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設定過目標後卻感到困難重重無法前進?為什麼有些人能夠不斷達成自己的目標,而有人卻掙扎於起點?答案可能在於一套科學而有效的目標設定方法。
而在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中,理解如何有效設定目標是每位高效能人士展現卓越成就的關鍵。
目標設定理論的奠基者馬里蘭大學的艾德溫·洛克(Edwin Locke)教授,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大學的蓋瑞·萊瑟姆(Gary P. Latham)教授,於2002年10月在《美國心理學家期刊》中發表了題為〈建立實用的目標設定和任務動機理論 - 35年的歷程〉的文章。這篇文章回顧了35年來目標設定理論的實證研究,並提出了「目標設定理論及高效能循環的基本要素」的框架。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目標設定理論的核心發現、運作機制、目標效果的調節因素、目標與滿意度的關係,以及目標在激勵過程中的中介角色。同時,他們解釋了目標設定理論的外部效度和實際意義,並討論了未來目標設定研究的新方向。
文章還闡述了目標設定與其他理論的關係,以及該理論的一些局限性,透過此理論幫助我們理解目標設定的力量及其對個人表現的影響。以下簡略說明目標設定理論的核心原理(後續內容在其他文章說明)。
目標被視為行動的對象或目的,例如在指定的時間內達到特定的熟練水準。該研究主要關注對組織或與工作相關的任務表現進行預測、解釋和影響。
在目標難度與表現之間的關係:研究顯示,當任務難度適中時,努力程度最高;而當任務極簡單或極困難時,努力程度最低。亦即較高或較困難的目標會產生最高水平的努力和表現。只有在能力極限達到或對高度困難目標的承諾消失時,表現才會趨於穩定或下降。
該研究結果顯示,具體(specific)且困難(difficult)的目標,始終比敦促人們盡力而為,能產生更好的表現。簡而言之,當人們被要求盡力而為時,他們通常不會達到最佳表現。這是因為盡力而為的目標缺乏外部標準,因此被個體自行定義。
目標的具體性本身不一定會導致高表現,因為具體目標在困難程度上存在差異。然而,目標的具體性能減少因目標模糊性而產生的不確定性,進而減少完成目標的變異性。
例如「比去年同期增加銷售額10%」而不僅是「努力提高銷售額」的目標,更能讓人知道需要達到什麼標準。
一個好的目標不僅指引行動的方向,還能調節個人在追求這些目標過程中的持久性和承諾。這些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促使你願意持續努力,即使面臨挑戰也不輕言放棄。這種調節作用強化了個人對目標的承諾,尤其是在目標與個人的願景和價值觀緊密相關時,其效果更為顯著。而過於簡單或過於困難的目標則可能導致努力降低。
有效的目標設定離不開持續的反饋機制。反饋不僅是評估進展的工具,更是優化調整的基礎。透過及時的反饋可以幫助個人識別和彌補不足,增強自我效能感,從而維持或增加對目標的承諾。這種從實踐中得到的直接數據反饋,是不斷優化表現、達成甚至超越目標的關鍵。
例如,如果你正在準備一個重要的演講,邀請信任的同事來評估你的排練並提供建議,將有助於你更好地調整和準備。
為了有效運用目標設定理論,你可以參考以下簡略步驟的指引:
透過這些步驟,你將能夠更有效地設定和達成目標,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個人生活中。立即開始設定你的目標,並利用這些策略來實現它們,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個人成長鋪路。
作者:黃博駿(臺灣高效能創新研究公司創辦人、中華高效能研究學會理事長)、羅凱揚(台科大企管博士)
歡迎加入 Line@ 學習提高效能的技巧、方法與AI工具!https://their.pse.is/5lkfga
協助你培養好習慣、達成目標創造高效生活的習慣養成課程教學
LINK:https://hahow.in/cr/yeastha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