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閱讀時間 ‧ 約 31 分鐘

影劇音樂看人生|《靈魂急轉彎》的虛無主義與存在主義:生命意義聯想與心理分析

前言:二刷《靈魂急轉彎》

皮克斯動畫電影,探討生命意義和個人存在價值。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虛無主義存在主義,可以揭示一些深層思想。

一刷的心得與分析:

本篇為二刷觀後感,相比於心理更多哲學性思考。


《靈魂急轉彎》(Soul)

迪士尼 Pixar 動畫《靈魂急轉彎》一個爵士音樂家試圖追求自己的夢想,卻在一次意外中和自己的靈魂分離,隨後展開了一段驚險的旅程,重新找回靈魂並實現夢想的故事。
電影中,主角經歷了不只一次的危機,重新發現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熱情。通過一個人的成長和轉變,展示如何從困境中走出來,試圖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

虛無主義(Nihilism)

虛無主義:認為生命本質上沒有目的、意義或價值。

22的虛無態度:

22 是一個未出生的靈魂,對地球生活和自身存在感到厭倦,不相信生命有任何意義。她多次表達對地球生活不感興趣,認為做什麼都無所謂,是典型的虛無主義態度。

這種虛無主義態度源於她無法找到自己的 「火花」(spark),那個讓她感到生命值得活的理由。

喬伊(Joe)的迷失:

喬伊是音樂老師,對生活感到不滿,認為唯有成為偉大的音樂家才能賦予生命意義。在靈魂世界,他同樣表現出虛無主義的特徵:生命的價值只能體現在成就和目標上

當他實現夢想(與明星登台共演)後,卻感到空虛,反映了當外在成就無法填補內在空虛時,人們可能會陷入虛無主義的陷阱。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存在主義:強調個體在無意義的世界中自主創造意義。

喬伊的覺醒:

喬伊在幫助22尋找火花的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他逐漸意識到,生命的價值並不僅存在於外在的成就,而是在於生活體驗和內心滿足感。

這一轉變體現了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即人要自己創造生命的意義,而非依賴外在成功或認可。

22的變化:

在地球的短暫經歷,22體驗到生活的美好,例如簡單的感官體驗與人互動等,這些讓她感受到存在的價值。最終找到的專屬意義正是存在主義所提倡的: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和創造。


哲學和心理學分析

弗洛伊德(Freud)和榮格(Jung)的心理動力學:

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而言,22 的虛無主義可被解釋為一種防禦機制保護自己免受失望和無意義感的傷害。她的態度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對自身價值的懷疑。

喬伊的存在主義覺醒則可視為自我實現的過程,通過探索和反思,開始理解並接受自己的生活方式。

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

喬伊的故事也反映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他在電影初期追求的是自我實現的頂層需求,但在故事發展過程中,他意識到基本需求(如食慾、關係和歸屬等)也相當重要。


總結

《靈魂急轉彎》透過故事角色,展示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的思想,最終似乎偏向存在主義的觀點,即生命的意義需由個體創造。電影鼓勵觀眾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強調每一個瞬間的價值,並提出:生命意義並不會只能來自成就,而是有機會存在平凡瞬間之中。


後記:生與死/行動或感受/生命是有備而來?

Can't Crush A Soul Here. That's What Life On Earth Is For.

笑出來。生前的準備學院不能殺死靈魂,但是人世可以。對於生命沒有積極感受的時候,看到這樣忠肯的金句,特別療癒。

Sometimes the spark isn't something you do. It's something you feel.

強調感受和體驗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具體的行動。

Your spark isn't your purpose.
That last box fills in when you're ready to come live.

「火花」並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標,而是一種準備好迎接生活的狀態。如若這樣的設定是真實的,那我在來到世間之前必也是 ready 才出發,便可破除了曾經認為「我沒有同意或想要擁有生命就被迫來到世界」的假設,似乎也是一種較為舒坦的說法。

無論現在的你是虛無主義還是存在主義,認定自己是被迫而來還是有幸活著,在閱讀的你正從事著品味生活的體驗。如同電影中平凡瞬間的感受、體驗、思考和創造,值得嘉許!

人生,到此一遊,不虛此行足矣。


推薦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進入一間咖啡廳,落地窗外時晴時雨,在寧靜的空間歇息、思考人生。 看似簡單的理論可能具有延伸道理;看似平凡的關係也能藏著深切領悟,我們一起在生活探索、了解自我、尋找人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