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6 句不起眼的話,只要經常說就一定能毀掉自己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幾天上班遲到了,精准地錯過了那趟還能打上卡的地鐵,在已經失去了全勤獎的前提下,我在內心狠狠痛駡了自己一個早晨:從小就磨蹭,長大了還磨蹭,多少次了老是這樣。

然後,我意識到:啊,「指責自我」怎麼又冒出來了!!

指責自我在精神分析裡也叫超我,目的是監督我們的行為,人人都有。

 

有些時候,「指責自我」真的很有幫助,讓人們有動力朝著目標前進——比如提醒我們要吃的東西不利於健身,或者我們要做的事情並不明智。


但,當指責自我出現的頻率太高,指責的言辭也特別像人身攻擊時:

來自指責自我的辱駡只會讓我們越來越內耗。

 

想知道你的「指責自我」有沒有太過分,讓你對自我的認知都變得消極,甚至影響到你的生活?來看今天的文章。

 


經常對自己說這6句話,

就是指責自我太強大了!



「唉,我就是個P人,計劃性的工作我都做不好!」

👉總在過度、僵化地認同我們身上的各種標籤。

*此處的P人也可替換為: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過度認同自己身上的精神疾病標籤等。

MBTI好,它好就好在它幫助我們用最簡單的方式對性格特質做了分門別類。每個人都能對號入座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然後跟與生俱來的特質和解(啊,原來我就是個靠獨處恢復能量的 i 人,於是勇敢拒絕朋友頻繁的邀約)。

但,有時候,過度認同了MBTI,或者其他各類標籤,也可能會困住我們,讓我們忽視自己所具備的能動性,以及忘記了哪怕是再穩定的人格也能隨著時間有一些微妙的調整和變化。

簡單來說,各類總結得出的語言標籤(比如把四腳獸們區分為貓、狗、豬等;把人的性格總結為8大類別的MBTI)雖然很有用,但放到人類身上時,卻容易因為標籤無法捕捉人性和生活的複雜性,而把一切過於簡化,如果人們代入其中,並對此深信不疑,反而變成了一種指責自我的工具。


 

「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我不說話了......」

👉習慣性地把一些明顯不公平、或無法控制的事情歸因到自己的頭上,怪自己沒做好。

例如,認為自己應該為朋友的壞心情或某些意外的不幸負責。這種自言自語的模式會讓我們承擔本不屬於自己的負擔和內疚,帶來毫無根據的內疚和不足感。

它往往忽視了形勢的複雜性和外部因素的作用。時間一久,這甚至會侵蝕一個人的自尊,因為我們會不斷發現自己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犯錯。

 


「為什麼別人都過得那麼幸福?」

 👉指責自我讓我們過度美化他人的生活,卻忽視了自己生活中美好的瞬間。

 這是一種不自覺地放大(Magnifying),只看到他人生活中展現出來的積極面貌,卻沒有留心到對方生活裡同樣有失意和消極的時刻。

眼中「別人的好」很可能是我們自己對部分理想生活的投射。如果真正去和別人細聊,或許 ta 也有很多生活困擾,甚至會反過來羡慕我們。生活一定不止苦澀,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才能把握快樂生活的主動權。

 

 

「 ta 們都不回我的消息,肯定是不想和我做朋友了吧」

👉在沒有任何真實證據的情況下,將朋友的安靜、不回復解釋為對自己不感興趣或厭煩。

甚至於盤算起朋友可能會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麼才不回復,但其實朋友只是在忙自己的事情。

這種指責性的話語常常導致誤解和緊張的關係,因為我們對假設的判斷和感覺做出了反應,但這些判斷和感覺可能並不真實成立。它容易助長不安全感和自我懷疑,因為我們因此而確信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是負面的,這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社交和自我形象。

 

「沒有其他辦法了,我就是完蛋了」

👉指責自我經常不考慮替代方案,非黑即白地認為一件事做錯就全都完蛋了。

這種指責性的聲音可能在工作遭遇瓶頸的時候冒出來,也常常出現在人們低谷期的自我對話裡。

當我們陷入這種消極的自我對話中時,生活會顯得非常片面。我們的視野被封閉了,我們開始相信現實就是我們的大腦告訴我們的那樣。

這一點在別人身上很容易發現,但要注意到信念對我們自己的影響就難多了。當我們戴上了紅色眼鏡時,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紅色的,於是我們按照世界是紅色的那樣行動,卻沒有意識到把眼鏡拿下來,世界就會變得不同。

簡單來說,當我們很在意自己的外表,那麼crush的拒絕就會被理解成是我們還不夠帥氣或漂亮的證據。但其實,對方也可能是因為三觀不一致或就是沒感覺才拒絕,這和外表關係不大。

