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執"及處理

我怎麼可能是錯的

前言

從有意識以來,我們就一直在建立"我"的形象,我的名字,我的職業,我的身份,我的觀念,我的想法……並且越來越重視”我"這個字的身後代表,也越來越確信我的想法是客觀且公正的,因為,我的立場客觀,我的看法公正……因此在聽到不同於自己的看法者,特別覺得難受,特別感到不可思議……。今天聽的廣播特別提到此點迷失,他說:「網路訊息多元,似乎帶來了多元觀點,從而讓人更加客觀、持平,可惜,事實卻不是這樣的。我們因為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立場,因此在接收訊息時,我們偏向接收與我們類似或相同觀點的訊息,然後在同溫層中相互取暖,相互肯定,相互強化,從而越來越偏執:越來越認為自己才是對的、正確的,而不同意見者則是錯的、偏差的,……也越來越狂熱:對他們(不同意見者)越來越不能容忍,越來越不能接受。


我執

不同國家、不同黨派、不同陣營者越來越走極端,為什麼?因為只有"我"是對的,是重要的……訊息快速且多元的社會,抗爭、對立反而更加嚴重,更加無法溝通,只因為當事者都堅決相信「我不可能是錯的」,這應該是《我可能錯了》那本書,之所以令人矚目,引人深思的主因吧?書中兩個練習值得參考:

  • 想要糾正或反駁他人說法時,暫停一下,真誠且篤定的,輕輕的告訴自己──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 「應該」二字浮上心頭時,都會讓我們覺得不舒服,他"應該"知道自己的偏執吧?他"應該”是故意找碴吧?我"應該"直接點出他的盲點嗎?……驚覺到”應該”出現時,試著將手用力握緊三秒鐘子,再鬆開;再握緊,再鬆開。(用具體行動提醒我們如何放下自己的執著。)


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

小結

"我執"出現時,人經常陷溺其中,無法自拔,《我可能錯了》的兩個練習有助於我們離開泥濘,解放壓力,試著脫身。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