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在數不清的擰巴、又安撫操心的自己…反覆循環後終於下定決心,我要離開這個待了近10年的公司。
老實說,我跟同個公司提了兩次分手。
非服裝設計本科的我在進公司後邊做邊學,幸運的是遇到很照顧人且契合的主管,甚至在剛起步經濟不穩定的時候提供不少協助。主管的信任讓我常有開發新客人的機會,相對工作帶來的壓力強度讓我喘不過氣來;聖誕節、跨年等開心的活動都是在加班,還曾發生過下大雨的夜晚加班到錯過捷運末班車(除了沒加班費之外也沒有交通補助)。跟上面求救得到「是成長痛」、「要調適自己」的答覆,一度讓我認定都是自己的問題。事後了解到一切的不適都是"burn out"造成的,離職後花了快2年的時間才覺得身心狀態變回正常。
離開後眼中的世界都是明亮的。
沉澱一段時間後到台灣一家水泥文創公司短暫打工,裡面同事都非常nice而且工作氛圍輕鬆(中午大家還會一起自炊煮火鍋)。這時候感到自己格格不入,之前只有在辦公室工作的我顯得很緊繃放不開。這次經驗讓我體驗到不一樣的工作模式,也遇到熱愛藝術、很酷的廠長,除正職做文創外私下也在做網版印和數位影像。
我發現自己還是喜歡針織設計後開始找相關的工作,沒想到遇到很雷的公司,大部分的同事都是抱持著養老的心態在工作,同事間的相處劍拔弩張(有同事吵架後自己跑回家(?)大家找他還說自己都在公司啊),遇到的主管也是做事沒有脈絡、雜亂,當問題發生時第一時間都是責備下面的人,這樣的環境讓人窒息。剛好前公司對我招手就回去了。
回來後從負責一個品牌開始到帶兩位同事一起延伸做到四個品牌、也獨自開發近200款的新樣式,在三年內實現起初跟老闆立下的flag—想要帶一個team(現在回想覺得自己好敢說啊)。過了這麼多年後即使我的自主權變高,也在創意發想中得到不錯的正面回饋,即使知道自己可以穩穩地做下去還是決定離開。最主要原因為在於介意的核心問題還是存在:公司目標不明確,像無頭蒼蠅追著看不到的盡頭;工時過長造成的倦怠排解不了、制度不完善,情經常勝過理;要做到大主管的天花板太高,糾結於需捨棄某部分的價值觀、要犧牲我最看重的自由,但得到的回報卻不成比例。
我相信幸福企業是存在的,但我所處的產業平均來說工作環境大同小異,心裡的我在吶喊:「不想再一個籠子換到另一個籠子。」誠實地說下一步怎麼走還沒有頭緒;以現實面來看,為了生活還是得找份工作餬口,不過靈魂告訴我該在目前的權力追逐中停下來了。最近看到一支影片裡面有句話很喜歡:「人生就像在霧中開車,你只看得見前方的兩公尺,但是你能這樣開完一整條路。」我們能掌握的就是將每天眼前的日子過好,照顧好當下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我很幸運的是遇到不錯的同事,基本上也沒勾心鬥角或是派系鬥爭。提離職的時候曾漾起像要跟愛人提分手的「毋甘」。
職場訓練讓我成長、處事更圓融、比較能同理周遭的人,讓我在經濟上能照顧自己和家人。喜歡認真工作、為達到目標努力的自己,是不喜歡時間被別人掌控。也開心能從不同面向認識自己,例如在彈性高的環境中更能發揮出創造力、如何高效的處理問題。當初選擇回老東家是選了捷徑,知道在這條路上可以過得很順遂;但現在知道在這個籠子裡被剝奪的比能得到得更多,該勇敢的尋找我想要的理想生活了。
我覺得很弔詭的是為什麼在工作上遇到困難都會竭盡所能的解決,當生活上想做出轉變時腦海中卻預設了一堆無法克服的困境?為什麼要覺得自己會過得很糟呢?
想大聲跟宇宙許願:「我會過得很好!」且也會讓自己朝過得好的路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