當我們對每天必須做的事情感到壓力時,我們可能會忽略一個事實,即不做這些事情也是一種選擇。總是有不同的觀點,其中一些比其他的更有力量。

 


「我明明應該過得更好才對」

👉不管現在生活得如何,指責自我總在鞭笞我們,讓我們覺得自己過得還不夠好、做得還不夠好。

應該過得更好、我需要變得更好、我必須更好......類似的話語裡看似飽含了對自己變得更優秀的期待,但這其實也是一種對自我的攻擊。

因為現實中,我們對自己的很多「高要求」其實是不可能同時實現的(Fennel, 1999),比如每天累著上了一天班以後,晚飯還要保持三菜一湯的高規格......

「成為更好」或許是一件有意義和價值的事,但它不應該建立在自我否定、自我對抗的基礎上。我們應該學會與自己合作,讓我們內在世界變得更平和也更強大,慢慢成為我們想成為的樣子。

當然,指責自我的起源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

對一些人來說,這些模式可能源於童年的經歷-有一對高要求指責型的父母,ta 們從來沒有從父母那兒得到過足夠好的評價。

對其他人來說,根源可能是社會規範和期望。同輩壓力、過去的失敗或特定事件的情感創傷都可能導致指責自我的過度強大。

 

  

我們對自己說的話,

會影響我們的想法和行為


 

一個人所講述的語言會影響到接收者的感受,還會影響到接收者對世界和事件的看法,甚至發展成為一種固定的信念,並影響到做出的行為。而許多時候,這些語言的接收者正是我們自己。

 

比如,2019年的一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就發現,與疼痛相關的消極詞彙比中性語言更能加劇人們感知到的疼痛(Ritter et al., 2019)。

 

也就是說,當客觀情況的確不如人意的時候,如果我們再對自己加以批評、指責或謾駡,那麼這種痛感會加劇,並且讓我們困在這種情緒裡想不出合適的解決辦法。

 

此時,如果我們能夠給予自己一些鼓勵、安撫,和自己協同合作反而能更快地度過難關。

 

一項針對腳踝關節障礙患者的研究就發現,口頭鼓勵,特別是「go, go, go」和「go as far as you can」(盡你所能嘗試),可以提高患者在平衡測試中的表現(Jaffri et al., 2021)。

 

簡單來說,我們所說的話比我們想像中更加有力量。我們怎麼去描述和定義自己的人生故事和所經歷的事情,往往也會關聯到我們接下來該如何行動。

 

語言説明我們構建我們的世界並使之有意義。

 

我們對自己說的話在塑造我們的內部和外部體驗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受到指責自我嚴重控制的人,ta 們對自我的敘述也會變得越來越消極,深陷其中,看不到未來再發生改變的希望。

 

這並不是說,有過消極自我對話體驗的我們要立馬完成轉換,雞湯式地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很好,我很厲害」,然後一切就能重振旗鼓,生活咻地一下發生轉變。

 

相反,我們是要逐步找到那些「例外」的時刻,來一步步修正嚴重偏移了的消極自我敘述,對抗腦海裡那個指責自我錯誤的決斷,反擊它那些本就不是客觀事實的表述。

 

 

下次又開始消極表述

試試看做這幾件事


 

既然我們意識到了指責自我說的話常常是有問題的,那麼我們可以重新決定如何回應這個內在批評者說出的話語:

 

1. 質疑它。這個想法是基於事實還是我內在的感覺?如果朋友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我也會這麼對ta說嗎?這樣做可以幫助我們開始對抗指責自我,用更客觀、中立的觀點取代它。

 

2. 記錄每天的心情,並在心情後附帶一件具體的事情。蘋果使用者系統升級後在健康那裡會新增一個「心情記錄」,它會在每天的16點和晚上的23點提醒我們記錄心情。每週末或月末回顧一下,你會發現,其實你也有開心的時候,不是永遠那麼糟糕和倒楣。


3. 放自己一馬。前面我們說到,一部分人的指責自我模仿形成于高指責的父母。想想看,小時候被父母指責是不是很委屈,那現在你還要自己扮演父母指責自己嗎?給自己一點點同情,安撫自己,「確實做得還沒那麼好,但我已經很努力了,會一點一點進步的」。

 

當然,如果你身邊有朋友和你表達過類似的困擾,比如說感覺自己好像很討厭自己,或是覺得自己很糟糕,在有餘力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為朋友這樣做:

 

1. 具體到行為或細節的誇讚。比如內向的朋友第一次做了公開演講,比起「你真棒」,帶上細節的「你以前都不敢上臺講話,今天卻突破了自己的舒適圈,你真的很厲害!」會更好。

