作品更認識自己。

2022/10/9

avatar-img
49會員
57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本書副標題為「為曼哈頓寫的回溯性宣言」,作者為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曾獲兩千年普立茲克獎,在台灣的作品有原定2015年試營運,中間歷經更換營造廠,最終於本月甫開幕的「台北藝術中心」。本書英文版於1978年出版,當年庫哈斯年僅34歲(筆者今年正好也34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本書英文版於2011年出版,作者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yne)是名建築師且任教於愛丁堡大學。本書不僅回顧了德希達實際參與法國巴黎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 1983–98)建築設計的討論過程,還說明了德希達的思想含義,如何以建築的方式被實踐。
  在座的各位建築先進午安,我們學習的那麼多年的建築,可曾想過「建築」是奠基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若未想過,是這個問題不重要,還是這是個「危機」?事實上,建築教育從未思考過建築學起源的問題,原因除了是不知道如何思考此問題外,更是完全忽視起源問題的重要性。   如同胡塞爾在1936年發表的
  Kevin Lynch於1960年《城市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提出的城市設計理論,認為城市是由5大要素構成,即1.路徑(paths)、2.邊緣(Edges)、3.地區(Districts)、4.結點(Nodes)、5.地標(Landmarks)。然而,19
  本書副標題為「工地認知心理與健康促進」,旨在探討工人與健康的關係。以營造「無檳工地」為目標、範例,思考維護工人之健康與工作背後的衛生醫療與營建體系。本書為衛服部國健署委託「無檳工地」計畫之成果,故議題限縮在檳榔,殊為可惜。不過,也提供了菸酒之外另一種認識工地、認識工人的路徑,推薦給關心工
  本書副標題為「為曼哈頓寫的回溯性宣言」,作者為荷蘭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曾獲兩千年普立茲克獎,在台灣的作品有原定2015年試營運,中間歷經更換營造廠,最終於本月甫開幕的「台北藝術中心」。本書英文版於1978年出版,當年庫哈斯年僅34歲(筆者今年正好也34
  關於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的10個小知識: 1. 隧道迄今正好百年,於1922年通車,成為交通與礦業運輸要道,隨著產業變遷,1985年「新三貂嶺隧道」通車,鐵路實施雙軌化,舊隧道停駛封閉37年(原單軌鐵路未達路線淨空標準),停駛後孕育出豐富的生態,如:蝙蝠、小魚、螃蟹、青蛙等。
  本書英文版於2011年出版,作者理查德‧科恩(Richard Coyne)是名建築師且任教於愛丁堡大學。本書不僅回顧了德希達實際參與法國巴黎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 1983–98)建築設計的討論過程,還說明了德希達的思想含義,如何以建築的方式被實踐。
  在座的各位建築先進午安,我們學習的那麼多年的建築,可曾想過「建築」是奠基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若未想過,是這個問題不重要,還是這是個「危機」?事實上,建築教育從未思考過建築學起源的問題,原因除了是不知道如何思考此問題外,更是完全忽視起源問題的重要性。   如同胡塞爾在1936年發表的
  Kevin Lynch於1960年《城市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提出的城市設計理論,認為城市是由5大要素構成,即1.路徑(paths)、2.邊緣(Edges)、3.地區(Districts)、4.結點(Nodes)、5.地標(Landmarks)。然而,19
  本書副標題為「工地認知心理與健康促進」,旨在探討工人與健康的關係。以營造「無檳工地」為目標、範例,思考維護工人之健康與工作背後的衛生醫療與營建體系。本書為衛服部國健署委託「無檳工地」計畫之成果,故議題限縮在檳榔,殊為可惜。不過,也提供了菸酒之外另一種認識工地、認識工人的路徑,推薦給關心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需要去區分開「批判思考」與「批評」、「指出問題」與「指責」。作為一個變動世界中可以變動的人,我們應該要能夠意識到「個別的行動成效不理想」並不等於「行為者就是一個不好的人」。那些不足之處被指出來之後,才有更好的機會被清除。只要我們還能夠修正,就不會淪為一座衰亡的城。
Thumbnail
探究巴黎歷史由來,不同版本的地名由來以及巴黎市區的特色。文章將由古代史到當代文化進行探究。
Thumbnail
從君士坦丁大帝於四世紀建都開始,歷代的皇帝就時不時地發動浩大的工程,一下子從帝國周遭搬運昂貴建材、上古雕塑與建築,一下子在首都建造宏偉的教堂或公共建築。這一切努力,使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之前的君士坦丁堡,成為歐洲、近東最為宏偉富麗的城市。同時代城市,估計只有九世紀的巴格達可比。 而這一切血汗付出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壹、      研究結論 城市商業的發展隨著人類文明歷經數千年歷史更迭,過去和未來都儼然成為人類生命璀璨的焦點。   1.        歷史上的城市商業:城市商業的歷史幾乎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起源,各個重要的文明城市都發展出了獨特的商業文化,留下了豐富的商業史蹟。舉以下例子:   n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地理位置、食物和思想發展對國家的興衰,本文根據《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內容做的分析模擬,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國家的興衰。白人國家給予許多人文底蘊、獨立思想和科技便利,享受許多時代福利,相對自由。瞭解整個世界發展和該國的關係可以讓你在之後的選擇中有更多想法來做篩選。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需要去區分開「批判思考」與「批評」、「指出問題」與「指責」。作為一個變動世界中可以變動的人,我們應該要能夠意識到「個別的行動成效不理想」並不等於「行為者就是一個不好的人」。那些不足之處被指出來之後,才有更好的機會被清除。只要我們還能夠修正,就不會淪為一座衰亡的城。
Thumbnail
探究巴黎歷史由來,不同版本的地名由來以及巴黎市區的特色。文章將由古代史到當代文化進行探究。
Thumbnail
從君士坦丁大帝於四世紀建都開始,歷代的皇帝就時不時地發動浩大的工程,一下子從帝國周遭搬運昂貴建材、上古雕塑與建築,一下子在首都建造宏偉的教堂或公共建築。這一切努力,使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之前的君士坦丁堡,成為歐洲、近東最為宏偉富麗的城市。同時代城市,估計只有九世紀的巴格達可比。 而這一切血汗付出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壹、      研究結論 城市商業的發展隨著人類文明歷經數千年歷史更迭,過去和未來都儼然成為人類生命璀璨的焦點。   1.        歷史上的城市商業:城市商業的歷史幾乎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的起源,各個重要的文明城市都發展出了獨特的商業文化,留下了豐富的商業史蹟。舉以下例子:   n
Thumbnail
歷史是記錄時間的學問,地理決定了世界的文化與歷史。本文探討了地理如何形塑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地理因素對於人類生活、貿易、宗教和藝術的影響。
Thumbnail
地理位置、食物和思想發展對國家的興衰,本文根據《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內容做的分析模擬,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國家的興衰。白人國家給予許多人文底蘊、獨立思想和科技便利,享受許多時代福利,相對自由。瞭解整個世界發展和該國的關係可以讓你在之後的選擇中有更多想法來做篩選。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