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如何透過角色轉換來激發生活和工作的動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很重要。


我目前是把一天分成3個八小時,扮演三種角色。


角色一:統計機器學習研究員 (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


角色二:知識工作愛好者 (早上四點到早上八點&下午四點到晚上八點)


角色三:晨型人 (晚上八點到早上四點)


在扮演角色一的時段,


我全力做所有與研究員相關的事情。


讀文獻,設計實驗,準備投影片,教學,


開會給學生指導,用Obsidian操作學術知識工作流。


在扮演角色二的時段,


我會全力滿足我當天的好奇心。


讀閒書,學課程,寫Thread分享文章,


在Obsidian實驗卡片盒筆記法啟發的新工作流,


聽得到App的課程,逛日本Amazon的新書。


在扮演角色三的時段,


我會睡前泡熱水澡放鬆,快速進入深度睡眠,


醒來後立即離開床動一動,規劃今天具體的待辦事項。


而一週的七天,我在週日到週四這五天會扮演這三種角色,


週五週六這兩天就自由,隨意安排自己想做的事,


可以是Netflix 連續看 6小時,可以出外晃晃。


那麼,你的三種角色是哪三種呢?


事情的優先級,


照我經驗,


根據你在該時段扮演的角色決定最高效!

avatar-img
539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神速時短的第30頁有個很有趣的觀點。 這個觀點主要是說,一個任務如果要完成的快,就要讓許多人都牽涉在裡面。 的確,例如平常我所參與的研究計畫,如果計畫參與者很多, 就會有很多正式的規律會議,會有很多文件被產出, 而研究計畫也就更快能夠成文,成為結果。 以這個點去延伸,其
每個數學愛好者, 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啟示。 本文想與你分享, 三個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的重大啟發, 幫助你在數學旅程中獲得更多樂趣與成就。 ▋啟發1 - 不同領域的碰撞啟發創新思維 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時, 發
For generalizations or research that also applies to other cases, we need problems, concepts, and, whenever possible, theories. 如果推廣與研究要到其他的案例,我們至少需
神速時短的第26頁提到, 「決斷力」是決定「什麼不需決定」「什麼不需掌握」的能力。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對「決斷」的理解常常是「下定決心要做什麼」, 而不是往避免做決定與避免學習的角度去理解。 其實,真正的決斷力,不是快速做出選擇, 而是「辨識出什麼事情真的需
在我的經驗上,大部分的挫折, 其實是一種事實上不適合, 但心理上又覺得自己很適合, 造成的內在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衝突。 所幸,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遇過非常優秀的人, 我也更知道我自己適合怎麼樣的事情, 更知道什麼是我自己能持續做下去的。 我有三位認識十年以上的
書店是一個能讓人心靈成長的地方。 這篇文章適合任何喜愛書籍和書店的人閱讀。 無論是探索新知識還是尋找靈感, 書店總能給予我們意想不到的啟發。 ▋成長時刻1 - 青少年時期的探索 從15歲到18歲, 我在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就讀。 每個週末, 父母帶我到
神速時短的第30頁有個很有趣的觀點。 這個觀點主要是說,一個任務如果要完成的快,就要讓許多人都牽涉在裡面。 的確,例如平常我所參與的研究計畫,如果計畫參與者很多, 就會有很多正式的規律會議,會有很多文件被產出, 而研究計畫也就更快能夠成文,成為結果。 以這個點去延伸,其
每個數學愛好者, 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啟示。 本文想與你分享, 三個我與摯友共同學習數學的重大啟發, 幫助你在數學旅程中獲得更多樂趣與成就。 ▋啟發1 - 不同領域的碰撞啟發創新思維 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學習代數拓墣、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時, 發
For generalizations or research that also applies to other cases, we need problems, concepts, and, whenever possible, theories. 如果推廣與研究要到其他的案例,我們至少需
神速時短的第26頁提到, 「決斷力」是決定「什麼不需決定」「什麼不需掌握」的能力。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對「決斷」的理解常常是「下定決心要做什麼」, 而不是往避免做決定與避免學習的角度去理解。 其實,真正的決斷力,不是快速做出選擇, 而是「辨識出什麼事情真的需