 

2. 替 ta 反駁那些下意識的消極表述。下一次 ta 又說討厭自己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好的時候,告訴 ta 讓你覺得很好的地方~

 

一旦我們開始反擊,指責自我就會回歸到它原有的位置,是提醒而不再是謾駡或過度地指責。

 

每一個人從出生到現在,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沒有一個人是全然完美的,我們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但更需要看到自己的力量和優勢。

 

如果你覺得今天這篇文章很實用,不如 轉發 到朋友圈,讓同樣經受指責自我捆綁的大家都能鬆綁,也歡迎 轉發給那位你馬上想到的朋友,讓 ta 意識到自己承受了太多不必要的指責,是時候反擊了!

 

 

今日互動

你的指責自我強大嗎?

來評論區聊聊吧~

avatar-img
45會員
125內容數
#自我成長 #情感 #育兒 #焦慮 #抑鬱 #催眠 自己看不到全面,需要他人的協助。 亮亮帶你“關注自我和內心”,引領健康生活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飯糰@亮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的室友經常做事有頭沒尾嗎?本文分析爛尾現象背後的原因,提供建議和方法,如何與爛尾人相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作者從行為生態學、認知靈活性等角度深入分析,並提出溝通、共情、設立紅線等有效工具,解決爛尾現象帶來的困擾。
缺乏信任的感情,就像是一輛沒有汽油的車。你可以舒適的呆在車裡,卻無法無法前行。 一段感情能否长久,信任发挥了特别关键的作用。你有什么培养信任的方法?快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过往的相处、曾经热烈的爱早已深深刻在了我们的人格里,成为了一部分的我们。选择以一种珍视过去感情的方式,和对方好好说分手,其实同样可以给这段感情一个好的结尾和交代。 每段感情都值得一个体面的结束。你有过好好说分手的经历吗?快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有一天我們可能無話可說的 ,但我們也曾經無話不說,在此刻的這一分鐘我們是極好的朋友,那就夠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永恆。不對任何關係產生不必要的執念,才能讓彼此愉快的做自己。我始終活在緣分之中,而並非關係裡。
如果生命只剩下 7 個月,你會做什麼?
养成爱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带来明确的回报,但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让你心生感慨:当时坚持下来了真好。即便最后没有坚持下来,过程中得到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你的室友經常做事有頭沒尾嗎?本文分析爛尾現象背後的原因,提供建議和方法,如何與爛尾人相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作者從行為生態學、認知靈活性等角度深入分析,並提出溝通、共情、設立紅線等有效工具,解決爛尾現象帶來的困擾。
缺乏信任的感情,就像是一輛沒有汽油的車。你可以舒適的呆在車裡,卻無法無法前行。 一段感情能否长久,信任发挥了特别关键的作用。你有什么培养信任的方法?快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过往的相处、曾经热烈的爱早已深深刻在了我们的人格里,成为了一部分的我们。选择以一种珍视过去感情的方式,和对方好好说分手,其实同样可以给这段感情一个好的结尾和交代。 每段感情都值得一个体面的结束。你有过好好说分手的经历吗?快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有一天我們可能無話可說的 ,但我們也曾經無話不說,在此刻的這一分鐘我們是極好的朋友,那就夠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永恆。不對任何關係產生不必要的執念,才能讓彼此愉快的做自己。我始終活在緣分之中,而並非關係裡。
如果生命只剩下 7 個月,你會做什麼?
养成爱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很难带来明确的回报,但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让你心生感慨:当时坚持下来了真好。即便最后没有坚持下来,过程中得到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昧的述說他人終有一天會難以平衡,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自身的縱容,又怎會演變至今日的地步,故,首要之務是理解自己,並針對自己撰寫,進而避開同樣的問題。 1.嫉惡如仇: 這點是真不好改,對我而言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那便不該出現於決策之中,然而也正因這點,於世人皆有出入,因為終究太
Thumbnail
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清理」不對的頻率~ 你愛你自己嗎? 大部分的人自小被教育,應該要如何才是優秀,應該要獲得什麼才叫尊榮,那一點一滴深刻的刻劃在潛意識,當沒有到達那樣的程度,就批判自己、虐待自己,認為這樣的自己不配擁有所有的好,也認為這樣的自己得不到別人的真心對待~ 其實,真正在傷害你自己的,
