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技能可學.特質難改 | 從幼仔到雄鷹的心態轉變

知識也可以用聽的


最近和朋友聊到人格特質與創作風格的議題,

讓我開始思考自己與他人為何不同?

如何建立自我的風格?

為何不被他人同化?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總有個放蕩不羈的小子不斷地提醒著我們要傾聽他的聲音才不會迷失了方向』。

 

常常有人調侃道:「男人心裡總有個長不大的男孩」

其實這句話相當立體的詮釋【心中的聲音】

因為孩子的想法單純,相較於成年人更容易說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若是善用男孩這個腳色,我們可以更清晰的探索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

但孩子氣的缺點就是不受控,由於太過順從身體的慾望,導致各種失禮胡鬧的行為出現,最後被長輩們訓斥,而學會男孩就是不斷的接受打擊,才有機會成為男人。

但學會教訓的過程不僅限於學生與社會新鮮人,只要我們不斷的學習新知,就有可能在重複的感受挫折與打擊後,經過一翻嚴苛的考驗,獲得新的自己。

 

相較於還未在經濟上獨立或是無法獨自生活的『幼仔』來說,在社會打滾過的老鳥們應該更容易發揮【學習】的技能,因為離巢的成鳥不再被父母掌控,經過一段時間後也明白自主獨立的自由是多麼可貴。

 

可是說來可笑,過去那『無微不至』的教育,讓許多早該離巢的成鳥依戀原生家庭,溫暖的安全感讓他們失去獨自翱翔的能力,而父母不容許孩子失敗的想法,更是從小抹殺冒險的精神,讓該是犯錯成本最低的孩子們卻不願嘗試未知,親手將習得無助的枷鎖扣在了孩子的脖子上。

 

因此,我們在『探索』自己風格與『學習』某項技能之前,必須將身上的枷鎖解除。

在觀看以下的內容之前,必須將【失敗的恐懼】先放在一旁,理解在執行任何事情的當下,儘管沒有犯錯也都有可能失敗,也會有很大一部份的時間會落後於其他人,產生無止盡的追逐感,並且在付出努力的最後,得到的可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接下來我們要體驗的是【人生的無常】,請大家站穩腳步,共勉之。

 

技能&特質

技能可以學習,特質無法改變

這是我與朋友討論時體驗最深刻的一句話

 

我們可以想想自己什麼時候願意學習一項技能?

是想要習得技能後的成果,或是需要技能來幫助我們呢?

其實兩個原因都有,或是說這兩股驅動力最常見。

但比起『想要習的技能後的成果』作為動力,『需要他人技能的幫助』或許更加合適。

因為人的本性好逸惡勞,如果有更輕鬆的方法可以達到目標,那我們十之八九會毫不猶豫地選下去,但這又會造成一個麻煩的問題是『如果一直出現更好的方法怎麼辦』,而這就是選擇前者作為動力容易在過程中放棄或是動搖的原因。

 

如果我們將學習技能視為『向他人請益』呢?

或許就不會將目光專注某一種好處上,而是看到習得技能後可以發展的可能性。

 

例如健身

許多人把健身定義為減肥專用或是想變壯的人才需要的技能,但他們並不了解這些只是其中幾項好處而已。

雖然我不認為這樣的起心動念不好,但比起長年學習健身,將這項技能歸類為生活運動的人來說,將健身視為『獲得自己身體的掌控權』是更能夠維持動力,而且運動的效果是更有效更長久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對於他人給予的建議與幫助都以寬闊的角度看待,並客觀的判斷這些資訊,這讓他們學習的效率超越一般人,成果也更加的全面。

 

因此,當我們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必須放下許多成見,避免我們片面的理解一件事情,或過度依賴某個角度的想法,落入盲人摸象的窘境。

所以先虛心地請教各方意見,即便這些資訊是已知,但同樣的方法由不同的人詮釋,就有機會看到過去沒注意到的細節,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這些自己注意不到的小撇步,這讓誠心學習的我們得以和閉門造車的他人逐漸拉開距離的關鍵。

 

特質無法改變

與技能的學習不同,人的特質是無法改變的,我們能做到的只有發掘和協調。

發掘從未見過的自己,協調各項特質之間的衝突與合作,是我們接下來要著重的部分。

精確來說,特質無法改變的是『極限』,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每個人的上限都有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是一般人的100m衝刺速度不會低於11秒,這是我們普遍的認知,而學生時期不斷地進行體能測驗,就是在發掘可能有運動特質的幼苗。

但有趣的是,有許多當初測驗成績不錯卻在訓練過後,被當初成績不怎麼樣的其他選手超越。

會形成這種逆轉的狀態通常是因我們『片面評估所需的特質』所造成的偏誤。

例如,成為有影響力令人尊敬的廚師,所必要的能力可不只有廚藝,還要有建立團隊溝通的能力【交際手腕】。

你可以想像,一個廚藝高超、五感敏銳的A廚,他一個人的出菜速度與精準度比三個二流廚師加起來還要高,可是廚房裡只能有他一個人作業,因為其他人無法配合那神乎其技的操作。

而另一個能力不錯但實力略遜一籌的B廚,卻能在大家第一次合作中找出團體裡每個人的優缺點,並且安排出最適合這個團隊配合模式,甚至他有能力說服A廚師與其他隊員合作,一起創造1+1>2的局面。

那最後名留青史的主廚會是A還是B呢?

答案想必顯而易見吧!

詳細可以去看地獄廚房三季,裡面有許多這種一人撐場VS團隊合作的對局。

 

說回來百米運動員的情境,這些被超車的運動員們通常有著不錯的田徑基因,不過這並不決定最終的選拔結果。

雖然有些小運動員擅長奔跑,但他們無法理解訓練的精隨,只能照著教學做出還可以的訓練動作。

經過時間的累積,那些原本落後的運動員在透過科學訓練的幫助下,慢慢地抹平先天的差距,在身材、肌肉、心理狀態都逐漸相近的狀態下,彼此真正的天賦差距才被顯現,最後留下來的就會是天生基因良好,加上對訓練與技術高度掌握的菁英運動員。

 

所以說,特質無法改變,但想發掘特質還得先對技能投注時間,而且還不能就單一特質定義其真正價值,必須全面考慮各項特質與技能之間的搭配是否有競爭力,最後才能知道這個人是否真的擁有適合這個領域的特質。

 

結論

再理解技能與特質的行程後,我們回顧一開始所說的習得無助。

如果你對失敗感到恐懼,那勢必得深入探索自己的內心,那道沉重無比的枷鎖到底該如何解。

否則從學習技能開始就會出現各種自我懷疑,那更別提後續的特質發掘以及協調了。

如果你已經開始行動,那恭喜你。

因為這條路其實不好走,你有勇氣面對他,並跨出第一步,我認為在現代這人人躺平、自我放逐的時代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件事。

所以請保持住良好的心態,希望各位能早日踏上屬於自己的旅途,也盼望同道中人們有天能相聚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而我願意給大家一個機會互動,就在明天的直播。

到時候再見了,我的朋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