在我的經驗上,大部分的挫折, 其實是一種事實上不適合, 但心理上又覺得自己很適合, 造成的內在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衝突。 所幸,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遇過非常優秀的人, 我也更知道我自己適合怎麼樣的事情, 更知道什麼是我自己能持續做下去的。 我有三位認識十年以上的
書店是一個能讓人心靈成長的地方。 這篇文章適合任何喜愛書籍和書店的人閱讀。 無論是探索新知識還是尋找靈感, 書店總能給予我們意想不到的啟發。 ▋成長時刻1 - 青少年時期的探索 從15歲到18歲, 我在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就讀。 每個週末, 父母帶我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簡直就像一個大型的角色扮演遊戲。每天早上,我們戴上不同的面具,扮演著各式各樣的角色。有時候是勤奮的小蜜蜂,有時候是八爪魚般的多工達人,更有時候是公司的救火隊長。但是,在這些角色的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這邊想寫幾個零碎時間的運用,例如我最近有一些實習,有時候中午午休的時候,或者是有時候有短暫休閒空檔的時候,會做的幾個事情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法則就是,看看當前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任務都不同,所以當然就會有不同運用方式,例如我學期間和實習期間當然運用方式有不同 例如,如果目標是A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最近發現自己可能在工作上的時間比較長,中間也沒有太多足夠的休息,導致自己無論在精神還是體力上都有一點受到影響,導致下班時間常常倒頭就睡,進而影響到自己每天的行程安排......
Thumbnail
透過健康的生活選擇和創造有利於工作的環境,是在把握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的同時,也同步讓身心與周遭條件產生加乘效應…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正確的順序:先成為,然後去做再擁有 (being)>>(doing)>>(having) 如果順序相反了,將會有很多摩擦 舉例1: 正確:成為晨型人>做到早睡早起>擁有多的時間 相反:想要擁有早晨的時間>試著早睡早起>總是失敗 舉例2: 正確:成為有錢人>做有錢人會做的事、和他們一樣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經營者、領導者、管理者還是一般員工,每個角色都有其獨特的心態和工作價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些角色的心態、他們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我們還會討論在面臨挫折時,如何轉變心態以應對挑戰。 角色定位、
Thumbnail
現在的職場,簡直就像一個大型的角色扮演遊戲。每天早上,我們戴上不同的面具,扮演著各式各樣的角色。有時候是勤奮的小蜜蜂,有時候是八爪魚般的多工達人,更有時候是公司的救火隊長。但是,在這些角色的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這邊想寫幾個零碎時間的運用,例如我最近有一些實習,有時候中午午休的時候,或者是有時候有短暫休閒空檔的時候,會做的幾個事情 首先,我認為最重要法則就是,看看當前的目標和任務是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目標和任務都不同,所以當然就會有不同運用方式,例如我學期間和實習期間當然運用方式有不同 例如,如果目標是A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菜脯 最近發現自己可能在工作上的時間比較長,中間也沒有太多足夠的休息,導致自己無論在精神還是體力上都有一點受到影響,導致下班時間常常倒頭就睡,進而影響到自己每天的行程安排......
Thumbnail
透過健康的生活選擇和創造有利於工作的環境,是在把握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的同時,也同步讓身心與周遭條件產生加乘效應…
Thumbnail
本書介紹一些觀念和心理學原理,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做出更好的決定、利用情緒激發創意和提升心智表現…
Thumbnail
正確的順序:先成為,然後去做再擁有 (being)>>(doing)>>(having) 如果順序相反了,將會有很多摩擦 舉例1: 正確:成為晨型人>做到早睡早起>擁有多的時間 相反:想要擁有早晨的時間>試著早睡早起>總是失敗 舉例2: 正確:成為有錢人>做有錢人會做的事、和他們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