還是回到文字來記錄和療癒自己。 這陣子其實累積了滿多焦慮的情緒,到今天算是到了一個臨界點,因為我看其他人、其他事情總是不順眼,帶著批判。 經驗讓我知道,這就是我在批判自己、對自己苛刻的反映。 我批判自己,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然後產生焦慮。我太想控制一切,不想接受不確定,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沒有盡
Thumbnail
懂得反省是好事。如果缺乏自我反省的標準,面對所有的批評或者錯誤,全都歸咎自己,這樣將會在職場上迷失自我,面對工作惶惶不安,隨波逐流不知所往。
Thumbnail
別把人生活得像待辦清單,每天都在滿足內在批判者的要求 -艾美.布魯納 內在時常會有一個聲音對我說,你要小心,還有很多你應該注意但你沒注意到的危險,不要粗心大意,不要太過自信,要是因為你的疏忽而發生意外,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這種自我批判的聲音是否讓你感覺熟悉?讓你一直感覺到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但
或許只是一個很一般的工作交代,但是就會落入一種深深的懷疑與自我認知問題,真的覺得自己好像很糟糕,但其實我都已經在做了,比你們說之前我就開始在做了,因為這些東西真的很亂。
Thumbnail
責備使自己成了關係中的被害者,都是因為我,對方或事情才會如此吧! 但這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延伸出受害者情緒 要找出自己能負責的部分,而這時要使用理性來看待事件的發生。 藉由觀察自己
Thumbnail
作為一個高敏人,我經常都會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過一些事是令我後悔或者事後回想起會自我懷疑,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做?會不會太丟臉了?」這個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有時回顧一些自己出過的舊文章,內心也會覺得「嘩!你咁都可以post出來?」 ⋯⋯ 的確我只是隨心所欲地寫,沒有什麼文筆可言。我想我的優勢是穩定出
Thumbnail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昧的述說他人終有一天會難以平衡,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自身的縱容,又怎會演變至今日的地步,故,首要之務是理解自己,並針對自己撰寫,進而避開同樣的問題。 1.嫉惡如仇: 這點是真不好改,對我而言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那便不該出現於決策之中,然而也正因這點,於世人皆有出入,因為終究太
Thumbnail
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清理」不對的頻率~ 你愛你自己嗎? 大部分的人自小被教育,應該要如何才是優秀,應該要獲得什麼才叫尊榮,那一點一滴深刻的刻劃在潛意識,當沒有到達那樣的程度,就批判自己、虐待自己,認為這樣的自己不配擁有所有的好,也認為這樣的自己得不到別人的真心對待~ 其實,真正在傷害你自己的,
還是回到文字來記錄和療癒自己。 這陣子其實累積了滿多焦慮的情緒,到今天算是到了一個臨界點,因為我看其他人、其他事情總是不順眼,帶著批判。 經驗讓我知道,這就是我在批判自己、對自己苛刻的反映。 我批判自己,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然後產生焦慮。我太想控制一切,不想接受不確定,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沒有盡
Thumbnail
懂得反省是好事。如果缺乏自我反省的標準,面對所有的批評或者錯誤,全都歸咎自己,這樣將會在職場上迷失自我,面對工作惶惶不安,隨波逐流不知所往。
Thumbnail
別把人生活得像待辦清單,每天都在滿足內在批判者的要求 -艾美.布魯納 內在時常會有一個聲音對我說,你要小心,還有很多你應該注意但你沒注意到的危險,不要粗心大意,不要太過自信,要是因為你的疏忽而發生意外,你會後悔一輩子的! 這種自我批判的聲音是否讓你感覺熟悉?讓你一直感覺到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但
或許只是一個很一般的工作交代,但是就會落入一種深深的懷疑與自我認知問題,真的覺得自己好像很糟糕,但其實我都已經在做了,比你們說之前我就開始在做了,因為這些東西真的很亂。
Thumbnail
責備使自己成了關係中的被害者,都是因為我,對方或事情才會如此吧! 但這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延伸出受害者情緒 要找出自己能負責的部分,而這時要使用理性來看待事件的發生。 藉由觀察自己
Thumbnail
作為一個高敏人,我經常都會反思自己有沒有做過一些事是令我後悔或者事後回想起會自我懷疑,覺得「為什麼會這樣做?會不會太丟臉了?」這個情況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有時回顧一些自己出過的舊文章,內心也會覺得「嘩!你咁都可以post出來?」 ⋯⋯ 的確我只是隨心所欲地寫,沒有什麼文筆可言。我想我的優勢是穩定出
Thumbnail
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症的朋友們,很容易自我批判、自我攻擊,覺得自己狀況不佳造成他人困擾,感到內疚自責。這篇簡單分享一個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我們需要養成新習慣,取代舊習慣,而習慣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準備一本筆記本,從三個點練習重新看待自己的方式。 像我常常忙完一天工作,回家後明明應該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