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2|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筆記的方法 #008: 精煉核心

為何要精煉筆記內容

精煉筆記內容不僅有助於提高信息調用效率,還能鍛鍊我們的決斷力與思考能力。

提高信息調用效率

精煉筆記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調用所記錄的信息。面對一本厚重的書籍或長篇文章,記錄所有“精彩內容”往往使筆記過於冗長,難以迅速提取有用信息。例如,當我們讀完一本學術著作後,若記下每個有趣的細節,筆記可能會長達數千字,最終成為無法快速檢索的資料庫。相比之下,若我們能集中在幾個核心要點,如同把書中的精華濃縮成數條簡短的筆記,這樣在需要時能夠迅速回憶起關鍵內容。

想像你在參加一個商業會議時,會議內容涵蓋了市場趨勢、競爭對手分析和未來戰略。如果你逐字逐句地記錄每個發言者的話語,筆記將變得非常冗長且難以使用。相反,若你能將會議中的核心觀點提煉出來,如“競爭對手A的新產品策略”、“市場趨勢預測”和“公司未來三年的發展計劃”,那麼在需要回顧會議內容時,只需快速瀏覽這些關鍵點便能掌握主要信息。

鍛鍊決斷力與思考能力

冗長的筆記通常反映了我們不敢放棄任何內容,缺乏對內容重要性的判斷。精煉筆記要求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判斷哪些內容對自己最有價值,並且集中精力記錄這些關鍵點。這不僅提高了我們的決斷力,還能培養深度思考的能力。例如,在閱讀一本關於個人理財的書籍時,如果我們將書中的每個理財建議都記錄下來,筆記會非常冗長且難以實行。與其這樣,我們不如專注於那些最能改變我們理財觀念的核心要點,如“制定每月儲蓄計劃”、“多元化投資組合的重要性”和“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這樣的筆記不僅精煉,還能直接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


如何精煉筆記內容


1. 先了解主幹,再從中挑選

不要急於在閱讀開始時就記筆記。這樣做容易陷入細節,導致筆記散亂且臃腫。我們應該先了解整本書或整篇文章的主幹結構,從宏觀角度把握內容分佈,這樣才能為後續的筆記精煉打好基礎。

具體來說,可以在閱讀前先翻看序言和目錄,了解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及其之間的關係。閱讀文章時,可以先大致瀏覽每個部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聯。這種在宏觀和微觀之間反覆切換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內容的主幹結構,從而更有效地精煉筆記。


2. 掌握常見的組織結構模式

理解書籍或文章的常見組織結構模式,有助於我們在閱讀時快速判斷其結構,從而更有效地精煉筆記內容。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結構模式:

  • 樹狀分類(Taxonomy)

樹狀分類將元素按層級進行分類和展示,常見於科學類書籍,如生物學中的生物分類法。這種結構的特點是將信息系統化和層次化,便於讀者理解各個層級之間的關係。樹狀分類不強調時間順序或邏輯因果關係,而是專注於元素的分類和層級展示。

  • 因果解釋(Causal Explanation)

因果解釋結構側重於解析事件的原因與結果,常見於社會科學類書籍。這種結構強調邏輯推理,通過分析原因與結果的關係來解釋現象。與樹狀分類不同,因果解釋不關心信息的層級分類,而是注重事件之間的因果鏈條。

  • 描述(Description)

描述結構專注於解釋事物的組成部分,常見於工程技術類書籍。它詳細描述元素的特徵和構成,不強調層級分類或時間順序。描述結構與流程與序列相似,重視細節的說明,但不涉及步驟或過程的順序。

  • 時間線(Timeline)

時間線結構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事件,常見於歷史或傳記類書籍。它的核心是展示事件的時間順序,幫助讀者了解事件的發展過程。時間線結構不強調邏輯推理或元素的層級關係,而是專注於時間上的連續性。

  • 論點/案例(Argument/Case)

論點/案例結構用來論證某個觀點,常見於政治、經濟或法律類書籍。這種結構強調邏輯推理和論證過程,通過提出論點和支持案例來說服讀者。與因果解釋相似,它重視邏輯關係,但更側重於證明某個觀點的合理性。

  • 內容結構(Content Structure)

內容結構概述內容的安排,常見於教科書或指南類書籍。它展示了書籍或文章的整體框架,幫助讀者了解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關係。內容結構不強調時間順序或邏輯因果關係,而是提供一個系統化的內容概覽。

  • 流程與序列(Process/Sequence)

流程與序列結構描述特定過程中的步驟,常見於操作指南或程序類書籍。它詳細說明每個步驟的順序和操作方法,重視過程的連續性。這種結構不關心時間順序或層級分類,而是專注於具體操作的順序。

  • 關係(Relationships)

關係結構分析元素之間的關係,常見於對比理論或分析關係的書籍。它展示了不同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聯性,幫助讀者理解複雜系統的內在聯繫。關係結構不強調時間順序或層級分類,而是專注於元素間的相互關係。

  • 故事(Story)

故事結構以敘事手法展示內容,常見於小說或個人傳記類書籍。它依賴於時間順序和情節發展,通過講述一個連貫的故事來吸引讀者。故事結構重視情感連結和敘事技巧,不強調邏輯推理或層級分類。


這九種知識結構各有其獨特的特點和應用場景。樹狀分類、描述和內容結構重視信息的層次化和系統性呈現;因果解釋和論點/案例強調邏輯推理和因果關係;時間線和故事結構依賴時間順序和敘事手法;而流程與序列和關係結構專注於過程的連續性和元素間的關聯性。通過了解這些結構的差異,我們可以更有效地組織和理解各類書籍和文章的內容。

了解了這些結構後,我們可以在拿到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時,判斷其使用的結構類型,並根據實際情況,重點閱讀和記錄對自己有價值的內容。


結論

學生在準備考試時,如果不精煉筆記而是記錄所有細節,會發現複習效率非常低。他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翻閱和理解所有筆記,但仍然可能無法抓住重點內容,導致考試時記不住關鍵知識點。在項目管理中,如果一位經理在會議記錄中記下了所有的對話和細節,而沒有將關鍵決策、里程碑和責任人精煉出來,會導致後續的項目跟進困難。團隊成員無法迅速了解各自的任務和進度要求,項目進展可能會變得混亂,效率低下。如果你學習烹飪並在食譜中記錄了每一個步驟的所有細節和備註,而不是只記住關鍵步驟和重要的烹飪巧,當你在廚房中忙碌時,很容易因為太多細節而感到困惑,影響烹飪效率和效果。在準備演講或報告時,如果你記下了所有資料的細節,最後會發現內容過於冗長,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傳達信息。這樣會使觀眾難以抓住重點,影響演講效果。計劃旅行時,如果你記下了所有可能的景點、活動和餐廳細節,而沒有精煉出最重要的目的地和行程安排,會導致旅行計劃雜亂無章,難以執行。這樣可能會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地方,影響旅行體驗。

這些生活例子都表明,不精煉筆記會導致效率低下、重點不明、思維混亂等問題。我們應該養成精煉筆記的習慣,以便在各種情況下更高效地使用和傳達信息。這不僅能提高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效率,還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閱讀過程中,我們應該先從宏觀角度了解書籍或文章的主幹結構,然後結合常見的組織模式,有策略地精煉出對自己最有價值的內容。通過這種方法,我們能夠更高效地學習和應用所讀到的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